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孟津關的失陷,整個戰局瞬間變得對漢軍極爲不利。漢皇對此深感困惑和不解——同樣都是自己手下的士兵,爲何換作他人指揮時卻無法打仗,甚至連守住城池都成問題?然而,隻要交到韓信手中調遣,就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就連擅長破陣殺敵的季布将軍,面對韓信精心布置的圍追堵截戰術,最終也隻能狼狽逃竄。當漢皇詢問其中緣由時,韓信不得不向皇帝解釋道:“陛下啊,請聽微臣一言。楚軍的精銳之師早已聲名遠揚。雖然我軍僅用三個月便滅掉了好幾個國家,并收服上百萬軍隊,但實際上這些士兵大多隻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罷了。如果能夠合理地調遣他們,可以讓敵軍疲于應對;但倘若指揮不當,稍有不慎讓敵人集中優勢兵力突破防線,那麽我們所設置的防禦工事也就如同紙糊一般不堪一擊了。”
漢皇問道:“韓愛卿,這是什麽道理?”
韓信回答說:“無他,高估了自家戰力而已。”
漢皇疑惑地問道:“爲何這兵到了韓愛卿手中便能如此聽從指揮呢?”
韓信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普通将領帶兵打仗時,往往會過度消耗軍隊的戰鬥力。這樣一來,若遇到強大的敵人,他們犯錯的空間幾乎爲零。因爲一旦某一部分軍隊潰敗,整個軍隊都會陷入混亂。而微臣領兵作戰,則以節省軍力爲重。即便有一支部隊潰散,我也能迅速派遣新的将領頂替空缺。那些潰散的士兵還有機會重新集結整頓,再次投入戰鬥。所以說,敵我雙方交戰,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比較誰的戰鬥力更強,但實際上卻是在較量彼此的容錯能力。”
漢皇聽後仍感困惑不解,不明白什麽是容錯率。
韓信見狀,隻好進一步解釋道:“陛下,兵書上曾言:‘十則圍之,倍則攻之’。這句話其實是告誡我們,在發起進攻之時,務必要确保有充足的兵力來彌補可能出現的漏洞。失敗并不可怕,關鍵在于能夠重新振作起來,再次出擊。而微臣所擅長之處,正是給予那些潰敗的軍隊重新整軍待發的機會。”
漢皇龍顔大悅,喜形于色地問道:“如此甚好!那麽依你之見,可有妙計能重奪孟津關?”
韓信微微搖頭,毫不掩飾地回答道:“楚皇的禦辇已然抵達洛陽,雙方即将展開和談。在此緊迫之際,要想擊潰英布實非易事啊。”
楚皇稍作思索後接着說:“既然如此,那便由你前往安邑坐鎮指揮,以保河東地區無虞。”
然而韓信再次搖頭,表示拒絕:“章丘将軍深知榮辱之道,經此一敗定當痛定思痛、奮發圖強,必能堅守住安邑城。而我若親赴,則無異于向楚國宣戰,引發楚漢之戰。此時此刻,大漢急需時間來鞏固現有領地,貿然興兵隻會弊大于利。”
面對這番局面,漢皇也無可奈何,隻得派遣陳平率軍渡過黃河,趕赴安邑城,安撫并鼓勵章丘全力構築防禦陣線。
楚皇禦駕親征至蕭關,并派遣使臣項伯前往荥陽拜見漢皇。
項伯面聖後,向漢皇轉達道:“吾皇希望能在荥陽東邊與您會面,不知陛下對此有何看法呢?”
漢皇聽後,目光轉向剛從外歸來的張良身上,輕聲詢問道:“子房啊,依你所見此事應當如何處理才好呢?”
隻見張良略微思索一番後反問漢皇:“還請陛下明示一下對于楚國我們應采取何種策略呢?”
漢皇微微颔首回應道:“如今局勢緊張,楚漢兩國猶如兩頭猛虎争鬥不休,最終必然會有一方受到重創。況且現在楚漢周圍群狼環視、列強林立,若稍有差池便可能會被這些強敵逐個擊破、吞并殆盡呀!”
張良聞此言論,旋即進谏道:“微臣認爲當下可以答應與楚皇見面,如此一來便可爲我大漢争取更多時間來鞏固自身根基和勢力範圍。”
漢皇覺得言之有理,于是果斷采納了張良的提議,當場對着項伯說道:“煩請貴使返回蕭關将朕的意思轉達給楚皇,三日之後朕将親自在荥陽東側恭候大駕光臨。”
項伯聽聞此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喜悅之情,他立刻跪地謝恩,然後匆匆領旨離去。一路上馬不停蹄,直奔蕭關而去,一心隻想盡快将這個好消息告訴給楚皇。
當楚皇聽到項伯的奏報後,臉上露出驚訝之色,他忍不住轉頭看向一旁的範增,問道:“亞父啊,您覺得我們楚國是否應該與漢國和談呢?“
範增沉思片刻,緩緩答道:“陛下,齊國的丞相田榮對您分割齊地之事心懷不滿,恐怕不久之後就會起兵造反。如今漢朝實力強大,如果我們同時與他們交戰,風險實在太大。依微臣之見,應當盡快與漢國達成和平協議,這樣我們才能抽出身來,集中精力平定齊國的叛亂。“
楚皇微微點頭,表示贊同範增的看法,笑着說道:“亞父所言極是!那就請亞父盡管謀劃吧!“
于是,楚皇與範增一同前往荥陽東邊。此時,漢皇和張良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另一邊,漢軍各部隊在大将軍韓信的精心調度下,嚴陣以待,與楚軍形成對峙之勢。樊哙則奉命守衛在漢皇身後,他的目光不時地與楚皇身後的項莊交彙,兩人之間似乎有着某種默契。
楚皇與漢皇相互行禮後,楚皇直接開門見山地道:“漢皇,多餘的話咱們就不必說了。楚漢之間實現和平乃是當下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我肯定也要從全局考慮。隻不過現在楚國實力強大而漢室相對弱小,所以還望你們能夠展現出足夠的誠意來,如若不然,我大楚軍隊也并不懼怕同時在兩條戰線上開戰。”
聽到這話,漢皇回應道:“既然楚皇如此痛快,那朕自然也不會小家子氣。如今天下局勢已經非常明朗了,爲了給平定叛亂争取更多時間,朕認爲雙方應當以鴻溝作爲邊界。”
說完便命人将地圖呈上來。
楚皇看着眼前的地圖沉思片刻,接着說道:“好!既然如此,那麽位于鴻溝西邊的孟津關,朕會遵照約定把英布調回來,隻留司馬欣在那裏鎮守即可。”
漢皇聞言頓時喜出望外,連忙道謝:“多謝楚皇成全!”
經過一番商讨,最終楚漢雙方決定以鴻溝爲界,并約定了長達三年的停戰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