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
——李清照
瓣兒聽池了了講那天在範樓的經過,發覺隻要提到董謙,池了了的目光和語氣就會變得柔暖。自己和嫂嫂猜中了:池了了對董謙動了芳心。
但董謙對池了了呢?從池了了的叙述中,董謙似乎隻是天性和善,始終以禮待人,并沒有格外的意思,而池了了自己也似乎明白這一點,因此,講述時,始終在掩飾自己心事。但無論她如何掩飾,總會不經意流露。
聽到池了了說中途下樓到廚房去做“萬紫千紅相思魚”,瓣兒不禁暗暗惋惜:池了了若一直留在那裏,董謙恐怕就不會死。但随即她心中暗驚,難道池了了是被特意支開?
她忙問:“你說下去做魚,曹喜怎麽說?”池了了想了想,才說:“那會兒,一直是我和董謙在說話,曹喜坐在一旁,一個字都沒講。”“他當時在做什麽?臉上什麽表情?”
“我忙着說話,沒太留意,不過……他酒量不太行,已經有些醉了,當時好像在不停敲頭抹臉。”
“哦……”瓣兒暗想:自己多疑了。做魚是池了了自己主動提起,兩人都沒有強求,曹喜更是隻字未言。
“你做魚花了多久?”
“做魚倒是沒要多久,蒸好之後,再挂湯澆汁,工夫主要在用料、調湯味上,前後最多一炷香,不過範樓廚房裏沒有紫蘇和山楂,我出去現買的,來回耽擱了些時候,但也不算遠,隻走了半條街就找到家幹果生鮮店,那店裏偏巧也都有。買回來後,馬上就動手做。兩條魚做好後——”
“兩條魚?”“我才剖完洗好了一尾鯉魚,店裏大伯穆柱來廚房端菜,問我做什麽,聽我講後,他就央我多做一條。說樓上有桌客人頭次來範樓,點菜的時候,不信他推薦的那些,穆柱就說隔壁董謙他們是常客,把他們點的菜單報給了那桌客人,那桌客人就說照他們點的上菜。那桌客人的菜其實已經上完了,不過穆柱想多賺些錢。我平日又常得他們照顧,一鍋不費二鍋柴,就順手多做了一道。穆柱把魚端走後,我邊洗刷鍋竈,邊和廚房裏的茶飯博士們閑聊,忽然聽見樓上碟子摔碎的聲音,緊接着,穆柱在樓上驚叫——”
池了了停住聲音,擡頭望着杏樹枝葉,長長籲了口氣,眼中滿是悲意。瓣兒忙給她斟了茶,端起來遞給她,輕聲道:“稍歇一歇。”池了了輕啜了兩口茶,低頭靜默了片刻,才擡起頭,慢慢講道:“我聽到叫聲,趕忙要上去看,偏偏滑了一跤,摔倒在廚房門口,那時也顧不上痛,瘸着上了樓,樓道上很多客人,都出來在那門口圍看,我擠了進去,見穆柱站在桌子旁邊,瞪大了眼睛,望着窗邊的地上,像見到了鬼一樣。曹喜卻坐在我的椅子上,擡頭看着穆柱,像是剛睡醒。我又走近兩步,順着穆柱的眼光望過去,就看到董謙……那一眼,我這輩子也忘不掉……”
池了了再說不出話,望着地上,雙手緊握着茶盞,拇指不停擠搓。瓣兒忙輕聲說:“後面的我已經知道了,不用再講了。”
瓣兒送走了池了了,獨自坐在杏樹下。午後無風,粉白花瓣不時落下,在空中飄旋,她的思緒也随之飛揚。
聽了池了了叙述,範樓一案,已大緻知道事情原委,她在心裏細細梳理——這案子起因看起來是由于池了了,當時也的确引起肢體沖突,但隻是尋常争執。第二次相聚時,董謙和曹喜兩人已經和解,雖然席間因談論填詞,又起争執,也隻是藝文之争,絕不至于性命相拼,何況兩人多年好友,人命關天,董謙被殺,必定有其他原因,這原因究竟是什麽,竟能激起殺念?殺死還不解恨,連頭顱都要割去?
池了了下樓做魚,屋中隻剩董、曹二人,兩人雖然關着門,但若是争執扭打,必定會有些聲響,但據官府查問及池了了所言,衆人之前并未聽到任何異常。其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以至于董謙喪命?
