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周武王十七年,周武王命太子在東宮讀書。說明周武王自知病重,定下了太子之位的歸屬。
十二月,周武王駕崩,時年94歲。
年夏六月,周武王被安葬于畢,由于邑姜的王後地位,所以盡管周武王還有其他子嗣,早已成年,但是年幼的周成王還是因爲嫡長子的地位而順利即位,由周公旦,召公奭和呂尚共同輔佐。
周武王有着廣闊的心胸和長遠的眼光,同時有着果斷地處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無道,他打出了爲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旗号來獲得廣大人民群衆的擁護,從而大大的擴大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
在伐纣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纣王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周武王有着很傑出的個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這也是他獲得人們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于周武王的傳說:
貔貅(音皮休)是一種瑞獸,和龍、麒麟一樣皆不存在於現世間。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爲“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爲“辟邪”。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史中,有着内容特别豐富的民俗文化。在這些民俗傳統文化中,有深受人們喜愛的能夠驅災避邪、招财納福的五瑞獸:貔貅、麒麟、獅子、龍龜、蟾蜍。而貔貅則是排名首位。
關于貔貅的由來有一個傳說:貔貅是三百多萬年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帶的西域猛獸,具有極強的搏擊能力。當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時,一次行軍途中偶遇一隻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法将它收服并當做自己的坐騎。帶着它打仗屢戰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給他封了一個官,官号爲“雲”。當時姜子牙發現貔貅每天食量驚人,卻從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洩系統就是從其全身的毛皮裏分泌出一點點奇香無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動物聞到這種奇香後無不争先恐後,不由自主跑來争食,結果反被貔貅吃掉。
臊子面起源于周朝。相傳周武王伐商時在岐山遇到像“龍”的怪獸。殺了怪獸,爲了鼓舞士氣,決定每人分吃怪獸肉。但是人太多,不夠分,就煮湯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雛形。
周成王,統治時間:>周成王,姬姓,名誦。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
祖父:周文王姬昌。
祖母:太姒。
父親:周武王姬發。
兒子:周康王姬钊。
孫子:周昭王姬瑕。
重孫:周穆王姬滿。
年正月,周成王繼承了西周君主之位,是西周代商後的第二任君主。成王年幼,僅有12歲。冢宰(族長)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攝政,替成王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
正月庚午日,周公要求各諸侯到鎬京朝拜新王。
六月,武王葬于畢(陝西鹹陽附近)。
秋,周成王服喪完畢,改元,換新服。
周公爲使周成王盡快成長爲一名有爲的君主,還對他加強教育。因成王是君主,不便指責,所以周公便把自己的兒子伯禽做爲周成王的陪讀,周成王做得不對的時候,周公就把對周成王的教訓、責罰轉到兒子身上,使周成王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周成王終于明了許多爲君之道,爲以後治理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呂尚封齊建國後,相當多的時間是在鎬京做周朝中央政權的“太師”,輔佐外孫周成王姬誦。他的大兒子齊丁公姜伋,也沒有到營丘(臨淄)治理齊國,而是一直在鎬京擔任虎贲氏之職,統領着王宮衛戍部隊。
齊國開國後的三十餘年,即周成王年間,營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兒子丘穆公鎮守。
周武王去世後,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鮮最長,按照兄終北及的慣例,他最有資格攝政,因此周武王的遺命被他認爲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
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不服周公的攝政之位。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将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呂尚、召公奭(shi,式)說:“武王早逝,成王年幼,隻是爲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周公暫時穩定了朝政。
管叔等人與被他們監視的殷方武庚祿父勾結。
武庚祿父早就複興商朝的野心,雖然僅名義上管制朝歌一城之地,但潛勢力巨大,東方仍有大量忠于原商朝的奄等屬國。兩方一拍即合。奄國和薄姑國的國王當時勸祿父說:“武王剛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懷疑,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請舉事!”
管叔鮮(姬鮮)、蔡叔度(姬度)、霍叔處(姬處)等三監夥鼓動帝辛之子武庚祿父一起叛周,曆史上稱爲三監之亂,聲讨把持朝政的周公。
這對剛剛建立三年多的周朝來說,是個異常沉重的打擊。如果叛亂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會面臨極大困難,周文王慘淡經營幾十年建立起來的功業就會毀掉。周王室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對周公稱王持懷疑态度。
這種内外夾攻的局面,使周公處境十分困難。
周公見自己成爲叛亂的借口,于是離開國都鎬京,到楚先民居住的荊山隐居。這就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的由來,曆史上還有王莽時期的下句“王莽謙恭未篡時”。王莽平時表現得很謙遜,然而卻篡位了;而周公平時攝政,表現得似乎很跋扈,但是流言一起,就馬上退位,不想名聲受損,實際上根本沒有篡位的野心,說明人心的不可知。
因爲楚國後來的影響力巨大,所以必須對其來曆作一簡要介紹。
據《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爲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喾使重黎誅之而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