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這時才向文王父子宣稱:“你周朝隻能出四十八個帝王,有八百零八年的江山”。姬昌和兒子們目瞪口呆,後悔沒有再走幾百步。
經此一事,姜子牙被尊爲太師。
這似乎說明姜子牙有預知能力。《乾坤萬年歌》,傳聞爲姜子牙所著,凡770字,是“三大預言奇書”(其它兩大預言是唐代李淳風的《推背圖》和明代劉伯溫的《燒餅歌》,三大預言中以《推背圖》最爲神異,甚至預言到當世)中最早出現的,它從宇宙起源開始,構架出萬年之久的曆史行進。
姜子牙老年得志,爲姬昌修文練武、勵精圖治,并策劃推翻帝辛,以周代商。
姬昌暗中和姜子牙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
姜子牙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纣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對内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産,訓練兵馬;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權術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姬昌發布“有亡荒閱”的律令,規定奴隸逃亡就搜逋,誰的奴隸歸誰,不準藏匿逃亡奴隸。于是諸侯紛紛叛纣而往歸姬昌。
帝辛三十二年(),五星連珠的氣象出現,有紅色的烏鴉出現在周國的祖先祠堂。
有赤烏集于周社。
密(甘肅靈台,西戎的一支)人入侵阮(甘肅平涼泾川縣)國,阮國被消滅,阮人星散,後人以國爲姓,爲阮姓的來源。密人吞并阮國後實力大增,對位于關中的周國構成威脅,西伯姬昌帥師讨伐密人,這是姬昌首次親征,而姜太公爲謀主,也是姬昌對他的一次考驗。
帝辛三十三年(),密人被周師擊敗。姬昌将周國的都城由岐(陝西寶雞岐山縣與扶風縣)遷往程(陝西鹹陽),之後姬昌沒有顧及阮人複國的訴求,将阮地劃入周國領土。
此時帝辛的軍隊主力正在東南與東夷部落激戰正酣,根本抽不出手來,而密(西戎一支)對于商的諸侯國阮的進攻被視爲是對商的無視,正在帝辛着急的時候,姬昌将之及時剿滅,沒有使商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
帝辛爲表嘉獎,也是因爲先前姬昌的表現,赢得了帝辛的信任,可能也是因爲暫時無力約束周國,所以命西伯姬昌(加九)錫,表示同意姬昌稱王,并賜給弓矢(shi)斧钺(yuè),使姬昌得專征大權,這是姬昌的父親季曆曾經得到的權利,而姬昌再次得到,從此周可以不須先通知商王,就可以代商伐不臣的諸侯。可以說周在邁向成功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而加九錫也就成了權臣成爲帝王标志性的一個步驟。
《史記·周本紀》記載,諸侯國虞國、芮國發生糾紛,鬧得不可開交,沒辦法想請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國人相互謙讓,長幼有禮,非常慚愧,說道:“吾所争,周人所恥,何往爲,隻取辱耳。”相互禮讓,向周國表示臣服。諸侯聽聞了這件事情,凡是有矛盾糾紛都來找姬昌評判。此時姬昌也還是一介諸侯西伯,卻已成爲天下諸侯們的道德楷模。
姬昌爲政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争訟後,被世人稱道爲膺受天命。西伯昌斷虞、芮之訟,也成爲一個标志**件,周人将這一年稱爲西伯昌受命元年。從這一年(1129)開始,西伯昌才正式稱王,而各國諸侯也紛紛擁戴,稱之爲周文王。此時周文王已經83歲,姜尚82歲。
帝辛三十四年(周文王二年,),周師突然攻占耆(qi,又名黎,故旨方地,山西長治潞城市)國與邘(yu,刑丘,河南焦作沁陽市)國,随後揮師攻打曾經向帝辛告發姬昌的崇(陝西西安戶縣)國,崇國四面被周的勢力包圍,隻是因爲以前與帝辛的關系密切,才能夠對周産生制約,但如今商的主力在東夷,無法再保護崇國。崇國最終投降。
前面介紹過,西戎中的一支旨方被兩代商王武丁和武乙先後擊敗而歸化爲諸侯國耆,耆自從歸化之後,其首領甚至擔任過商王朝的西史,參與征戰,勤勞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的重要盟友之一。而在周崛起之後也成爲商王布置在北方防備周的重要幫手。
帝辛在崇國被吞并之後,才明白姬昌的狼子野心,但已經爲時已晚,周國已經坐大,而商朝主力不在,帝辛也隻能期待周不清楚商的内部空虛,隻能無力地申斥幾句,而文王以崇國國君無道,而另立崇國國君的弟弟當新的國王而輕易化解了帝辛的責難,而原本親商的崇變成爲周的忠實擁護者。而且解除了周國的心腹之患,爲周的勢力東進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而對耆和邘的吞并解除了周北面山西方向和東面河南方向的威脅,并從北面和西面直接對商王王畿産生威脅。
同年冬十二月,昆夷(西戎的一支)再次強盛起來,侵入周境,雙方展開了爲期三年的戰争。
帝辛三十五年(周文王三年,),周國因爲災害,且由于昆夷的進犯影響收成,糧食大幅度減産,從而引緻******。
爲了保證朝廷的糧食供應,周文王決定将都城由程(陝西鹹陽),遷往豐(陝西西安長安區沣河西岸),改名爲豐邑,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這是西安成爲古都的開端。
帝辛三十六年(周文王四年,)春正月,諸侯齊來向周表示敬意,服從周的領導,周文王得到各路諸侯的支持,率領諸侯聯軍,再次讨伐昆夷。昆夷被擊退,三年戰争結束。
周文王派世子姬發營建鎬邑(陝西西安長安區沣河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