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上說是帝發之子,但是帝發即使死的時候也才16歲,總不能讓一個嬰兒坐上王位吧!且履癸窮奢極欲的描述也與嬰兒不符,所以帝履癸應爲帝發的同宗兄弟。大約與發年紀差不多。正是青年時期,所以才不願意聽大臣的勸告,大約是逆反心理作祟。且沒有服喪三年,連一年都沒有就迫不及待地上位了。
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鈎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驕奢淫逸,生活腐化,從各地搜羅美女充填後宮。
bc1766年,桀開始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使百姓貧苦交加。
同年,畎夷進入岐地發動叛亂。
bc1763年,經過三年的争戰,歧與戎被桀派兵征服前來朝拜。
夏桀初繼位時,曾有振興夏王朝的雄心和抱負,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衆諸侯畏懼而臣服。桀被不斷的軍事勝利沖昏了頭腦,他自比爲太陽,開始變得暴戾無道。他驕侈淫逸、寵用嬖臣、暴虐無道,對民衆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因爲自從孔甲在位以來,諸侯就有很多相繼叛離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傷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所以紛紛叛離。夏朝的統治風雨飄搖,國勢漸衰。
bc1759年,中原發生大旱。
bc1758年,夏桀舉行盟會,有缗國未到,并且公開叛亂。夏桀決定滅有缗。與有缗的戰争使夏桀盡失精銳之師。自夏桀滅有缗氏以後,統治階級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
bc1756年,桀遷都河南。桀發明了辇。
bc1755年,當時岷山氏叛離,桀命扁伐岷山氏,岷山氏無法應付于是獻給桀二個女人。一名琬、一名琰。桀愛二女,但二女都無子,于是刻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将元妃妹喜氏抛棄于洛。
bc1754年,子主癸死後,由他的兒子湯繼位爲商侯。湯又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于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文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号。在古書中還被尊稱作武王。
祖父:主壬(也作示壬)
父親:主癸(也作示癸)
兒子:太丁、外丙、中壬
孫子:太甲(太丁之子)
商國從始祖契開始,到湯的時候已經将都城遷了八次。商湯爲了準備滅夏,将商丘擴建,稱爲亳邑。湯定居于亳,爲滅夏之戰創造有利條件。就在這裏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
商湯有一次外出,看見在一處茂盛的林子裏,一個農夫正在張挂捕捉飛鳥的網,東南西北四面挂的都有。待網挂好後,這個農夫對天拜了幾拜,然後跪在地上禱告說,“求上天保佑,網已挂好,願天上飛下來的,地下跑出來的,從四方來的鳥獸都進入我的網中來。”湯聽見了以後,非常感慨說:“隻有夏桀才能如此網盡矣!要是如此的張網,就會完全都捉盡啊!這樣做實在太殘忍了。”就叫從人把張挂的網撤掉三面,隻留下一面。商湯也跪下去對網禱告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裏鑽吧。”說完起來對那個農夫和從人們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我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的。諸侯聽說這件事以後,都稱頌說:湯真是一個有德之君。那個農夫也深受感動,就照湯的做法,收去一面的網,留下三面。這就是流傳到後世的“網開一面”的成語故事。
商湯與有莘氏通婚後,運用賢臣伊尹和仲虺爲左右相,以亳爲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他的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是兩個身世和經曆完全不相同的人。
仲虺是個奴隸主,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做官。
伊尹是個奴隸,從他少年時代起就過着流浪生活,後來成爲商湯妻子陪嫁的奴隸,湯差使他在廚房幹活。伊尹很有才能,爲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鹹或淡。有一次,湯就此事責問他,他就趁機向湯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爲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爲右相。
商湯去見伊尹,叫彭氏的兒子給自己駕車。彭氏之子半路上問商湯說:“您要到哪兒去呢?”商湯答道:“我将去見伊尹。”彭氏之子說:“伊尹,隻不過是天下的一個曾做過奴隸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見他,隻要下令召見而問他,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湯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現在這裏有一種藥,吃了它,耳朵會更加靈敏,眼睛會更加明亮,那麽我一定會喜歡而努力吃藥。現在伊尹對于我國,就好像良醫好藥,而你卻不想讓我見伊尹,這是你不想讓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兒子下去,不讓他駕車了。
自此,在伊尹的謀劃下,湯積極準備滅夏。
他們都很有才幹,看見夏桀的暴虐,殘害人民,不關心生産,隻知淫樂,引起了人民的咒罵,諸侯的叛離,深知夏王朝的滅亡已爲時不遠。他們想解救人民的痛苦,隻有扶持一個有力的諸侯,推翻夏桀的統治才能辦得到。他們看見商的勢力在東方地區諸侯國中是最強大的一個,認爲商湯是一個理想的諸侯,于是先後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到了商湯身邊。
湯是個識才之君,任用了二人爲左右相。商湯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輔佐,首先是治理好内部,鼓勵商統治區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牲畜。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在商湯的仁義以及仲虺、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叛夏而歸順商,歸商的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個,商湯的勢力也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