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雲城中連日的大雨終于停了下來,今日是個難得一見的好天氣,而斥候的消息和京中的消息就是今天前後腳傳到宮緒山手裏的。
宮緒山看斥候傳來的情報,心中還是十分鎮定的,畢竟他們對塔塔兒王軍的調動早有猜測,斥候的消息隻不過是進一步坐實了商隊帶回來的消息而已。
可看到京中傳來的消息時,宮緒山的臉色卻是驟然一變。
他似乎是有些不可置信地又看了一眼信箋上的消息,胸中萬語千言,最後隻化作了長長的一聲歎息:“還真讓麟台夫婦倆猜中了。”
宮緒山畢竟在節度使的位置上坐了多年,心中的詫異和惋惜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他很快就收拾好了表情,打開門對着候在外面的侍者道:“給我備馬,我要去平陽侯府一趟。”
元妙儀這會兒也正皺着眉看手裏的家書,京中雖然還未起波瀾,可随着靖元帝遲遲不能視事,平靜的湖水下已經漸漸地開始有暗流湧動了。
這是元令珩寫給元妙儀的第三封家書,他這會兒已經知道了蕭雲樾秘密離開晉雲城一事了。
怕妹妹心緒不開,除了安慰她不必擔心京中,元令珩在京中說了不少家常之事。
元太夫人和元弗唯兩人倒是沒什麽好說的,一個照常在屋子裏默不作聲的禮佛,似乎打算一輩子不出她那個屋子了。
另一個也依舊癱在床上,不過興許是因爲癱着不好喝酒,所以元弗唯除了不能動彈之外,身體似乎還比以前好了,說不定還要在床上癱上許多年。
不過榮安侯府不缺那麽些三瓜兩棗的,就是養着他也不算費事,左右元令珩也不着急承繼榮安侯的位置。
這兩個容易讓妹妹心生不快的人,元令珩在信中隻是一筆帶過,他的家書裏還給元妙儀帶來了另一個好消息。
玉奉舒已經顯懷,前段時間醫令來診過脈後,十分笃定地說,玉奉舒肚子裏的,是雙胞胎。
時人笃信雙胎是上上大吉之兆,原本因爲京中突生變故,元令珩忙得和陀螺似的,知道這個消息後,一直有些沉悶的家裏總算多了些喜氣。
元妙儀看到這裏的時候,臉上也露出了近日裏難得一見的笑容。
因爲懷疑塔塔兒王軍向晉雲城的方向調動,宮緒山和範武昭将全部的身心放在了軍營中,晉雲城中的政事幾乎是元妙儀一手打理的。
不過這些年在元家養尊處優的生活給她的身體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她雖然有些消瘦,但好在并沒有生病。
元妙儀倚在窗邊看家書的時候,陽光透過花窗照得她的臉色白的有些透明了,崔嬷嬷進來後第一時間将湯水端到了她的面前。
她最近還是有些食欲不振,也就是煲好的湯水能比其它東西多吃上那麽幾口,于是崔嬷嬷就變着法兒的給她煲湯。
元妙儀也深知這個時候她的身體是絕不能垮的,所以哪怕依舊什麽也不想吃,但到了用膳的時候還是會盡量多吃些東西。
她把崔嬷嬷端來的湯水一飲而盡後,又讓白芷進來給她鋪文房四寶,她要給京中回信。
結果元妙儀這邊筆頭剛剛沾濕,就聽前面的門房來報,說宮大人來了。
宮緒山這個時候來,一定不是什麽小事,所以元妙儀隻能又放下了手中的筆,往書房去了。
元妙儀和宮緒山都是做事果斷爽快的人,所以一見面,兩人也沒寒暄,宮緒山就直奔主題了:“京中傳了信過來,武侯司在查的事,已經有結果了。”
“你和麟台猜的沒錯,這些人的背後,确實是嘉甯公主,她早就已經和關外有聯系了。”
聽完宮緒山說的話,元妙儀心中一直以來的猜想得到了實證的支持。但她的表情卻十分平靜,隻是眉梢輕輕揚了揚而已。
“那淑妃娘娘呢?”元妙儀很快抓住了另一個重點:“隻怕陛下病重和她脫不了關系吧?”
宮緒山接着點了點頭道:“皇後娘娘已經查實了此事确實和淑妃有關,隻是爲了不打草驚蛇,所以才一直沒有動她而已。”
淑妃左右都是在内宮之中,就算跑她也跑不到哪兒去,大可以延後處置。最重要的是瞞住嘉甯公主和關外那邊,現在雙方拼的就是誰知道的更多一些。
淑妃其實布局的時候漏算了一點,那就是靖元帝居然會把武侯司交給皇後來管。
這可是直屬天子,監察百官的一把利劍,她一直以爲靖元帝對皇後是沒什麽感情的。
她看不明白,元妙儀能看得明白,靖元帝和昭明皇後之間确實沒有男女之情,可即使沒有男女之情,也是有夫妻相攜之義的。
昭明皇後總歸是靖元帝的發妻。
說完又歎了口氣道:“真沒想到,嘉甯居然能做出這樣的事來,陛下醒來之後,知道此事,隻怕要傷心了。”
宮緒山隻覺得最近一段時日裏,要把自己上半輩子的氣都歎完了。
嘉甯公主他也是見過的,那時候雖然有些驕縱了,卻不失天真可愛,誰能想到她能和關外勾結,做出此等叛國之事。
難道就是因爲蕭雲樾不肯娶她爲妻嗎?
可惋惜歸惋惜,宮緒山也知道眼前當以大事爲重,現在還不是傷春悲秋的時候。
元妙儀心裏倒沒什麽感受,她倒也沒見過嘉甯公主,當初能和蕭雲樾猜到一塊兒去,還是丹陽那邊的商行察覺到了不對勁,報到了她這兒來。
大燕的内鬼既然已經查了出來,他們能做的自然比以前更多了。兩人又說了幾句話後,宮緒山就匆匆地告别了。
元妙儀回到了内室,接着寫她那個還沒來得及開頭的家書。盡管最近心中時常感到疲倦,但元妙儀還是在家書上寫了她一切都好,讓元令珩和玉奉舒不要擔心。
安排好諸事之後,元妙儀在書房的圈椅上靜坐了良久後,才開門讓崔嬷嬷通知小廚房今夜多做些膳食上來。
大戰在即了,她得打起精神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