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母牛一胎大多隻生得出一頭牛犢,且也要懷上一年的時間,牛犢也要喝奶,也可能夭折,要是胎位不正,說不準就要一屍兩命。
而母牛也不可能年年都生,養牛人也舍不得一直叫它生,畢竟母牛對養牛人來說是一筆非常珍貴的财産,尤其牛有許多是懂人性的,民間還有許多牛通人性的傳聞。
大多數農戶也買不到小母牛——母牛是可以生育小牛的,作價比公牛高得多。
且如今是養牛場養牛,大多數母牛都會留下來,除了種牛外,公牛都會賣出去。
除種牛外,公牛在出欄前都會被閹割,閹割後的公牛性情更溫馴,更容易被農戶驅使,農戶們倘若自己有母牛,也不會買未閹割的公牛配種,而是去養牛場給點錢,選一頭年輕力壯的種牛來配。
正因爲阻蔔知道牛價高的原因,所以他才如此震驚。
新官府竟然這樣補貼農戶?連牛都能半賣半送?
可即便如此,三千塊,農戶說掏就掏了?
大約是牙人看出了他的疑惑,倒很有興緻的爲他答疑解惑:“客官可别小看這些農戶,穿着雖說不顯,可隻要肯下力氣,還真不少掙!”
“也就這幾個月,鄉下修路,一村的壯勞力都去,攢下的錢就交給一個人,叫此人進城來買牛,這牛是共用的。”
“原來如此。”阻蔔恍然大悟,“怪不得三千塊說掏就掏出來了。”
阻蔔雖說是不會買牛了,但他環顧一圈,覺得養幾隻羊也不是壞事,妻子要去讀掃盲班,近段日子是幹不了什麽正經活了,且女兒要送去上學,這樣一來,他早上出去拉活的時候先把羊喂了,等妻子掃完盲回來又能照顧照顧羊。
也是一筆不錯的進項。
“這羊怎麽賣?”阻蔔,“我看這些羊關在不同的圈裏,可有什麽講究?”
牙人:“您看挂着紅牌的,這是肉羊,毛不好,但容易肥,養上一年就能賣了,挂綠牌的是毛羊,毛好,細軟,能養許多年,開春換毛最細軟的時候刮了羊絨賣錢最合适,就是肉老,吃口不好。”
阻蔔一愣,他沒養過羊,還不知道有這樣的講究,于是轉頭問施美:“你想要肉羊還是毛羊?”
施美咽了口唾沫,女兒聽見娘咽唾沫的聲音也跟着咽,母女倆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肉羊!”
牙人喜笑顔開:“大姐有見識!毛羊也就開年刮一次,羊絨價高,羊毛就一般了,但肉羊也是每年能賣一次,自家也能吃,肥!香得咧!”
倘若施美說要毛羊,牙人就有另一番話了。
挑羊,那和挑牛也差不多,也是看牙口,看眼珠子和蹄子,牙口能看出羊的年紀,老羊的牙齒磨損嚴重,有病的羊眼珠子更渾濁,羊蹄子要是有傷就長不了什麽肉。
一家人挑了四隻羊羔,女兒愛得不行,抱着羊羔就不撒手。
阻蔔走的時候隻能連女兒帶羊羔一起抱上馬車。
“屋子還沒租,先買了羊,要是看中的屋子不叫咱們養羊咋辦?”施美上了車之後回過味來,開始後悔自己的沖動花銷。
阻蔔一愣,他也才回過神來——沖動了啊!
他家也不是農戶,拿不到農貸,這四隻羊羔的錢可是實打實的全款!
“不然就在城邊找個屋子?”施美自言自語道,“城邊總歸肯叫咱們養,正好你出城拉貨也容易。”
“城邊來往的人多。”阻蔔有些猶豫,“就怕我不在家時你和妮子被人找上門欺負。”
施美:“你又忘啦!如今興慶不歸遼人管啦,有役吏巡邏,怕什麽?”
阻蔔一拍腦門:“哎!我這腦子!”
三兩句的工夫兩人就定了下來,也不進内城了,直接去了市集不遠處的牙人所。
牙人,雖說聽着跟人牙子相似,但牙人不全是買賣人口的,這個行當雖說沒有細分,但也能道一聲各司其職,租賃房屋的、租賃腳力的,買賣鋪子屋子的,這些牙人幾乎都專注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并不插手同行的差事。
以前都是靠熟人介紹,倘若大戶人家辦大宴,家中的奴仆不夠,就會詢問親戚朋友給他介紹個靠譜的牙人,再由這個牙人牽線,給他介紹些需要做工的平民百姓臨時操持這件事。
但如今有官府組織,牙人所就理所當然的建了起來。
牙人們一樣要登記入冊,有自己的工作證。
有官府背書,百姓們自然更願意進牙人所,牙人們雖然拿不到什麽打賞,但有牙人所也不缺活,比自己以前單幹強。
加上外地商人對本地不熟悉,到了興慶也更願意去牙人所找人。
所以牙人所如今是欣欣向榮,新入行的人還不少。
阻蔔找了個有空閑的牙人,細細說了自家的要求:“不能離城門太遠,得有個院子安置牛車和羊,屋子不能太小,起碼得有三間屋,娃娃再大一點就得自個兒睡了,竈屋得有的,不能露天,否則冬天下雪沒處做飯。”
牙人笑道:“這樣的屋子多!院子能比您要的更大!以前商戶們爲了放貨,可建了不少這樣的屋子,隻不過他們用上一兩年就走了,閑置了不少,都等着脫手呢。”
阻蔔忙說:“我家是租!不買!”
牙人有些失望,但臉上并不明顯,隻說:“租也好租,您要有家具的屋子,那租金最差也得一個月三百,要是沒有家具,這就便宜了,一個月一百八的都有。”
“可要是沒有家具,您自個兒置辦,哪怕買舊的,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不是?”
施美忙說:“不要家具!自個兒置辦是一錘子買賣,要是算在租子裏,那得掏多久?不劃算。”
阻蔔:“對,就是這個道理,您多費費心,倘若有好的,今日就能定下來。”
牙人雖說有些嫌棄這買賣小,但倘若能快點成交,掙頭也不算少,畢竟大買賣沒個十天半月的拉扯談不下來。
“成,咱走吧,這就看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