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狄,夋翟,亦作“赤翟”,是狄人的一支,因其谷尚赤衣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長治一帶,與晉人相雜居,是西周至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狄族部落聯盟。
而其中的隗姓赤狄人建立了狄(翟)國。春秋時爲晉所吞并,赤狄人的後代漸漸融入晉國,仍然以國爲姓,初爲狄姓,後爲翟姓。後來遷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兩種讀音,居于北方者讀(di,音狄),适居南方者讀(zhai,音宅)。
穆王命孟氏(諸侯或氏族之一),到畢國讨伐夋翟,最終擊敗了夋翟,夋翟退出了畢國境内,并上表服罪。
這時又傳來了霍侯舊告薨的消息。〔霍國,三監之一,周公平亂後,仍由霍侯之子繼承,山西平陽永安縣〕。
穆王見戰事平息,又重新回到軍丘,在密林中狩獵。
九月廿二日(仲秋丁巳日),穆王在林中射鹿,與立下大功的孟氏飲酒。宴會上有十六隻白鶴翩翩起舞,穆王還宿于雀梁。
十月十六日(季秋辛巳日),穆王封虞人之職,以負責戎人的接待,并備有所問。
十月底,入冬,周穆王在萍澤(可能在山西長治)檢閱,各路諸侯帶兵參加。
周穆王在虎牢之地視察,發現這是一個極好的關津之地,遂決定在大伾山上修建虎牢關,以拱衛成周。這座城關形勢險要,易守難攻,從修建起就成爲軍事重鎮,這裏在中國曆史上多次發生重大事件。
十一月初二(仲冬丁酉日),穆王帶人在林中射獸,并休息于蘆葦叢中,最終捕獲了麇麕豕(野豬)鹿四百二十頭,并且殺死了九頭狼,兩頭猛虎,穆王顯然認爲這是一個極好的兆頭,所以舉行了祭祀先王的儀式,然後才命禦廚烹饪。
十二月初九(季冬甲戌日),穆王東歸,在留祈飲酒,在麗虎射獵,在丘讀書。留昆國君向穆王進獻美酒,穆王嘉許他的行爲,奏廣樂。傳說穆王奏廣樂時遺落下了四面靈鼓,化爲黃蛇(鼓妖)。穆王失落了靈鼓,可是地下卻發出了類似于鼓響的鳴聲,卻原來是梧桐樹發出的聲音,穆王認爲這是靈鼓神化爲神木,所以命匠人将一些梧桐樹作成鼓,穆王認爲這面鼓對征伐戎人有利;又命匠人将另一些梧桐樹作成琴,穆王認爲這有利于安撫黃河水神。有了梧桐制成的琴,穆王放心地東遊于黃河之上,宿于曲洛〔洛水之回曲,地名也〕,在船上穆王命人用梧桐琴演奏了宮樂謠,穆王因爲放心,所以稱黃河爲黃之池。
年,周穆王十五年正月,留昆氏前來朝觐。
正月廿一日(丙辰日),穆王向南遊于啓室之丘(嵩山,傳說中啓母在此山化爲石,而子啓亦登仙,故其上有啓室。)。穆王居住在啓室中,顯然是有成仙的**。
二月初七(壬申日),穆王向西登上曲山,随後穆王西行,到達九阿〔新安縣,山西臨汾翼城縣舊稱),并向南宿于丹黃。
二月十三日(戊寅日),穆王向西到達山南一帶,與進公在車上下圍棋,直至到達靈山。穆王乘坐鹿車遊于靈山上,爲此地取名:窴軨〔即軨坂也,河東大陽縣,山西運城平陸縣〕,随後入住于洹水之陽〔洹津也。河東河北縣,山西運動芮城縣〕。
二月廿二日(丁亥日)爲良辰吉日,穆王在這一天進入南鄭(河南鄭州新鄭市)。
十月初四(己巳日),穆王東巡,舍于菹台(沙麓山)。
沙麓山矗立于黃河東岸。大名縣志記載,沙麓山的主峰起自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東北部,南北近50公裏,東西大約15公裏。沙麓山原名菹台、五鹿山,水草豐茂,風景旖旎。
十月初六(辛未日),穆王在沙麓山上狩獵,一隻罕見的瑞獸白鹿受到驚吓,逃出了衛士們的圍捕。穆王追捕并最終抓住了這隻白鹿。穆王在這裏捕到了包括白鹿在内的五隻鹿,所以将沙麓山稱爲五鹿山。穆王漯水的船上飲酒。
漯水,位于漯陰縣,山東德州市齊河縣、臨邑縣、濟南市商河縣、濟陽縣四縣交界處古代舊縣名稱,其治所位于山東濟陽縣孫耿鎮。
禦廚将鹿肉精心烹制,獻給穆王,穆王品嘗之後,誇贊鹿肉甘美。
十月初八(癸酉日),穆王面朝南對漯水獻祭,祭品就是捕獲的罕見的白鹿。穆王在草野之中飲酒,大奏廣樂。
十月初九(甲戌日),穆王折向西北拜訪寵妃姬戚(盛姬)的娘家盛國。盛國的國君盛柏(伯,盛姬之父)因爲盛姬的關系,而被穆王封爲上姬之長(姬姓國中地位最高),穆王稱盛柏爲盛門。穆王又下令在南鄭爲盛姬築台,穆王命名之爲重璧之台,這種行爲不僅使人聯想到纣王修鹿台的故事,同樣是爲了美人而不顧江山和百姓疾苦。
十月十三日(戊寅日),穆王在河邊捕獵,因爲天寒,随行的盛姬染上風寒。穆王在河邊宿營,聞聽盛姬告病,甚是憐愛,将這條河命名爲寒澤。盛姬口渴,穆王命人取精制的酒水給她。
穆王急忙帶着盛姬回到南鄭的重璧之台,可是盛姬不久就病死了,穆王甚爲哀痛,痛哭不止。穆王将盛姬安葬,并将其靈位送入穀丘之廟〔先王之廟有在此者),意思是将盛姬與祖先的地位看齊,是極大的失禮行爲。
十一月初七(壬寅日),出殡日,穆王下令群臣全體爲盛姬哭喪。作爲此時地位最高的大臣的祭公主持喪葬儀式,穆王的女兒叔坐爲主祭。百官包括宗室都各使其職,皆哭而出。隻有負責檢點喪葬器物的井利最後離開。
十一月初八(癸卯日),穆王還在爲盛姬年少而夭而大哭。
十一月初九(甲辰日),穆王将盛姬葬于都城南鄭(河南鄭州新密市)南部的樂池之南。穆王命盛姬的葬制依王後之規格,其規制不能低于諸侯之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