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元境第四層,你的修煉速度倒是中規中矩,半年的時間做到這個程度,倒也沒有辜負了你的天賦。”龍馨不以爲然的吐槽道。
“龍老師這是嫌棄我升級慢了?”秦子玉問道。
“咱們班的副班長孔方,一個月前就到了歸元境第五層,且順利通關了十八神龍巷,據說準備在期末考試結束之後挑戰你,希望你有個心理準備!萬族學院規定,誰是班級第一,誰就是班長!”龍馨笑道。
龍馨離開之後,甲03宿舍的人立即開始洗漱,紛紛調整狀态,準備迎接考試。
次日清晨,秦子玉等人按照各自證件上的提示奔赴各自所在的考場。
秦子玉的第一個考試任務,就是兵道學院的兵法課命題考核。
對号入座之後,秦子玉拿到了專屬考題:
“将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将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請結合自身的經曆,對聖人兵法始計篇進行闡述,必須要樹立本人的兵道觀點,且言之有物。
秦子玉立即揮毫,開始書寫:“計利以聽,乃爲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秦子玉回首半年之前,甲03宿舍雖頂着新生第一的名頭,卻是内外交困。三大商會挾孔方團體以制新生之首,試圖令玉雪商會陷入無休無止的内鬥,從而加劇頹勢。
一時之間,作爲新生代表的兩大團體不得不進行菜雞互啄式的商戰。這便是三大商會的因利而制權,僅以微薄之力,便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新生之間陷入了自我消耗,便沒餘力挑戰老生的地位了。
可是孔方團體别無選擇,若是拒不合作,人家隻要一個念頭,團隊就會土崩瓦解,再無出頭之日。
對于老生的行爲,秦子玉并沒有一闆一眼的應對,更沒有同孔方互耗,而是依靠所學的内容:“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秦子玉先是洞若觀火,判明了三大商會的意圖。進而有了對策,用兵法謀略來說,就是:“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秦子玉對孔方團體所采取的策略,先是親而離之。不管怎麽說,孔方團體的新生屬性決定了根本立場,他們不會融入老生之中,合作也隻是暫時的共同利益所緻。歸根到底,還是要走上對抗的道路,這就讓秦子玉有了親而離之的機會。
有了說服孔方的機會,秦子玉接下來的策略就是利而誘之。他決定用假打的辦法套牢孔方團體,既不用付出太大的犧牲,又可以堂而皇之的找三大商會索要資源。這對孔方團體來說,妥妥的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這純粹是無本買賣,即便是三大商會知道了假打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斷了供給,絕對不會産生報複心理。
很簡單,一旦三大商會報複東坡樓,就會逼迫孔方團體向秦子玉的玉雪商會靠攏,令所有新生擰成一股繩,從而在萬族學院的扶持之下彎道超車。
這樣一來新生就會團結一緻,老生肯定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故而明知道吃了虧也得裝作不知情。即便是想要報複,也得先搞定了玉雪商會。
孔方團體的左右逢源,無論是三大商會聯盟,還是玉雪商會,在沒有徹底的解決對手之前,都不會考慮針對他們。這樣一來,東坡樓就可以趁機全面鋪開,即便是甲03宿舍倒下了,也有新的領頭羊及時補位。
在秦子玉看來,盡管三大商會暫時有合作,競争和傾軋依舊不可避免。他按照兵法所說的“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選擇了夏運商會作爲突破口,又找準了切入點芭蕉村,集中局部優勢兵力,成功的打擊了夏運商會的梧桐鎮分會以及趙紫直屬的梧桐鎮食府,從而獲得了九品火鍋協會的市場準入資格。
在雙方博弈的過程中趙紫也用出了瞞天過海以及無中生有兩大計謀,從而保住了相應的市場份額。
秀才府的易主,讓秦子玉看到了能力不足以匹配野心的重大危害。嚴渾不自量力招惹趙紫,以至于家破人亡。
趙紫本已無力回天,卻借着秀才府易主的由頭拿到了談判籌碼。這便是不同層次的人,所做的決定盡管相同,結果卻大相徑庭。
秦子玉下筆如有神,将芭蕉鎮的前因後果梳理了一遍。他認爲兵法策略的核心在于利,有利則爲,無利則不爲。利薄則本小,利厚則本大。人世間最大的追求,便是無本厚利。
利有小利和大利,近圖和遠圖的區别。故而策略的要點又關乎實際需求。對于普通人而言,小利和近圖足矣。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
衆所周知,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就決定了利益交換的根本原則。一般情況下,利益交換需要遵循對等原則,也就是世間通行的等價交換原則。
