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的信使從遼東快馬加鞭花了十天,終于趕到了北京。
他騎着驿馬,快馬加鞭的過了朝陽門,沿着東大街疾馳往皇城而去,一邊趕路,一邊大喊道。
“遼東大捷,遼東大捷!”
沿路聽到的人紛紛駐足望向疾馳而去的信使,透露出稍許興奮和好奇。
“終于打勝了,我就說這建虜成不了什麽氣候。”
“我說你怎麽變這麽快,前幾天吃酒的時候,聽說建虜偷襲沈陽,還說建虜有多麽厲害,現在一看大勝就變臉改口了,嘁。”
“我可沒說,勝了有啥不好,遼東逃難的人少一點不好嘛。”
“是啊,這建虜鞑子三番五次侵犯遼東,從遼東逃難的人也多了起來,這一仗估計會讓遼東安甯不少。”
路上行人三三兩兩議論着,抓耳撓腮的想要知道進一步的信息。
“隻能等明天報紙了,裏面定會記載此事的。定要訂一份來看看。”
“熊廷弼的奏報說,偷襲沈陽不成,已經在沈陽城下紮營,他已經派虎皮驿的官軍增援,他也親率大軍前往。想來很快就有結果了。”
乾清宮暖閣内,朱由校還在跟劉一燝、葉向高等人讨論此事。
“奏報是五天前抵達京城的,随後一直沒有消息,想必馬上就有奏報呈上來。”
現在大戰已起,哪怕是内閣諸人也十分關心,特别是劉一燝等人本來與楊漣關系密切,在得知楊漣巡撫沈陽,晚上遇到建虜奸細,又遇到建虜偷襲時,心裏不禁捏了把冷汗。
并且現在建虜又集結大軍攻城,如果明軍戰敗,沈陽淪陷,楊漣的後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葉向高知道此事關系甚大,但朝廷能做的之前都做了,現在隻能等待結果。
“陛下放寬心,熊廷弼經營遼東多年,對建虜和朝廷的各方部署了如指掌,他能率軍出兵必有勝算。再說内閣已發批文,已讓廣甯巡撫王化貞召集軍隊,支援遼沈,隻要穩紮穩打,定會無事。”
這話說得讓衆人心裏不禁腹诽,都這個時候了還在推你這學生,看來還是對遼東巡撫的位置念念不忘。
隻不過現在朱由校也無心計較這個了,走下卧榻,在暖閣中來回踱步,手中的念珠也在不斷的滾動。
他對這一仗還是很樂觀的,因爲據他所知,除夕前那批火炮早就到了遼東,提前把火炮跟燧發槍都安排下去了,浙營的戰力有了保障,可以破了建虜的盾車。
而沈陽現在又守住了,城中的大炮也沒有被建虜奪去,這樣他們就不能像曆史上那樣花重金雇傭火炮,炮擊土司兵了。
此等種種,隻要熊廷弼不要昏招頻出,頻繁作死,是很難失敗的。
“可能就在這一兩天,就會有奏報到來。沈陽遇襲的事情想必衆人皆知了吧,朝官跟京城中想必也議論紛紛了吧。”
“沈陽遇襲的事在《大明日報》上也有記載,朝官跟京城内也議論紛紛。不過妄加猜測的居多,謠言四起,有的說沈陽已破,還有人說在遼西看到建虜,遼陽已經沒了。”
“這等謠言有什麽可信的,不必當真!不過這也說明大明日報上的消息傳播還是很廣的,”
朱由校那日去看廟會回來後,囑咐新聞司把報紙做了修改,改成兩份印發,一份就按照黃棟所提的建議,改爲一天一份,隻有六七頁那麽大,上面簡略介紹朝中奏聞,案件等等,内容簡略,價格也低,可讓更多的人看到。
另一份爲半月刊,上面就記載四五件朝中大事,并且詳細說明原委,附加評論等等。如果沒有大事,那就按照相應主題,把一些好的大臣奏疏、翰林文章刊登上去,更有深度,價格也高。
這樣一來既有利于報紙的傳播,也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再加上有黃棟這樣覺得有利可圖的商人自發傳播推廣,就不用擔心效率的問題了。
“陛下,朝官們自不會信這些,但百姓會信,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現在有了報紙,對朝中大小事進行奏報,這樣下去,朝廷見聞都會被百姓所知跟議論,那朝廷的威嚴何和法度何在。”
韓爌對于這個報紙頗有意見。雖說東林人士在野時,經常在東林書院點評時事,但這都是士子文人談學論道時的行爲,他們這麽做對朝廷是有益的。
如今皇帝卻主動把朝廷大小事寫在報紙中,讓百姓知曉,點評時政。
這種做法也讓有些禦史很不爽,老百姓懂什麽時政,有什麽資格點評,這不是搶了他們的活嘛,所以最近許多言官在給韓爌等人施壓,想要皇帝把這個報紙給關了。