據仵作姚禾判斷,董謙死前恐怕是被打暈或迷昏。這一點,曹喜的确能做到。但從池了了叙述中看,董、曹二人都是文弱書生,兩人扭打時,極笨拙,連架都不會打的人,何以能割下好友頭顱?就像許多人,連雞都不敢殺,就更不敢割下雞頭,何況人頭?
另外,最重要疑點,兇手究竟是不是曹喜?若是他,爲何身上沒有血迹,頭顱也不知所蹤?若不是他,那會是誰?就算曹喜真的喝醉,兇手闖入屋中,殺人割頭,他應該不至于一無所見,難道他在說謊?但他是第一嫌犯,包庇兇手隻會害他自己。兇手和他是什麽關系,竟能讓他甘冒被當作兇手?難道他早已料到,自己終會脫罪?
瓣兒心裏一驚,恐怕真是如此——真兇由于某種原因,對董謙懷有極大之恨,一直在尋找可乘之機要殺死董謙。那天他也在範樓,或是偶然,或是尾随而至,等房間中隻有董謙、曹喜兩人時,便偷偷進去。當時曹喜已醉,董謙恐怕認識兇手,故而沒有在意,兇手趁董謙大意,或是在他酒中放了迷藥,或者用重物将他打暈,而後割下頭顱,用東西包裹起來,偷偷溜走。
至于曹喜,或者和兇手情誼很深,所以不願揭發;或者受到兇手威脅,不敢指證,總之,就算他看到兇手,也裝作沒見。
瓣兒心頭大暢,沒想到這麽快就理出頭緒,現在隻需要找到真兇就成了。她忍不住站起身,展開衣袖,在落花間,輕舞回旋。
那不是我兒子,不是我的謙兒,不是……
董修章坐在後院一張竹椅上,呆望着眼前黑瓷方盆中那株梅樹,自言自語,喃喃反複。
那株梅樹隻有三尺多高,主幹貼着土面橫生,如一條蒼龍,龍背上生滿了青黑色小靈芝,如龍鱗一般。主幹向上斜生出四根枝,每根枝迂曲盤轉,上又錯落伸出些細枝。雖然花期已過,但枝蒼葉綠,别有幽緻。而且,略站遠一些,就可以辨出,四根梅枝拼成了四個字:“長生大帝”。
這株梅樹是董修章幾年前回鄉奔喪時,于途中偶然見到,他猛然想起道士林靈素曾向天子進言,說天子乃是神霄玉清王,号稱長生大帝君。這梅枝又恰好生成“長生大帝”四個字。他大喜過望,花重金買下,運到了京城。又向常山一位道士求來靈芝種養秘方,在主幹上培植了些靈芝,培育了幾年,養成龍鱗之狀。他見梅枝所拼的那四字,略有唐人張旭狂草筆緻,便着意修剪,如今這四字已渾然似從張旭《古詩帖》上斜生出來的一般,圓勁奔逸。雖然隻是小小一株梅樹,卻有清透天地的傲姿。
這株瑞樹本是要留給兒子董謙,然而,兒子卻……他已年過古稀,老眼遇風就愛流淚,這時并沒有風,淚水卻仍自流下,沾滿灰白稀落的唇髭。他用袖子拭去,顫着嘶啞之聲,又喃喃道:那不是謙兒……那天開封府衙吏趕來告知:“董謙出事了。”他一聽到,眼前就一陣黑,好在一生波折磨砺,磨出老繭性格,還能強行挺住,問那衙吏究竟如何了,衙吏卻不願說,隻催着他趕緊去範樓。他忙租了頭驢子趕到城南,等上了樓,見到屍身,心像被人狠狠一擰,頓時栽倒。
等醒來,人已經僵木,檢視官讓他辨認衣物,他便一件件細細看,仿佛謙兒去應考,清早起來替他整理文房衣襪。仵作脫掉屍身的衣服,讓他辨認身體,他便一寸寸看視,像是謙兒生了病,爲他查看病症。
都對——衣服、物件、身體,是謙兒。衣角上有道破口,家裏沒有婦人,是謙兒自己拿針線縫的;藥單是他春天痰症複發,歸太丞給開的,兒子說會完朋友就去藥鋪抓藥;三張紙箋上,各寫着幾行小字,是謙兒筆迹;至于屍身,雖然沒有了頭,但肩寬、腰圍、長短、腿形,也都對。是謙兒。
檢視官問他謙兒平日性情、交遊等事,他也一一回答。答完後,他木木然離開範樓,騎驢回家,如何到的家,渾然不知。
