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的李羨之,才剛過渭水,攻下長安。
長安也算是戰略要地了,可現在,幾乎是被蕭祁放棄的狀态,隻有長安本地的郡兵,防守此地,然而!本地的兵馬,辦辦案還是可以的,可要拉出來與唐國正規軍幹仗,便是屬于自尋死路了。
所以,不出半個實誠,李羨之的大軍,就将這個地方給拿了下來。
當然,李羨之不會覺得戚同甫能這麽快的将洛陽給拿下來,索性就慢慢的進兵了,在長安城,帶着諸葛青羽,開始考察長安的地勢。
從地理情況、民生狀況、經濟條件等等來說,長安這個地方,可以算做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再配上周圍的險關,無疑是難得的建都之地。
呼呼呼~
李羨之位臨一處險峻的高山之上,俯瞰長安,巍峨壯麗,而這個地方,古代雖有皇帝在此建都,但并未真正的将長安,打造成天下第一都。
而今,李羨之來了,他想要效仿前世的唐帝國,将長安打造成當之無愧的古今第一都城。
當然,李羨之想要選擇長安爲國都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第一就是想要效仿前世的唐帝國,第二就是長安這個地方,位置在北方,大軍調度更快,如果日後,北方鬧事,唐國的軍隊,能快速的集結,守住大唐的國門,最關鍵的是,就是開通與西域的絲綢之路,因爲…與西域、西方這些國家合作,能讓唐國的人經濟,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
然而,因爲他的到來,不僅是重啓陸上絲綢之路,更是将海上的絲綢之路,在這個世界加快了幾百年的進程。
他要強大的唐帝國,縱橫整個世界,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李羨之的船隊,都要去探索。
“軍師,看到了吧!等滅了大甯,孤便在這長安稱帝,建立強大的唐國,戰争打到這個份上,如今的唐國,已經無人能敵了,咱們便是連戰晉、齊、楚三國,都是無妨。”李羨之自信說道。
說實話,他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内,就達到如此成就,他現在才二十四歲,等一統天下之時,他的年齡也不過二十六七,正值最是壯年的時候。
以他此等年歲,縱橫天下,開創盛世偉業,成就一段佳話。
諸葛青羽捋了捋胡須,淡淡一笑,“長安此地,四方都是龍脈,去龍氣彙聚,乃是作爲大唐國都的不二之選。”
“隻是,先前臣來此地的時候,這四方的龍氣,還沒有如此之濃郁,并不适合建都立國,可直到陛下來了之後,此四方的龍運,就仿佛彙聚了起來一樣,似乎!咱們大唐在此建立國家,來時天命所至,上蒼引導。”
這其實是諸葛青羽最是奇怪的地方,他最擅長的乃是占蔔之術,号稱能算前一百年後一百年,可唯獨隻有李羨之的命,朦朦胧胧,一片迷霧,看不清算不透,甚至是會受到天道反噬,折人壽命。
可是,他算大唐的國運,便是後一百年,讓他十分震驚,因爲往後一百多年,大唐将會持續強盛,經久不衰,太子李承業繼位之後,更是會将大唐拉到史無前例的最頂峰,而他又算出李氏之人,多爲長壽,若是出現一代長壽明君,唐國天下百姓,可是有福氣了。
至于再往後,諸葛青羽就算不出來了,他又并非天神,豈能如此清楚地将整個大唐的命運都蔔算出來?
哈哈哈~
李羨之大笑,“看來,此乃天命所指,哪孤更應該将國都建于此地。”
“走,再陪孤去看一看。”
“諾!”諸葛青羽抱拳作揖。
可這會,一個士兵急匆匆地從山下跑了上來。
“報,啓禀陛下,洛陽捷報。”士兵興奮喊道。
李羨之将自己的腳步停下,看了過去。
“洛陽捷報?不會是戚同甫那個家夥,将崤關已經拿下了吧?”李羨之猜測。
“過來。”
便是見到士兵,直接來到李羨之的面前跪下。
“啓禀陛下、軍師,好消息,大好的消息。”
“戚同甫将軍,已經拿下洛陽,抓捕百官,俘虜皇帝。”
“戚同甫将軍說,在洛陽城,迎接王軍至。”
“還有皇帝以及大甯的文武百官,咱們該如何處置?”
士兵問道。
哦~
李羨之頗爲驚喜。
沒想到,戚同甫的速度,竟然如此之迅速。
唐國對晉國的戰争,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打響,這家夥就已經拿下洛陽了。
估計這會,駐紮在虎牢關附近,主将黃戰極,也還不知道京中的情況吧!
因爲,黃戰極的兵馬,并沒有回調,這也是戚同甫自個的計策,他要讓黃戰極,好好消耗晉軍的力量。
先前六十多萬晉軍,讓西涼軍、朝廷軍、齊軍,這樣輪番消耗,也是損失慘重,對于唐國之後的進擊來說,乃是好事。
“好,好一個戚同甫啊!進軍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當真是孤小看他了。”
“軍師,你會風水,便是帶着一支士兵,再此爲朕好好準備準備,将四方龍運,全部彙聚起來,孤親自統率一支兵馬,前往洛陽去。”
李羨之拳頭緊握,他似乎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報仇了。
按照他的話來說,如今!已經攻守異形了。
先前李氏之仇,他定當報之。
“諾!”諸葛青羽領命。
交代完所有的事情之後,李羨之便是離開了。
而這會,諸葛青羽看着遠處的天際,心裏是高興的,因爲他輔佐了一代明君,至于長安龍氣彙聚,說到底還是李羨之自個的緣故。
天命在唐,而國運之所以能如此彙聚于此,乃是在李羨之的身上,何謂龍運、國運,其實就是天下百姓民心所緻,唐國的百姓,現在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吃飽肚子,甚至還有餘糧,尤其是李羨之弄出來,那些利國利民的小東西,那才是真正的使民、國運強盛的關鍵。
這樣的皇朝,必載入史冊,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