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1696年,後履癸将都城從山東的斟抃(山東濰坊)遷到黃河以南的斟尋(河南洛陽偃師市),以避商朝的威脅。這一年桀發明了辇。
有缗氏滅國後,舉族攜夏王室禮器西逃至山中,後履癸曾率軍追擊,但沒有完全擊敗他們,有缗氏得以在山中生存。
但後履癸不顧大臣和諸侯反對,依然試圖消滅他們。
bc1695年,後履癸命扁伐山民,即逃入山中的有缗氏族人,有缗氏無法應付于是獻給後履癸兩個女人。一名琬、一名琰。後履癸見女心喜,放過了有缗氏的殘餘族人。
二女總是沒有子嗣,于是後履癸刻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将元妃妹喜氏抛棄于洛。
bc1694年,子主癸死後,由他的兒子湯繼位爲商侯。湯又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于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文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号。在古書中還被尊稱作武王。
祖父:主壬(也作示壬)
父親:主癸(也作示癸)
兒子:太丁、外丙、中壬
孫子:太甲(太丁之子)
商國從始祖契開始,到湯的時候已經将都城遷了八次。商湯爲了準備滅夏,将亳(河南商丘睢陽區)擴建,稱爲亳邑。湯定居于亳,爲滅夏之戰創造有利條件。就在這裏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
商湯有一次外出,看見在一處茂盛的林子裏,一個農夫正在張挂捕捉飛鳥的網,東南西北四面挂的都有。待網挂好後,這個農夫對天拜了幾拜,然後跪在地上禱告說,“求上天保佑,網已挂好,願天上飛下來的,地下跑出來的,從四方來的鳥獸都進入我的網中來。”湯聽見了以後,非常感慨說:“隻有履癸才能如此網盡矣!要是如此的張網,就會完全都捉盡啊!這樣做實在太殘忍了。”就叫從人把張挂的網撤掉三面,隻留下一面。商湯也跪下去對網禱告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裏鑽吧。”說完起來對那個農夫和從人們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我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的。諸侯聽說這件事以後,都稱頌說:湯真是一個有德之君。那個農夫也深受感動,就照湯的做法,收去一面的網,留下三面。這就是流傳到後世的“網開一面”的成語故事。
商湯與有莘氏通婚後,運用賢臣伊尹和仲虺爲左右相,以亳爲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他的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是兩個身世和經曆完全不相同的人。
帝喾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仲虺的祖先。
傳說番禺發明了木船,奚仲發明了馬車。
奚仲,居住在薛(山東棗莊騰州市),從地域上看是東夷人。奚仲是一個有名的工匠,據說在華夏最先發明兩輪馬車(石制)。因功被禹封在了邳(江蘇邳州),此爲邳姓的由來。
但是根據《騰縣志》記載:奚仲的兒子吉光,開始以木爲車,接替父親的車正之職。
父子二人的功勞被後人歸于奚仲一人的身上,馬車的出現,其貢獻不亞于“四大發明”,奚仲被尊爲車神。但是絕不能認爲他們父子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馬車的人,甚至是否真正是華夏第一人,也不一定。
從此奚仲一族世代爲東夷部落首領,并在夏朝廷爲車正之職,可以說世代貴族。直到仲虺也不例外。
《呂氏春秋》:“有侁氏女采桑,得嬰兒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
伊尹本爲孤兒,一出生就被遺棄在空桑村(又名伊尹村,河南開封杞縣葛崗鎮)的桑林之中。有侁氏女子來到桑林采桑,發現了嬰兒,将之收養,以居住之地伊水爲姓,本名阿衡。
有侁氏,又稱有姺氏,有莘氏,姺方,姺國,侁國,莘國。
侁,姺,莘,讀音相同,shēn,爲通假字。
有莘氏爲帝喾時期的統治部族,該族盛産美女,由于出身高貴,傳承綿長,各諸侯國都願意娶有莘氏的女子爲妻妾。
夏禹的母親也是鲧的妻子修己就是有莘氏之女;包括後來的湯、商纣王和周文王也都與有莘氏通婚。
夏啓封有莘氏爲諸侯,地點在莘城(河南商丘民權縣)以延續帝喾高辛氏香火。該國盛産美女,由于出身高貴,傳承綿長,各諸侯國都願意娶有莘氏的女子爲妻妾。包括湯、商纣王和周文王。
伊尹勤奮好學,不但有豐富的知識而且也精通各種雜活,其中廚藝尤其擅長。
伊尹認爲湯能夠成就大業,想要投身于商,但是苦于沒有門路。
他聽說湯要娶有莘國宗室之女爲妻,于是主動投身到有莘氏門下,願意爲陪嫁奴隸。
在湯與有莘氏成婚之後,伊尹憑着一手廚藝,得以成爲湯的首席廚師。
伊尹在當了一段時間廚師後,爲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鹹或淡。有一次,湯就此事責問他,他就趁機向湯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爲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爲右相。湯認爲伊尹能夠輔助他奪取天下,所以賜名尹,尹是正的意思。所以伊尹之名由此而來。
商湯去見伊尹,叫彭姓子弟給自己駕車。當時在東夷方面很有影響力的大彭國已經倒向湯,所以多有彭姓子弟投身于商爲官。
彭姓子弟半路上問商湯說:“您要到哪兒去呢?”商湯答道:“我将去見伊尹。”彭姓子弟因出身高貴,不服氣地說:“伊尹,隻不過是天下的一個曾做過奴隸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見他,隻要下令召見而問他,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