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爲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這一制度的形成,爲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對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而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是以身作則,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
自春秋以來,周公被曆代統治者和學者視爲聖人。他被尊爲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聖之一,《論語》中記載孔子言論雲:“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周公解夢》是靠人的夢來蔔吉兇的一本于民間流傳的解夢書籍,共有七類夢境的解述。書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孔子夢的“吾不複夢見周公矣”在儒家經常會出現。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系起來。夢,經常被稱爲“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
但實際上周公本人并沒有寫這本書,人們隻是假托他的名字。但不代表周公對夢沒有研究。
《周禮·春官》中明确提出六大夢:正夢、噩夢、思夢、寝夢、喜夢、懼夢。
《周禮注》:“正夢者,無所感動,平安自夢也。”這是指沒有内外因素刺激的情下,心無雜念、無憂無慮的自然之夢。
《周禮注》:“噩夢者,驚愕而夢也。”懼夢亦即惡(噩)夢,由驚吓而起,而且“驚爲不自知故也。”(莫明的恐懼)。
喜夢:因喜好或歡愉而引起的夢。心中有喜即有喜夢,有些人甚至夢中發笑而笑醒。思夢一般認爲這是由思念、追憶引起的夢。“夜夜之夢各異,有天有地有人有物,内思成之。”
懼夢與喜夢類似。
寝夢曆來說法不一,主要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指因覺醒時所說、所見、所爲而引起的夢;其二是指晝夢(白日夢)。
現代人稱的性夢爲性情之夢,即由人的性格、性情而導緻的不同的夢象結果,可能與周禮中的思夢相關。王符說:“人之情心,好惡不同,或以此吉,或以此兇。當各自察,常占所從,此謂性夢也。”
孟子首稱周公爲“古聖人”,将周公與孔子并論,足見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爲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贊頌了周公的德才。漢朝的劉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禮》,認爲是周公所作,是其緻西周于太平盛世之業績,将周公的地位駕于孔子之上。
直到唐開元時期,有着強烈權力欲的唐玄宗作爲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時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厲王出奔後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廟供奉的資格,改以孔子爲主。唐朝的韓愈爲辟佛老之說,大力宣揚儒家“道統”,提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統序。
年,周成王二十二年,本來周公臨終前叮囑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離開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洛邑),天乃雷雨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國人大恐,之後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畢(陝西鹹陽),成王說:“我不敢以周公爲臣”。
年,周成王二十四年,於越前來朝拜。
年,周成王二十五年,周成王大會諸侯于東都(成周),四方的蠻夷都來朝拜天子。
十月,周成王從東都回到宗周,向太廟祭拜。
年,周成王三十年,離戎(骊山之戎)前來朝拜。
骊山之戎是戎人之一部。
比幹的兒子林堅被周武王賜林姓,爲林姓始祖,封在博陵(河北安平縣)。林氏伐骊山之戎,骊山之戎朝拜的時候向周成王控訴林氏。但周成王并沒有理會。
年,周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巡遊到卷阿,召衛康公随王伴駕。
巡遊之後,周成王回到宗周。
周成王命王世子钊娶了房逆的女兒,房逆(房伯)請求從封地回到宗周休養。
年,周成王三十四年,在鹹陽突現流星雨,隕星爲金屬質地。這在周人看來,是不詳之兆,主三年之内,國有大喪。
周成王病倒後,擔心兒子姬钊不能勝任國事,于是下令召公、畢公、呂尚父子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遺命,擔負起輔佐太子的重任。
年,周成王三十七年四月乙醜,周成王逝世。
成王駕崩後,葬于畢原。
清代陝西巡撫畢沅将其定在周陵附近,并立碑。即漢平帝康陵東南,鹹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院内的大冢。現代考古卻證實,這不是周成王陵,周陵不封不樹,西周王陵也沒有發現。所謂周成王陵其實是漢平帝康陵的陪葬墓,孝平王皇後陵。
成王與其子康王統治時期,合稱成康之治,是周代的興盛時期。後世以“成康之治”評價成王與其兒子周康王的政績,史稱當時天下安甯,成王親政以及兒子康王執政前後四十三年,周朝社會安甯,人民安居樂業,百姓和睦,一切刑罰都放置一邊,史稱“成康之治”。
公認爲,周成王是一個能夠統禦四方,能夠剛柔并舉的“憲聖”的君主。
周成王爲政期間,大封諸侯,加強宗法統治權力,對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另外還命令周公制禮作樂,規劃各項規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礎。成王時期,社會安定,人民和睦,歌頌太平盛世之聲不絕于耳。
周康王,統治時間:年。
周康王,姬姓,名钊。
家族成員
祖父:周武王姬發。
祖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
父親:周成王姬誦。
兒子:周昭王姬瑕。
孫子:周穆王姬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