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是必須要忍痛割肉了,不然下一個拖出去抄家的就不知道是誰了。
看此情景,在場諸人也看開了。還不等劉田二位家主出聲,就見右手邊第三位有人站了起來。
“大人,朝廷屯田可是大事,做好了定會降低糧價,對我軍民百利而無一害,我們遼東軍民自然是要支持的,這樣,我李家願意拿出我家三分之一田地,共六十五頃捐贈給朝廷以助朝廷行此大事。”
熊廷弼聞言這才喜笑顔開,真的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早這般識時務,我等也不必在此演這出。
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既然是第一個願意捐贈的,這麽有覺悟,那自然要好好表彰一番了。
“好的很,看看,這才是真正的忠君體國,楊兄,我們應該表奏朝廷,對于這等忠君愛國之士,朝廷可不能虧待,我看保舉其子爲監生如何?”
楊漣也點頭表示贊同。
“我看可行,我也一同上奏朝廷。”
保舉其子爲監生,意思就是讓他的孩子能夠入學國子監,明代國子監可不隻是學習。
進入以後相當于就是舉人了,就有了做官的資格,按制經過肄業曆事就可獲得選官資格。這李家捐了三分之一田,相當于是給其子孫捐了個官。
這買賣雖然不劃算,但俨然讓李家家主高興不已,心裏頗受到安慰,不算是白扔心血。
“謝謝熊總督與楊欽差,皇恩浩蕩,我等定當用心竭力。”
其餘衆人聞言,心裏好受了點,捐田看樣子是必須要捐了。
反正也都是捐,如果能爲子孫後代謀個出身,那也是好的。于是紛紛出言。
“我劉家出三百頃”、“我田家也出三百頃”、“我捐一百頃”“我捐九十頃”·······
“好好好!誰說遼人不心附朝廷,以我老熊看都是扯淡,有諸位如此鼎力相助,何事不能成,區區建虜何懼之。”
衆人也紛紛賠笑,心裏卻在滴血罵娘,真的是廳中敲鑼打鼓,晚上回去就要抱頭痛哭。
一番其樂融融的景象後,再也沒有書吏進廳來說什麽供詞了,看到目的已經達到,熊廷弼也不爲難他們,簡單交代過後就讓他們回去了。
等他們走後,熊廷弼看到結果甚是滿意。
“楊兄,我就說這個辦法不錯,這一番下來,張家與程家查抄的土地,再加上各家族捐贈的足足有三四千頃,五萬畝地,我們再努力開墾些土地出來,再加上海運糧草之事,我想着等到明年,遼東糧價就會平穩了。”
壓在自己心頭的一件大事終于有了結果,怎不讓他欣喜。
楊漣聞言也是高興,但他明白這方法雖效果不錯,但今日讓他們捐獻土地保平安,定讓他們肉疼不已,回去必然會動用關系彈劾他們兩個。
并且如此行事,怕心中不會感激朝廷放過了他們,而是會更加怨恨朝廷,等過了不久怕還會有人會勾結建虜。
熊廷弼聞言卻不擔心,這些大族首鼠兩端,對他們來說,局勢并不在人心,在于戰場,隻要打赢了他們自然會聽話。
楊漣見此無話可說,他心裏也清楚,遼東大族可以不管,但是百姓必須要管,所以這屯田之事萬萬不可大意。
不過他現在來遼東的目的已經完成大半,隻要在遼陽收下尾,幫熊廷弼把這些田地接收,就可以開始雇人準備規劃開墾荒田,爲來年屯田做好準備,等這些做好就啓程去遼南經登萊歸京了。
局勢也不出二人所料,等那些家族族長回到家中後,家中人得知要交田免災,有人慶幸躲過災禍,也有人埋怨朝廷出手太狠,更有見狀對朝廷更加痛恨,居然還要與建虜聯系。
遼陽城南王家,他家常年做皮毛藥材生意,在遼東也頗有田産,由于生意需要多收山貨,導緻他與蒙古女真聯系較多,家中也有遠方支系投靠了建虜,但無人知曉。
憑借着這一層暗中的關系,他們私下裏也曾向建虜倒賣物資,輸送過朝廷情報,最開始也是戰戰兢兢,做多了也就不怕了。
這次張家被查抄,也讓他們多有警醒,不過想的不是不再做了,而是以後要更加小心。
“父親,這熊總督怎麽能如此,這跟明搶有啥區别,這是官府還是土匪。”
王家家主的大兒子王士逢主要負責與建虜的生意,對朝廷早有不滿,這次查抄,他家的生意又要難做了。
“大哥,我看這是個機會,張家被抄,能向後金供貨的對手又日益少了。富貴險中求,這正是我們的機會,可寫一封書信給四貝勒,說明緣由,到時候價格可以再提一些,又是不少利潤。”
旁邊一旁的小兒子見勢建議道,沒辦法誰叫這皮毛藥材生意利潤太高,哪怕現在風險大也不願放手。
“混賬,現在都什麽情況了,張家的教訓還不夠大嘛,你難道想讓我們步張家的後塵,害死我們嘛!”
王家家主聽完就對小兒子劈頭蓋臉罵道。他現在是有些怕了,在都司衙門中張家子弟的哭聲與程家瞬間覆滅的場景還曆曆在目,讓他瞬間覺得這熊廷弼的狠毒手段和絕不姑息的決心。
但他的兩個兒子卻不以爲然,見他父親如此固執、畏手畏腳,也不願争執,互相對視一眼後,就想着待會回去一起商議如何繞開父親跟後金通信。
如果朱由校知道此事,肯定會想起馬老的那句至理名言:有50%的利潤,就會铤而走險;爲了100%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這種事情不僅遼東有,大明的其他地方也比比皆是。
張家被抄家的消息仍在迅速發酵,作爲張家主要的聯系對象,努爾哈赤也很快知曉此事,于是他連忙叫來首輔大臣何和禮,以及負責軍事的額亦都、安費揚古、還有四大貝勒、投金降将李永芳等人商議此事。
作爲負責與遼人溝通接頭的黃台吉率先被诘問。
“黃台吉,你之前不是說這些遼人都是當地大族,無人敢動嘛,現在怎麽說被抓就被抓,難道明人朝廷裏就沒人反對?”
求月票!求評論!求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