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也不要高興的太早,可汗已經在集結兵力了,至多五天便會直達撫順,到時你們走不了!”
見屯布祿還想再掙紮一下,克紮聞言心中暗自冷笑,毫不猶豫的回怼道:
“五天到撫順又如何?難道我大軍之前就沒有答應過你們嗎?實話告訴伱,這次來的都是京營精銳,根本不懼與建虜野戰。
原本京營總督陳良弼是不想招降正藍旗的,但我和西泰實在不忍讓我們女真人都陪着努爾哈赤送葬,所以才來找你。如果你把我送給莽古爾泰,将漢軍全部拿下。那我大軍明日就攻城,數百門克虜炮轟炸,撫順兩天都撐不下來。”
屯布祿被這般回怼,當即不知道該說什麽了,京營的實力他自是聽說過的。
一旁的陳良策見狀,也接着克紮的話勸說道:
“建虜的糧食最多一個月了吧,哪怕掠奪了我們遼人,八旗也頂多再撐一兩個月罷了。你們正藍旗估計比這還要慘,哪怕現在回到薩爾浒,其他七個旗能給你們糧食嗎?你現在的抉擇不是關乎自己的未來,而是關乎你們正藍旗的未來。”
這話如同一顆子彈,當即就擊中了屯布祿的要害。
他聞言苦笑幾下,随即歎了一口氣,仿佛用盡了最後的力氣,頹廢敗氣地回道:
“你們這幾日的承諾果真可以兌現?”
此話一出,陳良策跟克紮互望了一眼,眼神中藏不住的驚喜,看樣子是成了。
“對,如果莽古爾泰能夠投降我們,朝廷願意冊封他爲建州指揮使,你們正藍旗各甲喇額真同樣各有封賞。”
“唉,雖然可汗對三貝勒不公,但是現在要勸說三貝勒投降是萬萬不可能的,隻能逼迫他投降才行。到時候我再好聲勸說,讓他歸順明國。”
莽古爾泰的性格屯布祿最是清楚,雖然行事十分莽撞,但對于努爾哈赤卻是赤膽忠心。哪怕努爾哈赤囚禁了這麽久,但還是不會對其的命令有所質疑。
“可以,但如此的話正藍旗内部需要你去溝通,并且時間要快,最多兩天時間。等到十九日,無論你商議的結果如何,我大軍一定會攻城。”
克紮也在建虜待過,自然知道莽古爾泰的性格,因此對屯布祿的提議沒有任何異議。
“沒有問題,正藍旗衆對于可汗不滿的人大有人在,我定會好生說項。”
等大事已定,屯布祿也不再隐瞞,當即就給克紮等人商議起了行事的細則,最後才送陳良策等人離去。
看着克紮等人的離去,屯布祿心中也甚是忐忑,甚至還有種羞愧感,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爲對不起莽古爾泰,更對不起可汗。
但很快他搖搖頭,把這個想法抛之腦後。
如果說來撫順之前他忠于大金的心思不動搖,但來了撫順以後,這個想法已經悄然改變,特别是見識到明軍的強大後,他頓時有種無力感。
大金與大明相比,就如同豺狼與猛虎。
豺狼固然可以通過計謀占得某些便宜,但等到猛虎反應過來,打起精神對付豺狼的時候,豺狼的所有陰謀詭計都沒有。
一力強十會,說的便是如此。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屯布祿也不會猶豫了,當即就叫信得過的人來商議此事。
八旗軍制,三百人爲一牛錄,五牛錄爲一甲喇,統領官稱甲喇額真。正藍旗目前有二十一個牛錄,因此一共有五個甲喇額真。
前幾日交戰,正藍旗損失一千多人,相當于是三個牛錄殘了。目前也隻有十七個牛錄可堪一戰。因此屯布祿隻要能說動一個甲喇額真,調動共計十個牛錄的兵馬就可以了。
更别說他還有漢軍可以相助。想到這裏,他當即就想到一個适合的人。
“請愛巴禮過來,說我有要事商議。”
而城外收到消息的陳良弼也知道大事已定,心中更是放心下來。不過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
于是随後兩日,他當即讓耀武軍先行渡過渾河南岸,在撫順城外駐紮。
同時讓賀雄與和順帶着“海西營”與“家丁營”的騎兵往撫順長城方向巡視,徹底斷絕撫順與薩爾浒的聯系。
除此以外,京營的炮擊也沒有暫停,反而炮擊更加猛烈,給城中一種馬上就要攻城的緊迫感。
不僅給莽古爾泰施壓,更是給屯布祿等人施壓。
而現在的莽古爾泰也是焦慮異常,隻不過他也沒有辦法,隻能看着明軍在城外一步一步部署,同時祈求父汗的救援的速度能更快些。
“啓禀固山額真,屯布祿與愛巴禮求見。”
“讓他們進來吧。”
“拜見三貝勒。”
莽古爾泰坐在椅子上,疲憊地揉了揉眼睛,見他們進來後,就擺擺手讓他們起來。
“明軍還是在炮擊?”
二人看着莽古爾泰這般模樣,忍不住地難受。
“是的,這兩天明軍一直沒有進攻的迹象,不過對撫順的封鎖也越來越嚴密,我們的信使已經派不出去了。”
“三貝勒,您多休息一會吧。這段時間您太操勞了。”
見二人這麽說,莽古爾泰苦笑幾分,無奈說道:
“我也想,但現在形勢你們也說了,這讓我怎麽睡得着。城中糧草還可以撐多久。”
“半個月!”
愛巴禮沉默一會,緩緩答複道。
“半個月,來得急,來得急。隻要父汗一來,這些明軍定走不了。”
莽古爾泰見狀連忙掙紮的從座椅上站了起來,對着地圖比劃起來。
一旁的愛巴禮看莽古爾泰如此勞累,心中更是難受,就欲起身對莽古爾泰說什麽。但屯布祿見狀立馬給了他一個眼神,随後自己起身道:
“三貝勒,我們二人前來是有事要禀報。”
“哦,什麽事情?”
莽古爾泰聞言一愣,随後緩緩望向他們,隻見屯布祿躬身說道:
“三貝勒,現在我大金推行“納糧令”,對國中遼人多有掠奪。這麽做雖然是迫不得已之舉,但您也知道這定會引起許多遼人的反彈。因此臣等憂慮,現在明軍在外步步緊逼,而我軍還讓漢軍負責守城。
因此我等怕漢軍有人暗中與明軍勾結,特請貝勒讓我們兩個甲喇與漢軍同駐北門,一則可以監視漢軍動向,二則北門乃明軍主攻,也方便我軍防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