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世賢收複鐵嶺、開原兩地,正藍旗旗主阿敏率兵馬投降的消息,被賀世賢第一時間送到了遼陽。
報捷的信使從遼陽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而過,一邊高喊鐵嶺大捷的消息,一邊飛速往都司衙門而去,引得遼陽城中衆人議論紛紛。
而此時的熊廷弼還在遼東都司衙門内辦公,他接到信使送來的捷報,當即喜出望外,高興異常,連忙囑咐人去叫楊漣、張铨等人過來。
而他自己則拿着捷報安耐不住心思,當即來到都司衙門後堂,看着遼東地圖,開始評估目前遼東的局勢。
自今年開戰以來,明軍在遼東局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特别是泰甯侯陳良弼率京營攻陷撫順後,就把建虜分割成了兩塊,讓其互相不能救援。
一塊是薩爾浒、赫圖阿拉等地,此地是努爾哈赤的根據地,其根基深厚,剩餘八旗主力也都集結在這裏,打起來也最是麻煩。
另一塊則是開原、鐵嶺兩地,由阿敏與黃台吉駐守。這兩地雖然算是孤城,但要打起來也不容易。原本在熊廷弼的印象中,這兩塊許多要費一番周章,但他萬萬沒想到,阿敏竟然率衆投降,讓賀世賢能夠輕易拿下開、鐵兩地。
不管怎麽樣,解決這一大難題後,現如今的局勢已經很明了了。那便是又重新回到了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發“七大恨”時候的局勢了。
因此看着地圖上的形勢,熊廷弼頓時有種萬斤巨擔卸下的感覺。
遙想萬曆四十七年,朝廷薩爾浒兵敗,遼東震動,他被迫臨危受命,擔任遼東經略。單騎出關,沒想到一到遼陽,就聽到開原、鐵嶺被破的消息。
至此遼東局勢日益糜爛,蒲河所、懿路所,清河堡等等,沈陽以北所有的寨堡基本上都被建虜奪取。建虜兵鋒直抵沈陽城下,那個時候的局勢不可謂不危急,不可謂不兇險。
而他到了以後,見軍心渙散,沒有辦法,隻能親自前往沈陽前線,祭祀死難将士,招集流亡,整肅軍令。
随後整頓軍備、打造戰車,置辦火器,開挖戰壕,修築城牆,做好堅守的準備,這才讓遼東的形勢得以緩和,也讓遼東的士氣爲之一振。
但即使這樣朝廷諸臣對自己不甚滿意,攻讦自己的題本一大堆,讓其疲于奔命。想到這裏,他心中真的是感謝皇帝。
自他即位以後,對自己極其信任,自己的要求無不應允,還派楊漣作爲自己的副手,力行反腐,鏟除遼奸。同時編練新軍,向遼東提供新型火器。
熊廷弼可以斷定,如果沒有皇帝對自己的支持,自己絕對不可能擔任遼東總督如此久,遼東戰事也不會進展的如此順利。
但他看到現在的局勢,心中甚是欣慰,自己也确實沒有給皇帝丢臉。
他終于可以在題本中實現自己以往的保證了。
剿滅建虜,活捉老奴,指日可待了!
“捷報在哪裏?捷報在哪裏?”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聲,熊廷弼一聽聲音就知道,是楊漣來了。
楊漣一進後堂,就看見正在看地圖的熊廷弼,當即就走了過去,拿起捷報看了起來。他看了好一會,臉上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最後連說了幾個好字。
“好好好,如此可以集中全力對付努爾哈赤了,到時候賀世賢與陳良弼二人合兵一處,就不信拿不下努爾哈赤。”
聽楊漣的話,熊廷弼也是連連點頭,他也是如此盤算的,下一步對付努爾哈赤,就要畢其功于一役了。
隻不過他不知突然想到了什麽,還頗爲玩味地說道:
“有喜必有憂,我看努爾哈赤如果得知這個消息,估計是面如死灰,定會恨死阿敏。”
“哈哈哈,這些都是努爾哈赤咎由自取,要不是他殺了阿敏的父親,阿敏也不會起了反叛之心,真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楊漣現在心情不錯,一聽熊廷弼這麽說更是哈哈大笑,隻不過他又想起了賀世賢昨日剛發過來的關于黃台吉的奏報。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黃台吉會說動科爾沁出兵,并且科爾沁還野心不小,居然決定先放棄救阿敏,而是先截殺察哈爾。如果真讓他們成功,其後再引兵東向,對于鐵嶺的賀世賢不怕是一個威脅,想到此事,他忍不住道:
