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忙的事情實在太多,她顧不上來找顧德音和元嘉公主的麻煩,畢竟她現在要站在朝堂之上,以前的那點手段和見識就不夠用了。
她隻能臨時抱佛腳,宣周大人進宮爲她暗地裏補課,至少得學會如何批閱奏折,不然會讓朝臣看出她隻有半桶水的能力,那就糟了,肯定會有人不服她。
就在她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兒子也不停地給她制造麻煩,老是逃課,玩物喪志,樁樁件件都讓她頭疼,這段時間沒少訓兒子,這讓母子的感情開始緊張起來。
事情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前方戰線上不隻蕭明章下落不明,就連她的親弟弟祈今之如今也失去了聯系,這讓她頗爲不安,隻能暗地裏派人去找親弟弟。
這個攝政太後沒有想象之中那麽好當,朝政也沒有想象之中那麽好處理,這讓她每天的火氣都在上升,越發覺得吃力。
她隻能多派人手出去悄然把親弟弟祈今之給找回來,她需要人手幫襯,比起周大人這樣的外人,還是親弟弟更可靠,大不了到時候把顧德音許給他便是,隻要不當正室,做個賤妾倒也使得。
一想到顧德音需要仰她的鼻息過日子,她就止不住内心的興奮。
此時的元嘉公主病體漸漸康複,但臉色仍有幾分蒼白。
姑嫂二人趁着天氣好,在廊下對弈。
隻見元嘉公主執黑子輕輕落在棋盤上,一面思考一面嘲笑道。
“我用了許多年的時間在朝堂上立足,要弄懂這裏面的門道,非時間不可解,她祈美之以爲朝政是過家家嗎?哪有那麽容易上手?”
雖然她人出不了攝政王府,但她想要在朝堂上給祈美之制造麻煩,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這麽多年來,她也有培養出一股屬于自己的勢力。
顧德音絕對相信小姑子所說的話,因爲做生意也是一樣的。
把權利奪到手裏了,能不能行駛通暢就是個問題了。
朝臣也跟她鋪子裏的掌櫃們一樣,大面上都是忠心耿耿,但人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更不乏吃着碗裏看着鍋裏的人。
祈美之這麽多年在皇陵,遠離權力中心,她要學的還多着呢。
“咱們趁機落個清閑,她一時半會兒顧不上我們。”
一邊說,她一邊執白子落在防守的位置上。
元嘉公主微挑眉,笑了笑,“就是這個理,我正等着她出錯,好吃她的車。”
顧德音心裏爲祈美之點了根蠟,元嘉公主不是當年被人陷害的單純公主,她如今已是一個成熟的政客,在這點上,祈美之還不夠瞧。
果然,在處理江南的水患一事上,祈美之犯了常識性的錯誤,這讓一衆朝臣嘩然,叫嚣着要太後分薄權利出來,不然會誤了國之大事。
這讓坐在高位上的祈美之臉現冰霜,她已經這麽努力了,怎麽還是讓他們給抓住了痛腳?
她不由得狠狠地瞪了眼一手扶持的周大人,他肯定沒有盡心盡力地教自己。
周大人對于那讓人不爽的目光,半點反應也沒有,此時的他一言不發,任由其他朝臣跟祈美之較量。
其實直到現在,祈美之還是沒有明白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
朝臣的步步進逼,最終讓祈美之震怒,隻見她冷臉站起來,嚴聲質問。
“你們如此逼迫本宮,是要造反嗎?”
一衆朝臣聞言,忙躬身道,“臣不敢。”
嘴裏說着不敢,可沒有人退後一步,顯然是要逼她就範釋放權力出來。
祈美之氣得渾身直哆嗦,這群人分明就是欺負她一個弱女子。
她忙抽出帕子哭了出來,“先皇啊,您睜開眼看看啊,您留下我們孤兒寡母的,是要任人欺負嗎?”
這作派讓不少老臣都皺緊眉頭,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女人手段,讓他們看不上。
不過祈美之這一哭,倒是讓事情緩和了下來,畢竟沒有人願意背一個欺負孤兒寡母的罪名,更何況不看僧面得看佛面,小皇帝還坐在那裏。
少年人看到母親被欺負到哭了,頓時怒不可遏,頓時跳起來道。
“你們今天誰欺負我母後,他日等朕親政了,一定找你們一一算賬,你們給朕等着。”
這話一出,衆朝臣都往後退了一步,他們忌憚地看着小皇帝,心裏卻在思量着要不要趁機把這小皇帝給趕下台,省得日後讓他找麻煩。
不過心裏如何想的,老狐狸是不會表現出來的。
隻見他們一個個當即下跪,“皇上息怒,臣等不敢。”
小皇帝這才氣呼呼地重新坐下,“朕是九五至尊,要你們生你們才能生,要你們死你們就給朕死。”
“皇上息怒!”
再三這樣的話響徹大殿,這才把小皇帝給安撫住。
祈美之在帕子下暗暗地勾了勾嘴角,還是兒子給力,就該給這群人一個教訓,省得他們個個都抓着雞毛當令箭。
周大人冷冷地看着這一切,依舊是一言不發。
這事讓祈美之蒙混過關了,沒人再揪着她的錯處做文章,可她也不再信任周大人,另外找了兩個嘴甜舌滑的佞臣給她授課,在這兩人的吹捧下,她有些飄飄然,覺得這些朝政也沒有那麽難懂了。
就在她以爲一切都走上正軌之後,關于太後與小皇帝母子倆的一些言行開始在民間流轉。
尤其是傳當朝太後克扣江南水患的赈濟銀子給自己修園子享受時,民怨瞬間沸騰,直呼要讓太後還政。
反對的聲音一浪接一浪。
祈美之在聽聞這些反對聲音時,氣得頭頂冒煙,不由得大罵,“一群賤民!”
“娘娘,這些賤民得給他們一點顔色瞧瞧才行,不然他們以爲皇家好欺負。”
最近頗得她寵信的佞臣之一笑着提建議。
另一個也趕緊出聲附和。
兩人對視一眼,都想着趁這個機會哄得祈美之給他們升官兼放權。
祈美之咬了咬後槽牙,冷聲道,“就這麽辦。”
在她一紙诏令下,朝廷開始禁言,不許民間大肆議論朝政,尤其是學子們,再不許寫文章批評時政。
一番倒行逆施之下,祈美之頓時惹了衆怒。(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