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正月,周康王繼承了西周君主之位,是西周代商後的第三任君主。
召公、畢公、呂尚父子率領諸侯,陪姬钊來到豐宮的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反複告誡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夠成就王業,來之不易,重要的是在于節儉,沒有貪欲,以專志誠信來統治天下,并寫作《顧命》,要求大臣們輔佐太子钊。
此時元老親貴中以召公奭(亦稱召康公)地位最高,其在周公去世之後就一直擔任冢宰(姬氏族長)之職,周康王即位後,任命召公總百官,位比丞相。
周康王即位後,在召公奭、畢公高輔佐之下,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進一步加強統治。
周康王命令畢公高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衆遷到郊區居住,作爲成周的屏藩,寫下《畢命》。
周康王作《康王之诰》,遍告諸侯,向他們宣告周文王、周武王的事業,以申誡諸侯;大量篇幅叙述了登基事項;有不少關于加強法律法規和治理整頓軍隊等治國政策。
周康王登基伊始,便已制訂出一套比較合理的計劃。周康王一直孜孜不倦地按照既定的方針政策,履行他的治國安邦的理念。由于周文王、周武王在位期間,周朝就已經比較強盛,後來再經過周公、周成王的努力,周朝國力進一步得到發展。
周康王即位後,繼續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間所實行的國策,再接再厲,使經濟得到更大的發展,國庫豐裕,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到處呈現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百姓生活富足,犯罪案件逐漸減少,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司馬遷甚至在他的《史記·周本紀》中說周成王和周康王統治期間,天下安甯,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雖然有所誇大,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周康王治國的成功。所有這些,都與周康王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春秋時期,楚國的大夫伍舉向追求霸業的楚靈王提到曆史上夏啓、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齊桓公和晉文公的功業,其中提及周康王有“豐宮之朝”的功業。東漢經學家服虔認爲,豐宮是周成王祭祀宗廟的所在地,則按照這種解釋,周康王的政治生活大多數時候在豐邑的宮中進行,所以稱爲豐宮之朝。但筆者認爲這似乎不能稱之爲功業。
雖然沒有查到别的說法,但是筆者認爲豐宮不能簡單解釋爲豐邑之宮,而是多築宮殿的意思,這樣與功業才能搭配,所以“豐宮之朝”的功業指的是周康王的執政時期,大興土木,修建了衆多的王宮,周代的宮殿主要要應爲周康王時期所建。
年,周康王三年,周康王定樂歌。
向天帝請封先王(周成王)爲神。
對農官進行申斥和警告,一定要保證農時,并且向豐宮祖廟的死去的祖先靈位禀告。
呂尚封齊建國後,相當多的時間是在鎬京做周朝中央政權的“太師”,先後輔佐外孫周成王姬誦、重外孫周康王姬钊。他的大兒子齊丁公姜伋,也沒有到營丘(臨淄)治理齊國,而是一直在鎬京擔任虎贲氏之職,統領着王宮衛戍部隊。齊國開國後的三十餘年,即周成王年間,營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兒子丘穆公鎮守。
年,周康王六年,齊太公呂尚在宗周(豐鎬)的鎬京去世,歲壽150歲,這在古代是絕無僅有的,難怪被人認爲是神仙中人。
齊丁公姜伋繼任周王室太師,掌管整個周王朝的軍政事務。
呂尚(姜子牙、姜尚)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呂尚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爲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爲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薮。
呂尚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衆神之上的神主。作爲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爲“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爲“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複加。文王所命太公爲“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呂尚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纣,太公爲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呂尚被封爲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确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确立了齊文化的曆史地位,爲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爲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呂尚是一位滿腹韬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一直受曆代統治者崇尚,這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
在唐宋以前,呂尚被曆代皇帝封爲武聖,
唐太宗即位後,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動蕩,國家面臨着百亂待治,百廢待興的情況,爲了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便自稱他是呂尚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他用這一舉動告訴人們,他要象周文王訪賢并重用呂尚那樣的賢臣良将,他後來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終于實現了“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