這裏的等價是指心理預期的價位對等,而非交換物的實際價值對等。換句話,就是交易雙方均認可的對等才是對等,這與交換物的真正價值無關。
然而兵法策略的要義,就是通過施展計謀,把這種對等交換變成對己方更爲有利的不對等交換。也就是投入小,收益大的非正常結果。古人雲:人無橫财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想要快速崛起,就需要得到一筆意外的收入,從而擁有第一桶金。
秦子玉認爲兵法策略必須要遵循“保全自己,消滅敵人”的根本原則,故而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上策。
隻不過不戰而屈人之兵所獲得的勝利并不牢固,因爲有資格挑戰勝利者地位的勢力并沒有消失。換個說法就是反對者隻是暫時的偃旗息鼓而已,其實力依舊在,隻要願意孤注一擲,随時都可以揭竿而起。
故而戰争的終極目标,就是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使其不具備反抗的能力。這就是縱橫捭阖的将軍,一旦擁有挑戰皇權的實力,不管是否忠誠,都隻能死路一條。
究其原因,一是手底下的追随者并不會因爲将軍的卸甲歸田而放棄效忠;二是上位者不敢相信将軍本人及其後人會持續忠心耿耿,永久無視其追随者的利益訴求。
俗話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将軍舉義,一念即行。究其原因,将軍擁有強大的武力,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也就是說将軍有心做事,隻需要有那麽一個念頭,然後再下達一道命令就可以了。
至于秀才想要做事,先得起念頭,再尋找志同道合的人集聚力量,最後還需要把人訓練成軍伍。這其中但凡某個環節出了錯,造反之事就不了了之了。
故而曆朝曆代的動亂,最開始都是最底層的百姓一時沖動,邁出第一步之後就身不由己了。
故而用兵之要,又在于震懾蠢蠢欲動之人,從而保全一方平安。戰争不是目的,約束所有人遵守規則才是唯一的使命。
隻要還有利益紛争,戰争就不會消亡,兵法謀略就會有用武之地。敵強我弱,驕敵、疲敵,調虎離山,專攻薄弱。總而言之,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創造具有時效性的局部優勢兵力,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戰機。
兵法謀略,一般來說都是弱勢一方通過使用手段,從而獲得相對優勢,主動出擊改變不利局勢。
兵法之要,在于造勢。有了夾縫中求生存的大勢機會之後,就應該抓緊時間聚勢。
隻要擁有足夠的實力,就可以獲得初步的話語權,從而開始制定規則。随着勢力的發展壯大,各種規則也會随之增補完善,盡量緩解内部的矛盾沖突。
故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的就是作爲一方勢力,必須要保留一個相對強大的敵人,用來團結内部力量,讓大家願意求同存異,一起對付外來之敵。
在這種時候,兵法謀略就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了。協調内部需要策略,針對外敵也需要權衡利弊。處于優勢的時候,怎麽打,打到什麽程度都需要謀略;處于劣勢的時候,怎樣才能不被針對,都需要兵法作爲支撐。
能夠震懾一方的勢力,不在山河之險,而在賢臣良将。賢臣可梳理内部關系,鞏固勢力;良将可鎮守邊關,亦可主動出擊,震懾敵對勢力。
秦子玉繼續寫道:“兵法之要,首重得人,其次地利、其次天時,其次道。有了人,就可以擇地;擁有地利,方可等待天時;待到時機成熟,便可一飛沖天,當勢足夠大的時候,所制定的規則也就成了人間正道。”
至于如何制定規則,秦子玉并沒有展開闡述,隻是單純的從兵法角度對勢進行了補充論證。
兵法的兵是爲人,因人成勢;兵法的法是爲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聚在一起成了勢力,利益沖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故而規則的存在,就是爲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内部成員之間的利益訴求。
兵的存在,是爲了維護法的威嚴。這就是秦子玉對兵法的理解,兩者合而爲一,才有生存能力。
有法而無兵,徒增笑柄而已;有兵而無法,禍起蕭牆之狀。唯有兩者兼具,方可相得益彰。
兵法計略,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契合大道,方可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