過了幾天,開封府讓他領回謙兒屍身,領屍、入殓都是老仆人吳泗去做,他則整日呆坐,什麽都不知道,直到上個月二十九那天早上,吳泗煮了碗面,端到他跟前,笑着說:“老相公,今天是您七十大壽,吃碗壽面吧。”
他茫然看着壽面上冒起的熱氣,忽然間想起謙兒遺物中那幾張紙箋,胸口一疼,肺腑翻騰,猛然失聲痛哭起來。謙兒死後,他這是第一次哭,活了七十年,也是第一次哭到喉嚨出血、痛徹肝腸。
那幾張紙箋上寫的是壽宴、壽禮單子。謙兒竟瞞着自己,已偷偷開始預備。
二月初十 下請書
二月十五 寺東門大街曹家冠戴 青紗幞頭 古玉腰帶 白羅襪 黑緞鞋
馬行街羅幺子衣店 青羅涼衫 赭錦褙子
二月廿八 馮元喜筵官假賃 椅桌陳設 器皿合盤 酒檐動使
二月廿九 茶酒司 廚司 白席人
花慶社 雜劇
彭影兒 影戲
曹喜出獄之後,剛走進家門,就覺得家裏有些不一樣了。父親曹大元對他倒還是那般爽朗慈愛,不過言談間似乎多少有了些顧忌。
母親扈氏一向性情古怪,忽喜忽怒,愛惡莫測,昨天他進院門後,母親急步迎出來,一把抱住他,又哭又笑,一邊又連聲嚷着:“讓那起野狐養的看看,我兒子回來了沒有?看看!看看!”
曹喜知道母親是在說給二娘聽,二娘自然毫不示弱,扯着三歲的兒子也趕上前來,接着母親的話,撇着嘴道:“是咯!這一個月,不知哪家的烏雞,成天号喪叫死的,咒咱家大郎。丘兒,快叫哥哥啊,你不是一直哭着說想哥哥嗎?”丘兒縮在他娘腿後,死命不肯出來。
三娘則巴不得看到這戰事,抱着才滿周歲的兒子,笑嘻嘻道:“誰說不是呐?前院烏雞叫,後院野狐鳴,這個月根本就沒安生過,吵得俺們囡囡夜夜睡不着。哎喲喲,你們快瞧,囡囡見着他哥哥回來,在笑呢。”
四娘娶進來一年多,盡力貼合着正室,腆着懷了幾個月的肚子,挪到大娘身邊,挽住大娘的胳膊,提高了音量笑着嚷:“姐姐,我說什麽來着?咱家大郎絕不是那等下賤種子,怎麽會做那等強匪的行徑?這不是?一根毛也沒少,整模整樣,好端端給您送回來了。”
五娘則才進門幾個月,還不熟悉軍情,不敢站錯了軍營,不管誰說完,隻是連聲賠着笑:“是呢,是呢,可不是嘛。”
曹喜知道,自己這一去一回,戰局全亂了。所以從昨晚到今天,除了吃飯,他一直躲在自己房裏,不願出去。
父親曹大元原本在開封府做個小衙吏,家小人少,除母親偶爾鬧鬧脾氣,家裏一直還算清靜。曹大元一向喜愛詩文,最近幾年,見朝廷對蘇轼詩文禁令漸松,就托病辭去吏職,開了家書坊,明裏印些經書發賣,暗中刻印了蘇轼及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等人的詩文集,在京城找了些靠得住的書鋪,私下偷賣,誰知道銷得極好,印都來不及。幾年下來,僅靠着蘇轼,便賺了數萬貫。書坊生意也越來越興旺。
成親二十多年,父親始終有些懼内,事事讓着母親。有了錢,氣陡然壯起來,不顧母親哭鬧,聚了一房妾,竟生下一子。他便來了興緻,連着又娶了三房。這家便熱鬧起來。曹喜原是獨子,現在卻有了兩個弟弟,一個還不知是弟還是妹,更不知道後面還會不會有。
他遭了刑獄,二娘、三娘,甚至四娘、五娘恐怕都暗自歡喜,然而現在他又被無罪釋放,不知這些娘心裏又開始謀劃什麽戰策。
他摸着腰間那個古琴玉飾,心裏極是煩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