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爲求國内安甯,需要像呂尚那樣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忠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于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諸州各建一所太公廟。并要求以張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當發兵出師或各将領及文武舉人應诏,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谒。
公元739年(開元二十七年)追谥呂尚爲“武成王”,成爲中華民族“武”聖人。而《封神演義》中提到的商朝的武成王黃飛虎是不存在的,曆史上呂尚是唯一的武成王。
宋真宗時,又封呂尚爲昭烈武成王。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甯五年)爲抵禦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軍事将領必讀《太公兵法》。
呂尚已去世3000餘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呂尚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昆侖山學道,後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後又奉師命發榜封神。這些神話故事主要記載在《太平禦覽》和《封神記》等書中。
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爲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成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爲驅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曆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姬昌之脫羑裏,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爲本謀。”這就确立了姜子牙是中華民族創立韬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不過由《竹書紀年》來看,周姬昌之脫羑裏的時間早于呂尚拜爲太師。
1972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武帝初年的墓葬發掘出的《六韬》殘簡,來校勘存世的各種《六韬》版本和本注,說明了《六韬》一書,在漢武帝以前就流行開了,否定了《六韬》是古人僞托呂尚所着的懷疑,進一步證實了姜子牙在軍事理論上的著述是真實的。他在軍事理論方面,在政治、經濟鬥争的策略思想方面,都爲子孫後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富的遺産,人們稱他是兵家權謀思想的始祖。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所以說太公爲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是當之無愧的。
可以說,沒有太公理論及其所建立的齊國兵家,則不會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謀高超、理論完整、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華,太公的文韬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鑒。
《六韬》又稱《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爲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爲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韬》被列爲《武經七書》之一,爲武學必讀之書。《六韬》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并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華,而且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仍在借鑒太公《六韬》的精華。
年,周康王九年,唐叔虞的兒子燮(又稱燮父)将國都遷于晉水邊,這裏屬于周室直轄領地,燮父在這裏建立了華美的宮殿,這實際上沒有得到周康王的批準,但是周康王還是通知當地的官府退出了燮父的居所周圍,并改唐國爲晉國,燮父成爲第一代晉侯。
年,周康王十二年六月,周康王禦駕豐邑,在這裏錫畢公命。錫命的意義,前已有述。
秋天,毛懿公薨。(周公的九弟毛叔鄭(姬鄭),封于毛,即毛懿公。)
年,周康王十六年,錫齊侯伋命。(齊丁公姜伋在呂尚去世後繼任周王室太師,掌管整個周王朝的軍政事務。)
楚國國君熊繹與魯國國君伯禽、衛國國君衛康伯、晉國國君晉侯燮、齊國國君齊丁公都對擁立周康王起到作用。
由于齊、晉、魯、衛四國與周康王親緣較近,因此都得到周康王賜予寶器。而楚國與周康王無親緣關系,所以沒有得賜寶器。
其中最重要的是周公建立的周朝東部的守備部隊,以殷人爲主的殷八師,可能因爲得不到周康王的信任,而被解散。
殷八師是周公解決淮夷時的重要力量,其核心爲當初的武王伐纣的主力大軍,被分散到三監看守武庚,後來三監以之爲主幹,吸收大量殷人,成爲三監造反的主要力量,三監失敗後,被周公收編,而成爲周王朝東部地區,以洛邑(成周)爲中心的主要武裝力量。其編制大約爲兩萬人。
周康王将殷八師解散後,将之分散賜給有功的齊、晉、魯、衛四國,成爲後來四國武裝力量的基礎。
周公建立的周朝中央軍,成周八師、殷八師、西(宗周)六師。其中周人組成的成周八師和西六師無疑最值得信任,但是殷八師代表着中原地區的人心向背。現在周康王将之解散,說明周對殷人的不信任,殷人的重心開始向着這四國轉移。
周中央的軍事力量開始削弱,由原來的六萬人降爲四萬人,最重要的是失去了中原的人心支持,諸侯的力量開始增強,爲周王朝的衰敗添加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