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被拖下去的行刺的下人,允佑習以爲常,不僅不驚慌,反而還有閑情逸緻調侃允禟。
允禟瞧見走進來的老七和十二,惬意的坐在躺椅上,懶懶散散沒有起身的意思。
“斷人财路如同殺人父母,我這個财神爺可是斷财的神。”
“這次又準備抄哪家了?”允裪也不和老九客氣,一屁股坐到桌子的另一邊,把允禟桌上的果盤搶走了。
一聽這話,允禟瞬間笑開了花,“還得是十二了解我。”
“反對的罰一半家産,行刺的抄一家,行刺到面前的抄一族,你就沒有掩飾過好不好。”允裪忍不住吐槽,也不知道老九哪來的抄家喜好,小本本上記錄的富商是一個沒放過啊。
人人都說,将江南官場洗刷幹淨的老八和十三是繼承了皇上“獬豸”的美名,但順藤摸瓜,隐藏在後面,查抄犯案富商的老九,是挖地三尺,一兩碎銀都沒有放過。
連行刺都變成了劃算的買賣,抄家的由頭,叫什麽财神爺,叫“貔貅”才是。
“能讓我們瑜郡王放到面前刺殺的,想來是個大戶,所以這一次輪到了哪家?”允佑躺在允禟的另一邊的躺椅上,晃晃悠悠,舒服的都不想動彈。
“兩淮鹽商成有财。”
“聽這個名頭和名字就很有錢。”允裪點評的一針見血。
“可不是,富得流油。”允禟認可的點了點頭,摸了摸下巴一臉向往。
“所以,這就是你提前讓八弟和十三弟回去的理由?”允佑沒好氣的瞥了掉進錢眼裏的老九一眼。
“八哥和十三都在江南殺出兇威名了,有他們兩個在,誰敢對我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郡王下手呀?”不下手,他怎麽找到最簡單的理由抄家呢?允禟如此愉快的想着。
聽允禟說自己“手無縛雞之力”,老七和十二默契的撇了撇嘴,也就那些被利益沖昏了頭腦的大傻子信。信的後果,就是所有的家産都進了國庫,都助力了老九這個财神爺的成長,助力了“皇家商行”的遍地開花。
“所以,這就是你一天三封信提前催我們來的原因?”哪怕已經到了三天,想到着急忙慌趕來,結果就是和老九一起抄家的允佑,還是止不住心生郁氣,真一點不體諒他這個瘸腿的哥哥啊。
他和十二兩個人全國各地的鹽場跑,容易嘛,累的半死,看老九快快樂樂的抄家,輕輕松松大筆進賬,都要嫉妒了。
“害,戰場都給你們打掃幹淨了,早晚都是要來的,早一點也沒關系呀,更何況,我這查抄鹽商,你們不得參與參與,提前吸取點經驗?”
允禟一副爲你們着想的表情,實則他那一心搞錢,偷懶不想參與鹽政的心思,哪怕是年歲小的允裪也看出來了,不過不和他計較罷了。
看在他确實會賺錢的份上,畢竟“皇家商行”也有他們兄弟的一份在裏面。日後生活過得怎麽樣,就看老九賺多少了。
老七和十二都願意給予财神爺一定的尊重。
“啧,什麽時候出發?”允裪覺得反正也擺脫不掉抄家的職責了,那就愉快的加入吧,還真别說,看着一箱箱金銀入賬的時候,他還是很能共情九哥抄家的快樂。
“事不宜遲,本王剛剛被行刺,驚懼交加,一定要抓住罪魁禍首,抄個家平複心緒。”允禟一下子就從躺椅上蹦了起來,提到抄家這個無本買賣,是兩眼放光。
帶着疲累的允佑和躍躍欲試的允裪,風風火火繼續着他的抄家大業。
當然了,允禟來江南不是爲了抄家,抄家隻是一種懲處的手段,最開始隻是想通過這個方式積攢一下開設商行的資本而已。
但他沒想到,江南的官商勾結這麽嚴重,這些犯法的富商又這麽的富庶,抄出來的東西不光是夠他在短時間内将“皇家商行”開遍江南各地,又填滿了一個國庫還綽綽有餘。
這可就徹底激發了老九抄家的欲望,不是他不争氣,真是面對這麽多錢,很難不心動啊。反正都是民脂民膏、不當得利,查抄了用來造福百姓多好。
隻不過允禟查抄富商的行爲隐藏在老八和十三查抄官員的行爲之下,再加上富商再怎麽有錢,地位也不高,所以哪怕他的手段粗暴淩厲,但關注的人也不多,畢竟有利益相關的官員大都進去了,而注意到的江南百姓,常年受欺壓,自然也是拍手叫好,不會覺得他的行爲殘暴。
被查抄的富商倒是罵罵咧咧,但也是無能狂怒。所以允禟抄家根本就沒花多少心思,但收獲巨大。
而他主要精力投放的皇家商行,在整個江南官場都被掌控的情況下,發展态勢良好。
皇家商行分爲精品和日常兩個分部。
精品行是名副其實的銷金窟,精巧的懷表,透亮的玻璃鏡子,芬芳的香水,各種奇珍異玩數不勝數,再結合着商行裏“會員制”“拍賣”“定制”等五花八門的凸顯身份地位的制度,可以說是讓人趨之若鹜。
已然成爲各地的一種風向,沒有一件皇家商行的私人訂制,都不能證明自己的身份地位。
而商行的日常鋪子,面向的是平民百姓,不僅對外售賣,也收購百姓日常制作的小玩意,價格實惠,仿佛在做慈善。但最惹人關注的,是鋪子裏一斤五文的幹淨雪白的食鹽。
鹽稅是占稅銀的大頭,鹽商爲了多賺些錢,将鹽價提的高高的,官鹽摻和着泥沙一起賣,暗地裏私鹽販賣猖獗。不僅朝廷每年的鹽稅收入日漸減少,底層百姓也是買不起鹽。
因爲鹽而起家的大富商比比皆是。而允禟開設的商行出售價格便宜、品質優秀的食鹽,可以說是觸及了鹽商的根本利益,自然是會有人敢冒着大不韪來行刺他。
可惜他們沒有想通,允禟敢賣鹽自然是背後有胤禛的支持,鹽稅貪腐、私鹽泛濫這一系列圍繞着“鹽”的問題持續已久,而胤禛就是要借着江南地區大清洗的時機,釜底抽薪,改革鹽政。
當然了,這種精細的活不是允禟負責的,允禟隻負責将皇家商行開遍全國,發展商業的同時,在各地放置皇家的眼睛和喉舌。
至于鹽政改革,早早悄然出京探查鹽場情況的允佑和允裪爲探路員和輔助官,真正被胤禛派遣負責此事的,還得是接受了康熙多年教誨,政治素養奇高的理親王允礽。
所以當朝臣,還沉浸在朝堂大換血的餘韻中,心有餘悸時,允禟的皇家商行已經悄無聲息占據了整個江南市場,并在不斷往外擴張,帶着标準食鹽的價格和品質,深入百姓的生活。
等他們反應過來時,一切早已無力回天。理親王允礽已經抵達江南,開啓了江南地區的鹽政試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