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帥大營中,安祿山目光平靜的看着眼前麾下衆将,語氣不怒自威道。
“如今天子昏庸無道,隻知沉迷酒色享樂,不思朝政寵幸楊國忠等奸臣爲相禍亂超綱,緻使天下怨聲載道,百姓民不聊生.”
“且天寶五年來,大唐治下各地就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吾觀此乃天罰,可見李唐氣數也已盡。”
“今日,吾欲順應天命,舉兵反唐,救民于水火,重開太平盛世,爾等可願随本帥一起順應天命,舉兵反唐?”
嘩啦啦!
聽得安祿山的話,在場一衆武将也沒有絲毫猶豫,紛紛齊聲拱手道。
“我等願追随使君,順應天命,舉兵反唐。”
“順應天命!”
“舉兵反唐!”
“順應天命!舉兵反唐!.”
很快震天的口号聲便在整個安祿山大營中響起,就連與安祿山大軍對峙的太平道大軍都清晰的聽到動靜。
“這是?”
百裏長風聽得聲音整個臉上都是忍不住閃過一絲驚色,随即飛上天空目光向安祿山大軍看去,頓時便見漫天的反唐口号聲。
安祿山反了!
百裏長風整個人都忍不住驚了,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和自己對峙的唐軍大将安祿山居然反唐了。
那這樣一來安祿山豈不是和他們太平道一樣了,都要推翻李唐。
但是這樣的話。
自己還要繼續和安祿山交戰嗎?
自己還要繼續按照原定計劃嗎?
随即一道道思緒也不由在百裏長風的腦海中響起。
而就在百裏長風心神震動思索之間,一道人影也從遠處安祿山大軍方向禦空而來,正是安祿山。
“安祿山。”
百裏長風的目光瞬間落在安祿山身上。
“百裏将軍。”
安祿山目光也第一時間看向百裏長風,面容卻是含笑,如同朋友見面般。
不過在安祿山看來,現在的百裏長風還真是朋友。
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太平道要反唐,現在他也要反唐,那麽雙方自然算得上是朋友,至少安祿山是沒打算繼續和百裏長風以及太平道打下去了。
相反,他覺得現在還能和太平道好好合作一番,甚至是今後,如果太平道無心争奪天子之位的話,那麽和太平道長久合作下去都不是不可能,正好将太平道拉進來的話可以用太平道平衡五仙教。
“有道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李隆基昏庸無道,沉迷酒色享樂而不務朝政,寵幸楊國忠這等奸臣,緻使朝綱紊亂,天下百姓生靈塗炭,且自天寶五年以來大唐治下天災不斷,想來是上天都已經看不下去李隆基的所作所爲因此降下天罰,可見李唐氣數已盡。”
“所以我安祿山今日欲順應天命,起兵反唐,和百裏将軍以及太平道一樣,都有共同的目标,所以我想,接下來我們之間,也沒必要再打下去了。”
安祿山笑着看向百裏長風。
他倒不是忌憚百裏長風。
百裏長風的實力隻是武道神通第一境,安祿山真要全力出手的話,随時可鎮壓百裏長風,不過百裏長風身後的太平道尤其是太平道教主李素,安祿山還是有些忌憚的。
而且他覺得,現在他起兵反唐的話,那麽太平道對于他而言就未必是敵人,反而還能成爲盟友。
“你想講和?”
百裏長風聞言神色動了動,目光看向安祿山明白了安祿山的想法。
“不錯,據我所知,如今貴教主在山南的局勢并不樂觀,被白玉仙擋住難分勝負,如此繼續拖下去,對貴教恐怕未必是好事,我看不如這樣,你我兩方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順應天命推翻李唐,如此你我雙方何不暫結同盟。”
“接下來我等雙方以山南、河南爲界劃分南北,南方由太平道做主,北方由我做主,如此南方貴教可以專心全力對付白玉仙和裴旻等人,而北方由我負責,無論是王忠嗣還是京師朝廷其他高手都由我方擋住。”
“如此伱我雙方一南一北,合力推翻李唐,待推翻李唐之後,你我雙方再言其他,不知百裏将軍意下如何。”
安祿山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提議。
“安使君好算計,如今天下誰不知大唐之最強的就是白玉仙,讓我太平道全力去對付白玉仙,安使君卻可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
百裏長風聞言則是不由冷聲一笑。
他也不是傻子,如今天下誰不知道大唐最爲強大的人就是白玉仙,此人絕對是最難對付的人物。
相比起白玉仙,無論是京師的太玄真人、無名禅師還是王忠嗣,可都容易對付太多了,現在安祿山讓他們太平道去對付白玉仙,擺明了就是把最難的骨頭扔給他們太平道去對付。
更不要說他太平道負責南方的話,除了白玉仙之外還有一個裴旻也要對付。
安祿山見心思被看破卻并不着急,反而繼續笑道。
“相對于貴教如今四面皆敵的情況,安某所言的情況,至少要更好一些不是嗎。”
百裏長風聞言也沉默下來。
安祿山說的确實不錯,雖然按照安祿山說的他們太平道要對付最難的白玉仙,但是相比他們太平道如今的情況,至少要好很多,到時候他們可以先集中力量專心對付白玉仙,北邊安祿山、王忠嗣以及京師大唐的護國真人太玄和護國禅師無名都不用擔心。
如此一比較他們太平道的壓力确實輕很多。
“好。”
最終經過一番思索,百裏長風答應了安祿山的提議。
當晚,百裏長風便直接帶着太平道大軍撤軍。
在撤軍離開确定安祿山不知詐和之後百裏長風又連夜飛至河東找到正在率軍與王忠嗣對峙的太平道地神将王玄。
在百裏長風說明一切後,王玄也随之同意選擇了和百裏長風一同撤軍往山南支援而去。
“使君,太平道退軍了!”
很快,在王玄率領的太平道大軍撤退後,王忠嗣率領的唐軍這邊也很快得知,不由疑惑。
“太平道怎會突然撤軍,莫不是山南戰局有變。”
王忠嗣随即不由猜測。
若是山南戰局有變急需太平道其他大軍前往支援的話,那倒是有可能。
随後王忠嗣又親自前往查看了一下太平道大軍的情況,得見太平道大軍在王玄的率領下确實開始撤軍了。
不過看着王玄撤軍,王忠嗣也不敢冒然率軍追擊,畢竟這段時間他和王玄的交手次數也不少,自己的實力和王玄處在伯仲之間,就算率兵追擊,除了增加兩方麾下大軍的傷亡之外也沒有什麽意義。
想了想,王忠嗣最終命人将王玄撤軍的消息千裏加急上報給了京師。
但王忠嗣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寫信給京師彙報王玄撤軍的同一時間。
隔壁的河北之中,安祿山已經開始調兵遣将謀劃造反。
安祿山先是調集了自己麾下平盧、範陽兩鎮兵馬,合計十萬大軍。
然後又聯合了同羅、奚、契丹、室韋等外族十五萬兵馬,合計二十五萬大軍。
同時将治下平盧、範陽兩地的管理工作都安排好後。
天寶十年十一月,安祿山以‘憂國之危、清君側、誅殺奸相楊國忠’爲口号在範陽正式起兵,率領麾下平盧、範陽兩鎮兵馬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等外族勢力共計一起二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直接向着大唐兩京進軍而去。
安史之亂随之爆發。
等到京師李隆基得到安祿山反叛的消息時,安祿山都已經快要進軍到魏州。
而一旦安祿山大軍真的進軍到魏州,那就是直逼東都洛陽,進而就是京師成安了。
消息傳到京師,整個京師也是瞬間一片嘩然。
天子李隆基更是暴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