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統治時間:BC1434--1407年。
盤庚,甲骨文作般庚,名旬,商朝第十九位君主。
父親:商王祖丁
哥哥:商王陽甲
弟弟:商王小辛、商王小乙
商朝自商王中丁以後,國勢逐漸衰落。當時商朝的繼承制度沒有采取後世的嫡長子繼位制度,主要采取兄終弟及,兄弟沒有了,才由下一輩繼位。因此,朝臣武将們常擁立諸兄弟和他們的兒子繼位,他們常争奪繼承權,造成商朝九代混亂,諸侯都不來朝見,史稱九世之亂。
盤庚的父親是商王祖丁。祖丁死後,祖丁叔父商王沃甲之子南庚繼承王位。南庚死後,祖丁之子、盤庚的哥哥陽甲繼承王位。陽甲統治期間,商朝國勢繼續衰落。
BC1434年,祖丁的兒子、陽丁的弟弟盤庚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
盤庚即位之初,商朝國都位于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
盤庚即位時,商朝經過九世之亂,政治腐敗,貴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奄位于黃河下遊,天災頻繁(黃河頻頻改道,河水泛濫)。
盤庚初即位,勢力未能鞏固,面對強大的舊貴族勢力,其施政措施往往受到元老貴族們的掣肘,難以暢行自己的施政理念。
盤庚是位能幹的君主,他爲了改變這種不利的政治氛圍,也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當他得知西毫(河南偃師)一帶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獸,水裏有魚蝦時,就決心到此來發展。
因爲到西毫去有三條好處:
第一,西毫附近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環境和眼下的都城"奄"比起來,無論是建設都城還是發展農業生産,都會比眼下的情況要好;
第二,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将會受到抑制,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
第三。遷都可以避開東夷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幹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商朝在商湯建立商朝後的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五次。在統治者之間,對王位的争奪十分激烈,有的人說應當父死子繼,有的人說應當兄終弟及。叔侄之間、兄弟之間爲争奪王位,常常展開你死我活的鬥争。他們爲私利把國家搞得混亂不堪。九世之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内亂時代。由于内亂,再加上黃河下遊常常鬧水災,國都因此搬遷頻繁。甚至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淹沒,不得不搬家。
當時商朝已經五次遷都,朝廷居無定所。在聽說要搬遷到西毫這個荒涼之地的時候,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即使是民衆也相互慨歎,頻發怨言,不想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雖然初即位,勢力未能鞏固,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卻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爲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但盤庚的舉措并沒有什麽成效,反對的勢力更加強大了。
盤庚決定暫時隐忍,等待自己的勢力更加強大,再實行這一主張。
盤庚十四年(BC1421),在鞏固勢力十餘年後,盤庚認爲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正式遷都于西毫(河南偃師)。
經過多年的準備,盤庚的政治才能也已經今非昔比,爲了赢得大部分貴族和民衆的支持,盤庚利用人們對商湯德政和當時商朝的強大的緬懷,以商湯德政爲号召。
爲了動員遷都,盤庚發表一個重要的演講。“星火燎原”一詞即由此次演講内容凝練而成。其中一段話是這樣的:“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祖先共同平定天下,一切法則都能遵循。舍棄這些好的法則,而不努力實行,憑什麽成就德政呢?”他樹起“天命”和“先王”兩面大旗,宣稱爲人民打算來争取民心。在當時,“天命”和“先王”無疑是有威力的。這樣盤庚成功地取得了大部分貴族和民衆的支持。
同時一小部分貴族們仍然竭力反對遷都,盤庚就發布文告,嚴厲命令他們服從:“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暫遇奸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就是說,有奸詐邪惡,不聽話的人,我就把他們斬盡殺絕,不讓這孬種遺留在新邑蔓延滋長。可見盤庚企圖通過遷都打擊貴族。
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在經過激烈的政治鬥争之後,采用軟硬兼施的手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于帶着平民和奴隸,西渡黃河來到西毫,順利完成了遷都的計劃,史稱“盤庚遷西毫”。
近幾十年,自從甲骨在安陽把墟出土,王國維的《說殷》問世,《竹書》的“更不徙都”說,即被奉爲圭臬。中國文術界,遂把洹水南之殷墟,說成是盤庚到帝辛,二百七十三年的帝都,從而抛棄了曆來史書所說的纣都朝歌。
然而曆史的實際,并非如此。說安陽殷墟爲殷都是正确的,但要說安陽殷墟是盤庚到帝辛,二百七十三年的帝都,則大謬然。因爲史書所載及地下發掘的事實,都否定了這一說法。
盤庚遷殷并非遷今安陽殷墟,遷的是西亳,盤庚是都西亳的。且看《史記》所載:“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複成湯之故居”(《殷本紀》)。“成湯之故居”何在?近年來由于偃師商城的發掘,如今學者大都肯定偃師商城是湯都。偃師商城的發掘,不僅證明偃師确爲湯都,而且也證明偃師商城爲盤庚之都。
因爲在偃師商城的發掘中,考古學者發現這座古城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即被放棄,後來經修補後又重新使用的,而再次設都于此的殷王便是盤庚(見《全國商史學術讨論會論文集》,P414—415),此證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