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銅人面像闊眉大眼,眉尖上挑,眉寬65厘米~7厘米。雙眼斜長,眼球極度誇張,直徑135厘米,凸出眼眶165厘米,前端略呈菱形,中部還有一圈镯似的箍,寬28厘米,眼球中空。面具通高65厘米,寬138米(以兩耳尖爲準),厚05厘米~08厘米。《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有學者認爲,三星堆出土的縱目人面像,就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蜀王蠶叢原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遊的汶山郡,此地“有堿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谷。”至今這裏仍是嚴重缺碘地區,以至甲亢病流行。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眼球向外凸出,因此,眼睛格外凸出的蜀王蠶叢很可能就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其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該特點并進一步“神化”,于是便有了三星堆中的這些誇張的縱目人面像。當然,這也隻是一種基于史實的猜想。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第一,三星堆遺址居民屬于遠古時期的哪個民族?
目前有氐羌說、濮人說、巴人說、東夷說、越人說等不同看法。如今絕大多數學者都認同氐羌說,即認爲岷江上遊石棺葬文化與三星堆關系密切,三星堆的主體居民可能是來自川西北及岷江上遊的氐羌系。在《古文苑》一書中,章樵注引《先蜀記》曰:“蠶叢氏始居岷山石室中。”由此可見,蜀人的發祥地在岷江上遊岷山山區,屬于氐羌族。史籍記載“蠶叢縱目”,三星堆遺址二号坑出土的幾件雙眼球呈柱狀外凸的青銅縱目人像,以實物證實了史載不謬。而《華陽國志·蜀志》載:“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縱目之人”死後多以石棺葬,後人沿習成風,形成了延續千年的石棺葬群。
第二,璀璨的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
對于此疑問,學者莫衷一是。有的認爲其來源與岷江上遊新石器文化有關;有的認爲與川東鄂西史前文化有關;有的認爲與山東龍山文化有關;有的認爲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與外來文化彼此融合的産物。
第三,三星堆古蜀國是什麽性質的政權?信奉何種宗教?古蜀國是一個附屬于中原王朝的部落軍事聯盟,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已建立起統一王朝的早期國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還是神靈崇拜?抑或三者兼而有之?
有學者認爲,三星堆的宗教信仰與殷商相似,即敬奉天帝與崇拜神鳥。三星堆出土的一些文物可以證明這一點。因而據此推斷,三星堆的文明應該是受殷商文明的影響,特别是商族的遷徙與征服運動,擴展至四川的諸羌族所在地區。有學者猜想,在這一過程中,也許商族某一部落與諸羌滲透、融合,由西北向西南遷徙,依水草而居,順岷江而下,到達廣漢,成爲了創造三星堆文明的古蜀人。
第四,三星堆古蜀國究竟是何時産生,持續了多久,又爲什麽突然消亡了?
史書記載,蜀人先祖蠶叢率族人順江而下,占領cd平原成爲蜀王。繼蠶叢之後,是柏灌氏和魚凫氏,他們在同一地方各統治數百年的時間。
後來杜宇自立爲蜀王,稱望帝,遷都郫邑(今郫縣)。望帝之後,川東濮越系民族頭領開明氏稱蜀王,公元前316年被秦所滅。對三星堆的考古發掘結果,證明了這些史料是基本可靠的。
廪辛在位期間,西方一些方國部落也不斷攻擾商朝,廪辛發兵多次征伐,還征調衛、虎、受等幾個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終沒有将方國部落征服。
庚丁,統治時間:bc1166--1159年。
庚丁,庚祖丁,或庚且丁,子姓,名嚣。
bc1166年,祖甲的兒子、廪辛的弟弟庚丁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二十六任君主,以殷(河南安陽)爲都。
庚丁在位期間,繼續對西方的羝方、旨方等方國部落進行征伐。
庚丁時期迷信巫教,使巫教勢力大增,危及王權。
甲骨文記載,庚丁開辟了以殷爲中心的田獵場,用于田獵和軍事演習,當然也間接地起到了開墾荒地的作用。
庚丁死後,葬于殷,谥号商安王,廟号庚祖,由子武乙繼位。
武乙,統治時間:bc1158--1124年。
武乙,子姓,名瞿。
bc1158年,庚丁的兒子武乙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以殷(河南安陽)爲都。
武乙三年(bc1156),武乙将都城由殷遷回黃河北岸的奄(山東濟甯曲阜市)。
從殷商蔔辭和甲文來看,殷人先王先帝死去升天即爲上帝,不僅主宰着去世後登天的群臣百姓,還主宰世間人們休咎禍福:“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後曰:作丕刑于朕孫,迪高後丕乃崇降弗祥。”(《尚書·盤庚》)。
殷代的帝王宗教觀是一元的,即先王和“帝”都統一于對祖先神的崇拜。這種一元性的宗教觀,是殷代氏族成員基本一緻,沒有分裂,人與人之間一元性的反映。
商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君主稱爲帝,而不是像夏王朝一樣稱爲後,這是和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教有關。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後,集王權、神權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在滅夏之時,按《尚書》的說法,是打着天命的大旗的。天命爲什麽在商湯一邊,解釋起來有些費力。因而自商湯起,經不懈努力,終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宗教。商人尊自己的祖先帝喾,在《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颛顼、帝喾、唐堯、虞舜爲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