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當軍隊遭遇襲擊時,各個軍帳首先要做的就是就地集合,并保持警惕,耐心等待新的指示,絕不能像沒頭蒼蠅似地四處亂竄。
實際上,敵人沖擊陣營可能會帶來一些損失,但真正毀滅性的災難,往往源于己方人員的無序奔逃。
一旦有人逃離,那麽整個軍帳中的大多數人很可能會陷入崩潰;而如果一個軍帳中的所有人都開始拼命逃竄,這種恐慌情緒将會迅速蔓延至周邊人群,最終從小溪彙聚成洶湧澎湃的巨浪。
秦子玉對韓信的這一理念深表贊同。在軍隊中,統帥需統禦大将,大将則要管理校尉,校尉再統率普通士兵。
如此分層級管理,實則考驗着統帥的居中調配能力。若能有效調度,則可以集中優勢兵力于局部地區,進而不斷擴大優勢,并最終牢牢掌控住戰争的主動權。
如果調度不得當,就會給敵人留下可乘之機,即使擁有兵力上的優勢也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韓信以治粟都尉府的官吏爲基礎,開始運用《太公兵法》對他們進行訓練,不久便取得了顯着的成果。
但是随着時間的流逝,韓信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
更何況此時的漢王國勢日益強盛,還有着蜀地艱險的天然屏障。即便偶爾有山民作亂,也隻需派出周勃和灌嬰前去鎮壓即可,連樊哙都幾乎沒有出手的機會。
漢王長期處于太平時期,新近招募的士兵根本沒有經曆過真正的戰鬥。
而且各級軍官們都還年輕力壯,職位基本沒有空缺。再加上現在已經沒有戰争的緊迫壓力,漢軍自然也就找不到正當理由來擴充軍隊規模。
這樣一來,韓信隻能繼續在治粟都尉這個職位上虛度光陰。
而對于一個立志要馳騁天下、一展宏圖偉業之人而言,這種狀況簡直就是無法忍受之事。
韓信的耐心正一點一滴地消逝着,他覺得自己在漢軍裏已難有出頭之日,便心生去意,計劃離開漢國,到廣袤的中原地區碰碰運氣。
當秦子玉得知韓信要出走時,二話不說立刻前去找大司農蕭何商議此事。
蕭何聽後不以爲然地笑道:“不過就是個小小的治粟都尉罷了,而且還是從楚軍中逃跑過來的小角色,走了便走了吧,沒什麽好惋惜的,更無需挽留。”
秦子玉無奈地歎息一聲說:“蕭大人啊,您可知道,如今漢國諸位将領雖說都能獨當一面、鎮守一方,但他們畢竟隻是百裏之才。無論在進攻還是防守方面确實稱得上是當世豪傑。然而國家之間的争鬥并非一成不變,攻守之勢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漢王帳下唯有韓信能夠統領群賢,如果讓他這樣離去,那麽漢國奪取天下恐怕還要再拖延數年時光,搞不好連沖出這重重山脈的機會都渺茫至極啊!”
蕭何站在窗邊,眉頭緊皺,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和迷茫。他不停地踱步,時而停下沉思片刻,時而又喃喃自語着什麽。
經過長時間内心激烈鬥争後,仍無法下定決心。
直到明月高懸于柳樹之巅時,蕭何終于做出決定。他叫來秦子玉,并帶領着三百名忠誠勇敢的親兵踏出大司農府大門。
突然一名探子快馬來報:“大人,據可靠消息稱,治粟都尉韓信,已悄然離開國都南鄭,好像朝着陳倉方向而去。”
蕭何心頭一緊,立刻下令:“前方帶路,無論如何必須在黎明破曉前趕上他!”
探子遵命後迅速跳下馬背,換乘一匹精力旺盛的駿馬,沖到隊伍最前列引領衆人前進。
蕭何深知此次行動意義重大且時間緊迫,但爲免引起不必要麻煩或誤解,還是特意派遣使者趕往王宮,向漢王詳細報告自己一行人的行程安排及目的。
一路上,秦子玉始終默默無語靜坐在馬背之上,仿佛世間萬物都與之無關般沉浸其中。
蕭何忍不住歎息一聲問道:“先生覺得我們這次是否能夠成功留住此人呢?”
秦子玉苦笑着回答:“能否留住人,其實并非關鍵所在。真正重要問題,在于即使将人留下,以後又該如何妥善運用發揮其才能呢!”
蕭何聽後,亦陷入沉默思考,良久緩緩點頭,表示贊同畢竟留人容易,用人難。尤其像韓信這樣才華出衆者,更需謹慎對待。關于如何任用,還需得到漢王最終首肯,方可實施。
不過蕭何也想聽聽秦子玉的态度,于是就開口問道:“先生覺得,應該怎樣安置韓信呢?”
秦子玉微微一笑,答道:“這就要看漢王的志向究竟有多大了。”
蕭何聽後有些不解,追問道:“這話是什麽意思?還望先生明示。”
秦子玉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如果漢王想要一統天下,那麽韓信一定要被封爲大将軍才行;但若是漢王隻想偏居一方,做一個守城之主,那麽給他一個能夠獨自統領一軍的軍司馬職位也就足夠了。”
蕭何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啊。
可是韓信先是離開了項羽的軍隊,放棄了執戟郎中的職務,後來又從劉邦那裏逃走,辭去了治粟都尉的官職,而且這兩個勢力都沒有虧待過他。
一想到這些,蕭何心裏不禁有些沒底。
這時,秦子玉安慰道:“蕭大人不必過于擔憂,韓信隻不過是一把鋒利的武器罷了。他的忠誠程度,并不取決于他自身的品性,而是取決于掌握這把利刃的漢王。等到天下太平之時,将他舍棄掉也未嘗不可!”
蕭何不再有任何猶豫和擔憂,他邁開大步,步伐明顯加快了許多。
夜幕降臨,明月逐漸向西落下,蕭何和秦子玉終于抵達了寄宿的驿站,并見到了在此休息的韓信。
蕭何毫不掩飾地直接開口說道:“跟我一同返回吧,我将竭力勸說漢王冊封你爲大将軍!”
他的語氣堅定而有力,态度十分誠懇。
韓信則順着蕭何的話回應道:“回去倒也無妨,但若事與願違,無法如你所願呢?那時你打算怎麽辦?”
蕭何毫不退縮,鄭重其事地許下諾言:“倘若未能辦成此事,我必定向漢王請求辭官,然後陪伴你一同離去。”
他的目光坦誠且堅定,有一種令人信服的魔力。
聽到這番話後,韓信也不再故作姿态或遲疑不決,立刻回答道:“如此甚好,那我便答應随你一同回去!”
就這樣,蕭何成功地說服了韓信,兩人一同踏上歸途,回到了大司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