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豪提出的戰略其實就是前世時美國采用過的,但這時他先提出來了,就是成了他的設想,甚至在被參聯會認可後,将其命名爲“潘森計劃”!
不過有一點李君豪是知道的,前世時,第一次緬甸戰役是以英軍和中國遠征的慘敗收場的,其中原因很多,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英國方面的猶豫不決和前線英國指揮官的愚蠢!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争取改變一點。
首先,他要求自己的秘書們分别找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及各情報機構,索要目前緬甸方面的所有情報,另外還直接去電英國大使館,找其武官索要駐印、駐緬英軍的情況,還有英國與中國方面的同盟談判進行情況,他全部都要了解。
本來,他還讓人查詢了一下,發現自己的那位老朋友約瑟夫·華倫·史迪威,得知其剛交卸了第3軍軍長的職務,已經奉調來華盛頓,負責制定在美軍在北非登陸的“體育家”作戰計劃。這樣可就太好了,他立即去電陸軍部,約見對方。
——
17日下午,李君豪在國王大廈的辦公室裏見到了意氣風發的史迪威将軍。
老朋友見面,兩人都是哈哈大笑,然後熱烈擁抱。自從1939年8月,史迪威奉調回國,兩人已經兩年多沒見了,此時兩人一個是海軍少将,一個是陸軍少将,都已經位列高級軍官之列,不過相比起來,李君豪所處位置更加顯赫。
對此,史迪威很是感慨,潘森當初還是自己的下屬,沒想到現在的軍銜趕上了自己不說,在職務上更是讓自己難望項背,實在是讓人驚歎!
一番叙舊之後,兩人談起了當下遠東局勢,史迪威對于李君豪的形勢預想表示贊同,同樣認爲緬甸是遠東戰備的重要核心之一。
李君豪還問起了滇緬公路的情況,史迪威兩年前離開中國時,曾經親自考察過這條公路,至今印象深刻,于是就詳細的介紹了一番。
因爲兩人的工作都很繁忙,這次談話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後就先結束了,在史迪威告辭時,李君豪明确的告訴他:自己将會提出動議,組建盟軍中國戰區司令部,并提請任命史迪威爲戰區參謀長,兼任中緬戰區司令官,希望他做好再次遠赴中國的準備。
史迪威當然明白這兩個職務的重要性,知道這是老朋友對自己的提拔重用,立即表示,一定做好準備工作,随時等候命令。
——
12月18日,在白宮舉行的國家安全會議上,列席會議的李君豪提請衆人關注中國戰區及南亞地區的情況,指出目前正在進行的英、中兩國的同盟談判進度太慢,原因就是因爲英國方面的拖延,這将會極大影響遠東戰場的局勢,建議美國進行直接幹預。
羅斯福現在對他這個“遠東問題專家”非常重視,聞言就讓詳細彙報一下。
李君豪介紹說,目前日軍已經控制了法屬支那,并與泰國訂立了“友好條約”,兵鋒已經直指緬甸;而目前滇緬公路是目前僅存的的一條援華通道,一旦斷絕,勢必會嚴重影響中國的抗戰形勢。再結合上次會議上提到的遠東戰略,所以,緬甸這個重要的橋頭堡絕不能丢。
目前是英屬緬甸是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XZ和雲南接壤。如果此地被日軍占領,滇緬公路斷絕是一方面,日軍更可以直接威脅到中國的西南大後方,這将會是其嚴重的問題!
因爲緬甸對于盟國的重要戰略意義,英國方面早在1941年初就與中國政府進行軍事同盟的談判,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借助中國的軍力保衛緬甸。對此,中國政府也是積極回應,主動提出派出中國軍隊入緬協防。
英國方面雖然從戰略角度上同意借助中國的軍事力量,但在感情上卻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所以在談判上一直是拖拖拉拉的,更不同意早就組建起來的中國遠征軍提前入緬……
李君豪認爲,英國人的思想極爲危險,他們也高估了自己軍隊的戰鬥力,認爲可以憑借目前在緬的英軍及英緬軍就能頂日軍的第一波進攻……
而從歐洲戰場上的英軍表現來看,他認爲其駐殖民地的軍隊戰鬥力強不了,而且英軍對于亞洲軍隊帶有輕視的看法,所以在遇上日軍時,肯定會吃大虧,更守不住緬甸!
所以,李君豪建議,美國必須立即介入中緬戰場,與中、英雙方共同簽署盟軍協同作戰協定,并牢牢掌握遠東盟軍的指揮權,決不能讓傲慢的英國人或是中國國黨政府進行戰役指揮,因爲那必将代表着失敗。
聽完他的講述後,羅斯福問他,預計什麽時候日軍會開始進攻緬甸?
李君豪回答道:“根據現在南亞的形勢和遠東方面傳來的情報,可以基本确定,日軍将會在明年1月下旬至月底前發動攻緬作戰,也就是在一個來月後,時間可是不太多了!”
“赫爾,你立即指示駐中國大使詹森,讓其代表我國參加中、英方面的同盟談判。”羅斯福立即下了決定,“奧格,對于遠東盟軍指揮權的問題,你還有什麽建議嗎?”
“有的。”李君豪道,“從整個遠東的戰局指揮方面着想,應該組建遠東盟軍總司令部,統籌中國、東南亞、南亞各戰區的盟軍行動,我建議由馬歇爾将軍擔任遠東盟軍總司令。
“另外,東南亞戰區司令建議就由在菲律賓指揮遠東美軍作戰的溫萊特将軍擔任;
“第三,成立中國戰區司令部,考慮到中國抗戰的實際情況,建議由中國國黨、地下黨的兩黨領袖出任正副總司令,由熟悉中國情況的原駐華武官史迪威将軍出任總參謀長。
“成立印緬戰區司令部,由史迪威将軍擔任戰區司令,并且擔負實際的指揮責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