史暕如今确實想還啊,可還不出啊。
五成的利息,六十萬貫,一年就是三十萬的利息。
一個月就是二萬五千貫,兩個月五萬貫。
這個數字對于象史暕這樣剛入流的小官來說,恐怕窮盡一生,也還不起利息。
加上手中所囤的田産根本無人接盤。
唯一可以仰仗的就是他的老子阿史那?忠。
可阿史那?忠雖然貴爲郡王,可王與王是不同的。
阿史那?忠原名阿史那?蘇尼失,原是東突厥的一個小可汗。
在唐滅東突厥時,颉利可汗大敗之後,獨奔沙缽羅設部落,也就是阿史那?蘇尼失部落,結果被阿史那?蘇尼失順手拿下,獻于大唐,順便歸附。
李世民自然聽聞大喜,當即爲阿史那?蘇尼失賜名“忠”,拜爲左屯衛将軍。
說起來還有一趣事。
李世民當時高興,設宴款待阿史那?忠,酒酣面紅耳赤之際,李世民拍拍阿史那?忠的肩膀,許諾要尚公主于他。
結果酒醒之後,李世民就懊悔了,泱泱大國的公主,豈能下嫁一個幾千人的部落頭領?
說難聽點,這幾千人部落也就大唐一個村。
正在煩惱時,韋貴妃,就是史暕的外祖母,她善解人意,從容對李世民進谏道,阿史那?忠不過就是個胡虜,怎麽能辱沒聖人之女呢?妾尚有一女未出嫁,可以爲陛下分憂。
李世民一想,對啊。
雖說抽油瓶不是自己親生的,可名義上也是繼女啊,将她下嫁,也圓了朕金口玉言之律。
于是,就有了定襄縣主李珪下嫁懷德郡王阿史那?忠之事了。
也就有了史暕這個欠債不還的孬貨了。
所以,阿史那?忠雖然貴爲郡王,可人人都知道,這王與大唐别的王不同。
就象李世民冊封邊境外小國一個個國主、可汗一樣,是大手筆地往外批發,甚至連俸祿都不用給。
當然,阿史那?忠是有俸祿的,而且俸祿參照郡王。
但他并無實權,就連開始時封的左屯衛将軍,到後來右衛大将軍,都隻是個空銜,領一份饷罷了。
除了官員們相見時,能得到對方拱拱手,稱呼爲懷德郡王之外,其實也就是朝廷供養着的一條沒了牙齒的狗。
所以,阿史那?忠很謹慎,因爲他知道他隻有依靠李世民,才能不被烹。
阿史那?忠也很清廉,因爲沒有那麽多進項供他揮霍。
自然,史暕是清楚他父親實底的。
這些年供史暕揮霍的,其實還是來自那些想走韋貴妃門路的官員孝敬。
如今聽李師質問還不還,史暕心中倒是想還,可錢呢?
于是史暕很幹脆地答道:“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你就算不看家父的面子,難道連韋貴妃的面子也不給了嗎?某還不信了,你今天還敢殺了我不成?”
李師眼神森森地看着史暕,突然一笑道:“史從事,那到不至于,多大的事,哪能喊打喊殺呀。好歹令尊對大唐也有過功勞不是?”
史暕其實是色厲内荏,卻聽李師突然象換了個人似的,以爲李師真怕了韋貴妃。
于是得意洋洋地說道:“嗯,不錯,是個識時務之人,你放心,回頭我一定在韋貴妃面前替你美言幾句。對了,你叫啥來着?”
敢情這小子還想拉幫結夥,認兄弟了。
李師臉上的笑漸漸收斂,突然大喝一聲:“來人,将他綁了,押回去讓他家人拿錢來贖。”
史暕一聽,大怒道:“你敢?來人,将他們打出去。”
雙方由此持械向對方逼近。
一個家丁想必頭腦不靈光,走快了幾步,第一個路過李師身側。
結果,寒刀一閃,便倒在血泊中。
李師緩緩将橫刀收入腰間刀鞘。
“敢抗拒者,格殺勿論。”
八個字的音還回蕩在院子上空,近百家丁便競相奔走,做了鳥獸散。
史暕已經吓得軟倒在地上,怔怔地盯着李師,好一會兒,才說出一句話來,“你……你敢殺人?”
李師已經懶得理會史暕,轉身揮手道:“帶走,封宅。”
……。
長安城中,什麽最快?
當然是小道消息。
但凡人多的地方,流言傳得最快。
沒過兩個時辰,史暕欠皇家銀行錢賴帳不還,神機衛血洗史暕宅子的謠言就滿天飛了。
官員和世家一聞聽,都豎起了耳朵。
紛紛派人去打探消息。
要知道,此事同樣牽扯到他們的利益。
這事的結果關乎他們接下來怎麽做,自然得十分關注。
内宮昭慶殿中。
韋貴妃正跪在李世民面前,梨花帶雨,如杜鵑哀泣。
這個已經四十六歲的老女人,從她褶皺的面容上,還是依稀可以看出當年絕代風華的。
韋貴妃再婚之後,與李世民生下一子一女,皇十二女臨川公主李孟姜,皇十子紀王李慎。
從這就能看出,李世民确實很寵幸韋貴妃。
“陛下救救妾的外孫,他隻是一念之差,況且也沒做什麽天理不容的惡事,不過就是欠了皇家銀行一些錢罷了,何至于被捉拿下獄啊。”
韋貴妃聽聞此事,還是阿史那?忠派人将消息傳進宮來的。
“僅僅是一些錢嗎?史暕不過一個區區剛入流的太仆寺從事,竟敢向皇家銀行借貸六十萬貫,誰給他的膽?”
李世民此時心中煩躁,不是他拿不出六十萬貫錢來,而是他敏感地體會到這一次事件,是李沐處心積慮要找回場子了。
可問題是理在李沐手上,自己如何應對呢?
堂堂大唐天子,爲了一個假外孫,交錢贖人?
李世民自覺丢不起那人。
可看着眼前這個爲自己誕下一男一女的韋珪,李世民又狠不下心來。
李世民回頭沖袁仁國問道:“劉洎回來沒有?”
袁仁國答道:“劉仆射尚未回來複命。”
李世民隻能回過頭來,寬慰韋貴妃道:“愛妃稍安勿躁,神機衛上門拿人,無非就是索要錢款罷了,滿朝都知道史暕是愛妃的外孫,諒那李沐也不敢真加害于史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