“雖然阿敏投降了,但黃台吉卻跑了,他跟科爾沁聯合起來也是一個隐患,不得不防。賀世賢在信報上說,他已經派人通知阿爾寨了。至于察哈爾部已經出兵十多日了,說不定早就跟科爾沁部交戰完了。至于戰果怕是要現在我們就是想要通知,也怕望塵莫及了。”
這話一出,熊廷弼也忍不住擔憂起來。不過他想了一會還是覺得無事。
“察哈爾部的洪棱台吉作戰骁勇,也是知兵之人,黃台吉與科爾沁諸部之人想要打敗他并沒有那麽容易。再說即使打敗又如何,我等已經拿下了鐵嶺、開原兩地,又有阿爾寨的騎兵防守,科爾沁諸部就算引兵東向侵擾鐵嶺等地也是無用。
而察哈爾部也算是蒙古正主,如果科爾沁如果赢了,我就不信林丹汗會無動于衷,到時候他們兩部争鬥,我等坐收漁翁之利豈不是更好。”
楊漣聞言就覺得哪裏有些不對,但也說不上來,隻能點頭同意了。
随後遼東巡按禦史張铨、兵備道守備等人得知消息後紛紛到場,衆人一番商議後就給皇帝寫露布報捷,同時把下一步計劃以及黃台吉等人的動向書寫清楚。
不過熊廷弼随後又交給了楊漣一個任務,那就是親自前往鐵嶺,代表遼東都司與朝廷親自面見阿敏,安撫情緒,穩定軍心。
畢竟他作爲遼東巡撫,皇帝最器重與信任的人之一,他的份量無疑是最重的。
楊漣對此自然沒有意見,隻不過他去之前還要去見一個人,那便是關押了一個月之久的莽古爾泰。
——
不僅僅是明軍的信使的擴散消息,那些從開源撤離前往科爾沁,準備與黃台吉會和的正白旗士卒,也想要把這個消息告訴給黃台吉與努爾哈赤等人。
科爾沁以西兩百裏以外,遙拉河中遊渡口。
遙拉河發源于察哈爾部的察罕浩特,此河自西向東流向,一直流到嫩科爾沁後彙入西遼河。因此算是察哈爾前往遼東或者科爾沁等部的天然水路,大軍開拔也往往沿河而行,一方面尋路方便,一方面也容易補給水源。
隻不過現如今,這個天然水道的渡口旁卻屍骸遍野,屍骸血液順着雜草縫隙流入河流,讓原本清澈的遙拉河水變得渾濁不堪,也把血腥氣味帶到了遠處,讓更多的動物來到此處分一杯羹。
天上的烏鴉刺耳的叫聲響徹天際,上百隻高山秃鹫從天際不斷飛來,劃躍在地上,對着地上的屍體大快朵頤起來,迫不及待地享受這一場饕餮盛宴。
而一旁掠奪戰利品的科爾沁的士卒,根本顧不上驅趕這些趕來的分一杯羹的烏鴉秃鹫。他們用最快的速度把死去的屍骸搜刮一遍,隻把屍體上的兵器與值錢的東西拿走,就朝下一個目标搜刮了,至于屍體,就讓其自我消亡吧。
看遠處這些科爾沁士卒的動作,雖然已經很快了,但在黃台吉眼裏卻是緩慢異常。
自從跟随科爾沁部出兵後,黃台吉自己可用之兵甚少,于是出兵以後甚是低調,一直跟在自己的嶽父莽古爾台吉跟小舅子宰賽台吉身邊,給他們出謀劃策。
所幸這莽古思與宰賽二人知道他的本事,對他的話尤其重視。
因此在他的建議與莽古思等人的支持下,科爾沁諸部台吉決定先是示弱迷惑。于是先派使者去迎接洪棱台吉,曆程自己之前犯下的錯誤,因此希望看在歸順的份上,能夠放自己一馬。希望以此來迷惑洪棱台吉。
沒想到洪棱台吉信心滿滿,也覺得科爾沁沒有理由反叛。因此現在見科爾沁如此上道,就以爲是科爾沁畏懼自己兵鋒才如此低三下四。不僅沒有指責科爾沁,反而承諾會既往不咎。
于是科爾沁部将計就計,在遙拉河中遊,洪棱台吉必經的渡口處設下埋伏,等到洪棱台吉大軍渡河渡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率大軍襲擊渡河的部隊。
察哈爾大軍渡河本就慌亂,現在突然看到有敵軍殺來,頓時軍心大亂,慌亂中溺水者、落馬被踩踏者不計其數。
主将洪棱台吉見狀也是連忙指揮親衛集結抵擋,但也是螳臂當車無濟于事。最後自己的人馬被科爾沁部分成數段,首尾不得相顧,根本抵擋不了科爾沁的進攻。
最後在幾番血戰後,他也無法回天,隻能長歎一聲,暗道自己真的糊塗,居然信了科爾沁的話。但事已至此他也沒有辦法,隻能在親衛的護送下倉皇而逃。
由此,此戰科爾沁隻以一千三百多人的傷亡,就讓察哈爾死傷一萬餘人,可謂是大獲全勝。
隻不過打了勝仗後的黃台吉,卻死活開心不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