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麻布擦拭着還在滴水的頭發,伸手接過了馬二遞來的公文。
按理說這樣的事本不用她過問,無論殺人放火還是小偷小摸,每日的案件都不會少,鄰裏之間因口角而兇殺都是常事,一座小城十天半月都可能出一回,但這個案子還是太出奇了,出奇到即便是阮響都不能棄之不問。
“馮大法官都拿不定主意。”馬二,“按咱們如今的律法,隻看罪證,不看親緣,那這楊家子就是正當防衛,最多不過是防衛過當,罰些錢,去挖兩年礦也就罷了,且他尚未成年,兩年都有些長。”
“加上那死者常年施暴,又有人物佐證,判個緩刑也成。”
“不過……就怕激起民怨,雖說如今不以孝治國,但親親相隐人人皆知。”馬二歎了口氣,“子尚不能告父,這可是弑父。”
阮響笑道:“馮舒窈是有長進,換做從前,哪管這些?按律法判了就是。”
馬二卻笑不出來:“阮姐,不說宋人,自古時起,孝道便深入人心,孔子都曾說父爲子隐,子爲父隐,直在其中矣。”
“這個我倒不知道。”阮響還真不知道,她雖然也一直在看書,但需要看得太多太雜,有些東西了解的未必有馬二深,畢竟馬二是親民官又是本朝人。
馬二:“親親相隐是寫進律法裏的,自漢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到唐宋,除國之大事必告以外,子不能告父,妻不能告夫,奴婢不可狀告主人,孝治乃儒家治國根基。”
“原來如此。”阮響将公文放到桌上,“怪不得一個殺人案也要遞到我手上來。”
誰也不敢揣測阮響的意思——官吏們接受了阮響帶來的教育和思想,但人畢竟還是自老環境中成長的人,對曾經的律法和深入人心的道德觀念有着天然的畏懼,沒有一個真的肯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決定。
于是阮響這個地位最高的當權者,自然就成了第一責任人。
“馮法官也是擔心,倘若按如今的律法去判,那些還未被收服的村鎮,更不肯輕易妥協于我。”馬二知道馮舒窈的難處,“爲一個案子,失去民心,實在得不償失。”
“那你是什麽想法?”阮響看向馬二。
馬二一臉愁容,可還是說:“如今邊關穩定,遼人不敢大動幹戈,又有我們與遼人在側,宋人那邊的反聲也小了許多,阮姐,依我的意思,不如試一試。”
“也能順道試試百姓的口風,更何況,咱們如今也不是沒有嘴皮子利索的讀書人,有他們在,未必不能扭轉多年的風氣。”
阮響目光落在馬二臉上,馬二許多年沒被阮響這麽看過了,她有些緊張的咽了口唾沫,卻不肯轉移視線,就這麽與阮響四目相對,直到她心如擂鼓,以爲阮響要出聲呵斥的時候——
“哈哈哈哈哈!”阮響大笑出聲,“好啊!馬二,可當一面了!”
“要是這時候都畏首畏尾,不肯擔責,那我還真是拿你沒辦法。”阮響伸手拍了拍馬二的肩膀,笑得眼睛眯成了兩條線,“就按律法去辦,正好也叫心存僥幸的老派人知道,城頭變幻大王旗,不是老時候了。”
馬二萬沒料到在她看來困難重重的事,在阮響嘴裏輕松的不可思議,她忍不住說:“阮姐,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如拖字訣,将這案子拖上一年半載,期間再叫人造勢,不可大刀闊斧啊!”
“這麽多年,朝廷都是以孝治天下,早就深入人心,輕易去動,唯恐各地動蕩……”
阮響擺擺手:“剛剛才誇了你沒有畏首畏尾,一時的動蕩不算什麽,如今咱們還怕那點動蕩嗎?你不要忘了,如今除了還未消化完的村鎮,哪裏還有大家族?哪裏還是孝治。”
“正好用此事給百姓們提個醒,沒有人下人了。”
“當年謝長安說,倘若世上子不孝父,妻不敬夫,官員不忠君王,天下就要亂了,所立足的根本就是孝治,家庭就是最小的單位,在家庭裏都得等級分明,才能保證封建王朝四平八穩。”
“畢竟吏目數量不足,行政效率低,權力下放總好過權力真空。”
“再差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嘛。”
“孝治就是朝廷行政能力不足的副産品,如今咱們這麽多官吏,難道還要保留這種副産品,讓百姓頭上平白再坐着一個爹?一個夫?一個君?”
“放心吧,依我看,百姓們看個熱鬧後也就沒事了,最多哭上一哭,還是那個當爹的哭。”
這才是阮響掃盲的根本原因,不掃盲,就培養不出這麽多官吏,尤其是小吏,他們手裏沒有多少權力,管得也大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他們才是維持一個國家的根本。
一旦小吏人數不足,那麽權力下放就是必然的事,到時候依舊是天高皇帝遠,不打奈如何。
馬二思索片刻,一時竟然找不到反駁的點——如今阮地沒有大家族,且女子大多在外做工,還沒成婚的年輕男子也不會有自身利益被侵犯的緊迫感,那麽隻有曾經的大家長和有子女的成年男丁會感受到威脅,但這些人已經不是主流了。
準确的說,這些人原本就是被“放棄”的人,他們本就不在阮響的官僚體系中。
他們的聲音是有限的,甚至微弱的。
“不過你說的造勢也很有必要。”阮響想了想,“我記得謝長安帶了不少徒弟,許多還沒有派上用場,如今也是該用到他們的時候了,雖說我的百姓不大可能有什麽動作,不過這種案子很适合給外頭的人看一看。”
“況且我也想借這個機會看看,那些老實乖巧的昔日讀書人,是真的信服了我,還是一直蟄伏着,一有機會就要擾亂治安,有些頑疾不根除,等他們發展壯大了才是麻煩。”
“去辦吧,聲勢越大越好,最好讓足不出戶的人都知道這個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