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2037年,建立圜土(監獄)。
“圜”是囚禁人的地方,“土”是國家的代稱。古代“夏”“土”同音,殷商人經常稱夏人爲“土人”“土方”。圜土原意專指夏王朝囚禁人的地方。但是後世的商、周兩朝也沿用了這一稱呼,圜土就成了夏商周三代監獄的專稱。史書載:“若無授無節,則準圜土内之。”(《周禮,地宮,比長》)意思是:如果不執行國家的命令,不遵守法律,就要把他抓起來關進監獄。
夏、商、周的監獄通稱爲“圜(yuán)土”。圜土是監牢的形象名稱,在地下挖成圓形的土牢,或在地上圍起圓形土牆,以監禁罪犯,防止其逃跑。《竹書紀年》記載:“夏後芬三十六年作圜土”。芬是少康的孫子,這時,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内部矛盾,都非常尖銳,芬作圜土,就是以此囚禁反抗者。《周禮》記載,西周設“司圜”之職,“掌收教罷民”。“以圜土聚罷民”,可見司圜是專設的管理“圜土”的官員。
bc2029年,後芬病逝。葬于安邑(山西運城市鹽湖區)。
bc2028年,未對帝芬(槐)守喪,兒子帝芒就匆忙繼位,說明其對王位是多麽的急不可待,或許也說明其的王位或許來路不正,或許是謀害得來也未可知。因爲正常得國,不會連三年的守喪之禮都不守,說明當時帝芒必須就職,否則就可能失去王位。以老丘爲都。
或許是其心中有愧,所以繼位時舉行了隆重的祭黃河儀式。除了把豬、牛、羊沉于河中,還把當年舜帝賜給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誠。要知道這可是大禹塗山會盟時的重要信物,象征着夏的王權。從此曆代王朝都開始了“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黃河企求河神的庇護)的儀式。
周代以後,沉祭仍很盛行。《周禮·大宗伯》謂:“以狸沉祭山川林澤。”鄭玄注釋說:“祭山林曰埋,川澤曰沉。”《儀禮·觐禮》也說:“祭川,沉。”水神居住在水下,将祭品沉入水中,容易被水神接受。
bc2016年,芒又跑到東海之濱遊玩,捕捉到了一條很大的魚。群臣向芒稱賀,認爲是神所賜,可永保太平。
bc1996年,在曆經幾十年的夏的強大高壓下,商侯在毫(河南商丘)立國不穩,不得已舉族由毫遷到殷(河南安陽)。此時已經距商侯子冥死之後83年,冥之後的商侯世系沒有記載,此時的商侯應爲冥的重孫,爲子亥之父。
bc1971年,帝芒逝世。
bc1969年,守喪一年後,兒子帝洩繼位,以老丘(河南開封)爲都。
bc1958年,商國的王子亥(子爲姓)在有易氏作客,而犯了淫行。有易氏的君主綿臣将子亥殺死,将其餘随從流放。其實這樣的事情,隻是因爲商國自從少康(商侯子冥)以來就一直處于受打擊和排擠的地步,所以才被有易這樣的小國欺負,連國君都被殺了。子亥被後人湯追封爲商高祖。
子亥死後由其弟恒繼任商侯,不到三年(bc1955),恒死由子亥的兒子上甲微繼位。因爲前面的世系不明,所以隻能由湯往上倒推,爲湯以上第六任商侯。
周文王:“訓:昔前人傳寶,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勿念終。女以著受之,欽哉勿淫。昔舜舊作小人,親耕于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于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遠迩。乃易位迩稽,測陰陽之物,鹹順不擾。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滋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于呼祗之哉!昔微假中于河,以複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乃歸中于河。微志弗忘,傳贻子孫。至于成湯,祗備不懈,用受大命。于呼發,敬哉!朕聞滋不舊,命未有所延。今女祇備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毋淫。”
上甲微,憑借伏羲氏的伏羲八卦以及虞舜所著作的《連山易》,衍變推導出“中”道易理之《河圖》序系統,即《歸藏》易,布施于當地民衆受益,得以應用易理謀略發動和領導民衆,爲其以後爲父親報仇提供了有力的民衆支持。
bc1954年,商侯上甲微向河伯借兵讨伐有易氏,爲父報仇,攻滅有易氏,處死了有易氏的君主綿臣。
《歸藏易》的《河圖》序系統,認爲天道的互相變易,天地陰陽和諧歸中,對陰陽八卦傳統文化中道易理沒有損害,乃成爲後來商朝的國法、禮儀理念、曆法的根本,即認爲任何事都處于變化之中,沒有什麽事是不變的,爲以後的商湯用武力颠覆夏的統治提供了理論支持。前面提到過,《歸藏易》之後,紫微鬥數的風水理論和實踐就此定論。現在《連山易》殘卷僅存日本,而《歸藏易》殘卷大部在日本,僅有一卷在中國大陸。所以紫微鬥數在日本發揚光大,而中國大陸僅90年代發現的一卷也使得此後紫微鬥數蓬勃發展。
上甲微積極推行推行《歸藏易》的《河圖》序系統,并且要求後代子孫不忘根本,以至于成湯之恭敬備用不懈中道易理,指導“商革夏命”成功,得有天下都發源于此。
之前商族勢力漸趨衰微,而上甲微複興了商族,從此商族漸趨強盛。
bc1949年,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派使者來朝谒見,接受姒洩所封的爵命。這一記載說明,夷族已經承認了夏朝的統治。
bc1945年,帝洩病逝,葬于安邑(山西運城市鹽湖區)。
bc1941年,兒子帝不降守喪三年後,繼位,以老丘(河南開封)爲都。
bc1936年,伐九苑(北方諸侯,通九原,後來的九原郡)。
bc1907年,商滅皮氏諸侯。
bc1883年,因爲兒子孔甲性情乖僻,擔心他治理不好國家,帝洩決定改變從啓以來實行的傳子制度,傳位于弟扃(jiong,平聲炯)。這種将王位讓給兄弟的方式,史稱“内禅”。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實有聖德。
bc1882年,帝扃繼位。
bc1873年,不降逝世。
bc1865年,帝扃逝世。
bc1861年,經過三年守喪後,兒子帝廑(jin,謹),又稱胤甲繼位。定都西河(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東南)。
bc1858年,帝廑創作西音。将昆吾氏中遷于許地的旁支己樊封于衛國。夏朝一直厚待昆吾氏,已有三個封國(昆吾、有蘇和衛國)。
bc1854年,天下大旱。
此處不采用《竹書紀年》的提法,是因爲此處是一個漏洞,因爲本來《竹書紀年》的原本就已經被宋的理學家銷毀了,現在流傳的雖然大部分可信,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有可能出問題的。《竹書紀年》關于夏朝的帝王記載與天幹地支計算都沒有矛盾之處,隻有兩個王的記載與計算發生矛盾。就是帝廑和随後的帝孔甲。這裏采用《黃極驚世書》的說法:帝廑死去的時間是辛醜年。于是帝廑從己未到辛醜,共在位43年。
bc1819年,帝廑四十三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