“讓百姓知曉,總比讓一些官員糊弄強,這就受不了了,以後朕要将大明日報讓所有人都看到,防止百姓被一些地方官欺瞞。”
朱由校自然不想聽這等反對的言論,之所以反對多,那是因爲現在因報紙收益者比較少,等這種人多了後,自然反對的人也少了。
作爲現代的穿越者的他,明白發行報紙,掌握輿論權的重要性,不然一切話都讓文官說了,一旦自己的改革觸犯了他們利益,他們就會說自己昏君,各種罵自己,賣主求榮,自己卻無法反擊,隻能任由他們罵。
現在有了報紙,發什麽信息自己掌握,就不怕文官肆意抹黑了。
想到文官攻讦,他就想到最近收到的言官題本,其中大部分都是攻擊熊廷弼的,說什麽熊廷弼鎮守遼東無方,建虜偷襲沈陽,明軍居然沒有警示,差點被得手。
還有人說熊廷弼在遼東貪污甚多,楊漣去遼東反腐觸犯了熊廷弼的利益,所以才會被熊廷弼派去沈陽,讓他送死。
甚至有人更過分,說熊廷弼早就跟努爾哈赤暗中有聯系,通敵賣國,這次建虜偷襲沈陽這麽巧,就是暗中串通好的。
看到這些奏疏,朱由校真的是血壓飚升,這可是言官禦史啊,怎麽比前世那些自媒體還要無恥荒誕,随意捏造歪曲事實,熊廷弼究竟是怎麽得罪他們了,竟要被他們如此這般誣告。
所以他就把這些奏疏都挑了出來,現在讓張昶拿過來給劉一燝他們看。
“你們好好看看這寫的都是些是什麽?現在大戰在即,不說支持熊廷弼,但是也不能肆意攻讦啊,說熊廷弼通敵賣國,貪贓枉法,這些話都有證據嘛。這讓前線的将士作何感想。”
劉一燝等人拿過看了起來,山西道禦史馮三元,山東道禦史張修德、兵部右侍郎魏應嘉等等,都是言官。還有許多的東林人士。
禦史本是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但即使糾察、彈劾也要講證據,他們不體恤民情,審查冤案,而在這捕風捉影,胡亂編造,不知是何居心,依我看後面還有人,對這些搬動是非,賣直求榮的人要嚴查。
劉一燝對熊廷弼的才幹還是很看重的,當時推舉熊廷弼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但這些禦史中,也有不少是東林人士,事先上奏的時候也沒給他說,說明背後定有人指使,是何人他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陛下,這等捕風捉影的話不足爲信,不過言官本就是聞言奏事,如果因爲此事就加以處罰,那是否太過了。”
“就是因爲聞言奏事,不講證據,所以要處罰,伱們看看現在成什麽樣子了,每天這些捕風捉影之事的奏疏何其多,讓很多官員不堪其擾,疲于解釋,根本無心做事。”
在場衆人都是從一步步升上來的,對這事是深有體會,但現在他們身居高位,言官已經成爲了他們進攻政敵的工具跟手段了。
“依朕看,這些言官事還是太少了,六科給事中、都察院、禦史等等言官,與其整日窩在京城,說些捕風捉影的話,還不如多去巡視地方,看看地方有沒有冤假錯案,貪墨腐敗等等,多幹一些實事也是好的。”
衆人看了一眼,皇帝的點子真多,這下那些言官們可有的忙了,但葉向高卻不是很贊同,剛想出言反駁,就聽見殿外傳來一陣陣呼喊聲。
“遼東大捷!”
“遼東大捷!”
什麽?朱由校當即來了精神眼睛一亮,連忙從暖閣外走去,衆人聞言互望了一眼,按耐不住驚喜,也不說言官的事了,跟随皇帝出了暖閣。
殿門外,魏忠賢拿着捷報正在一路小跑而來,邊跑還邊喊“遼東大捷”。捷報一到宮外,早就安排囑咐好的太監第一時間把捷報給了魏忠賢,這等好消息,必須得魏公公來報了。
一路小跑到乾清宮門口,就看見皇帝跟内閣諸臣已到了殿門口了。他見狀立刻跪到朱由校腳下,氣喘籲籲的把捷報高舉頭頂,大聲禀報道:
“陛下,遼東大捷,這是遼東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捷報,還請陛下過目。”
朱由校二話不說,一把奪過捷報,打開目不轉睛的看了起來。
後面的閣臣也在緊張的看着皇帝,迫切的想知道裏面是什麽内容。
求訂閱!求月票!
下面有書友群鏈接,相加的可以點擊加書友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