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至摘星樓強谏三日不去。纣問何以自恃,比幹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纣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幹剖視其心,享年66歲。葬于河南省衛輝市。
比幹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禍及到身,逃出朝歌,在長林(河南新鄉衛輝市)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堅。
而在《封神演義》中是這樣記述比幹之死的:
鹿台完工後,纣王聽信妲己妖言,欲會見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計,于十五日夜請軒轅墳内衆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龍宴席,迷惑纣王。
席上,狐狸騷臭難聞。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幹看得十分真切,宴後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經查,衆妖狐都是軒轅墳内的狐狸精。比幹便與武成王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盡行燒死。比幹還揀未燒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襖袍,嚴冬時獻于纣王,以懾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與君前。妲己見襖袍盡是其子孫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幹,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後,妲己找來雉雞精胡喜媚,兩人決心共同設計害死比幹。
忽有一日,纣王正與妲己以及新納妖婦胡喜媚(雉雞精)共進早餐,忽見妲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舊病複發,常有心痛之疾,一發即死。冀州有一醫士張元,用藥最妙,有玲珑心一片煎湯吃下,此疾即愈,纣王便要傳旨宣冀州醫士張元,喜媚對纣王說朝歌到冀州路途遙遠,并推算說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幹是玲珑七竅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纣王信以爲真,即命人急召比幹。
比幹聞之,既怒且驚,由于先前姜子牙離開朝歌時,曾去相府辭行,見比幹氣色晦暗,知其日後必有大難,便送比幹一張神符,叮囑在危急時化灰沖服,可保無虞。比幹入朝前知己必難,便服飲姜子牙所留符水。比幹來到鹿台下候旨。
纣王聽到比幹來到,對比幹說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聽說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湯,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幹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葉兩耳之中,百惡無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則手足不正。吾心有傷,豈有生路!老臣雖死不措,隻是社稷丘墟,賢能盡絕。今昏君聽新納妖婦之言,賜吾摘心之禍;隻怕比幹在,江山在;比幹亡,社稷亡!”纣王曰:“皇叔之言差矣!總隻借心一片,無傷于事,何必多言?”比幹厲聲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塗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幹不犯剜心之罪,如何無辜遭此非殃!”望太廟大拜八拜,泣曰:“成湯先王,豈知殷受斷送成湯二十八世(實帝辛爲三十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帶現軀,将劍往臍中刺入,将腹剖開,其血不流。比幹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擲,掩袍不語,面似淡金,徑下鹿台去了。
比幹一言不發,騎馬飛奔跑了好幾裏路,忽然聽見一婦人大叫賣無心菜,比幹勒馬即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幹登時大叫一聲血如泉湧,一命鳴呼。
後來,姜子牙助周滅纣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幹被追封爲北鬥七星中心的天權宮“文曲星君”。
毛*澤東對微子的評價:“……微子最壞,是個漢奸。他派兩個人作代表到周朝請兵。武王頭一次到孟津觀兵回去了
。然後又搞了兩年(由《竹書紀年》知第二年就打敗了帝辛),他說可以打了,因爲有内應了。纣王把比幹殺了,把箕子關起來了,但是對微子沒有防備,隻曉得他是個反對派,不曉得他裏通外國。”
微子,子姓,名啓,世稱微子、殷微子、微子啓、宋微子。商王帝乙的長子,帝辛的庶兄,孔子的祖先。早年在微子國(今山西長治潞城市)做諸侯國君。封國爲微,子爵國,故後來被稱爲微子啓。
殷商末年,帝辛無道,窮奢極欲,暴虐嗜殺,導緻衆叛親離,國勢日衰。微子多次親谏帝辛,見“帝辛終不可谏”,便謀于太師箕子、少師比幹,被帝辛認爲與箕子比幹爲一黨。
當時無論祭司階級還是王室宗親都認爲帝辛不聽群臣勸谏,不是有道明君,前面介紹過貴戚,可以“君有過而易其位”。
而如果帝辛退位的話,隻有素有賢名的三人最有可能,即箕子、比幹和微子啓,而箕子(最少八0歲)和比幹(最少70)都已經風燭殘年了,隻有微子啓較爲年青(也至少60開外),且是帝辛的長兄。
此時無論箕子還是比幹都已經風燭殘年,而微子啓才是更受歡迎的繼承人。所以王室宗親事實上形成以微子啓爲核心的集團,以推翻帝辛爲目标。但這個目标可能并不沒有被箕子和比幹知曉。
在微子的暗中策劃和遊說下,箕子和比幹出于對帝辛的忠心而不斷上書,終于激怒帝辛,認爲他們結成反對他的集團,箕子因爲更加具有賢名,帝辛不敢殺他,所以軟禁了他。而比幹名聲不如箕子,而被殺,不過,被殺的比幹的名聲迅速超過了箕子。
雖然帝辛沒有得到微子是幕後主謀的證據,但是也成爲重大嫌疑人,微子得到風聲,迅速攜帶商王室宗廟禮器(包括祭器和樂器),逃離朝歌,回到了封國微(山西長治潞城市)。微子的人生觀又與比幹不同:“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爲死,終不得治,不如去”,意思是真心想要爲國家出力,如果國家能夠富強,自己就算身死不心甘情願,但現在的情況是就算自己身死了,國家也不能富強,不如留待有用之身,以待時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