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還真沒料錯,又過去了一年之後,滿清這邊,還真是有不少人想要報仇,出兵關内了。
崇政殿内,當滿清的親王貝勒齊聚一堂,又一次年底議事的時候,就有多铎、豪格、尼堪等人,紛紛向攝政王多爾衮提了出來。
“我大清從太祖起兵以來,何以有過如此慘敗?如今實力更爲強大,該是報仇的時候了!”
“沒錯,那明國皇帝還不在京畿之地,正好我們進關,打他個首尾難顧!”
“不能再給明國皇帝從容平叛的機會,必須立刻進關!”
“……”
多爾衮聽着他們在那說話,自己則沉默不語,顯然也是在思考。
去年從各方渠道,大清這邊終于獲悉了一些關内的一些消息。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那明國皇帝親自領兵南征北戰,竟然打敗了各路造反的賊軍,除了少數地方之外,就快平定天下了!
一個沒有内亂的明國,絕對是一個強大的明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說真的,聽到這些消息之後,多爾衮還真是想立刻就領兵進關,不給明國皇帝從容平定關内的機會。
可是,他是大清攝政王,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不能因爲一個想法就做什麽。
首先,多爾衮要考慮的,就是如果再攻入關内的話,能不能打赢,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考慮的。
大清雖然吞并了朝鮮,能籌集更多的兵力和糧草,但是絕對不能像上一次那樣慘敗。如果是一而再的失敗,那對大清的軍心士氣影響就太大了!
雖然明國皇帝在外征戰,但他之前麾下的得力幹将,比如那周遇吉等人,可都是鎮守在長城一線,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
當然,影響多爾衮做出決斷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大清内部。
經過這一年的時間,大清内部各族之間的裂痕,在吞并朝鮮的過程中已經彌合了一些,不像上一次剛交換俘虜之時對立。但是,裂痕畢竟還是有的,特别是對漢人的裂痕,最爲明顯。
可是,對于朝鮮的治理,還真别說,多虧了漢人,特别是範文程和洪承疇兩人,他們分别治理朝鮮南北兩部分,能迅速穩定民心,把叛軍都驅逐在海上不敢騷擾陸地,就是他們的能力了。
不過負責朝鮮南部的洪承疇也傳來了一個消息,讓多爾衮不敢掉以輕心,那就是倭國的問題。
他正在想着時,崇政殿内鬧哄哄的場景,終于安靜了不少,由多铎大聲問多爾衮,讓他做出決定。
多爾衮聽到這個話,回過神來,便表情嚴肅地說道:“朕知道你們說得都有道理,但是不要忘記了,如今我們大清還有倭國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一旦我們發起對明戰事,而倭國又登陸朝鮮的話,我們大清就會兩頭作戰,此非我大清能承受也!”
自從吞并了朝鮮,多爾衮被尊稱爲皇叔父攝政王之後,他就自稱“朕”了。
此時聽到他的話,崇政殿内的親王貝勒都愣了下。
倭國的事情,他們當然是知道的。之前吞并朝鮮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朝鮮人逃到了倭國去,随後倭國那邊就開始和大清這邊接觸了。
要說倭國是爲朝鮮出頭,想幫朝鮮要回被大清吃掉的領土,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隻不過是倭國看到他們以前沒吃掉的朝鮮,竟然被大清給吃下,有些眼紅而已,想要分點好處。
不過大清這邊,之前已經有分歧,覺得他們好不容易吞下朝鮮,憑什麽給倭國好處?
而多爾衮也是剛在關内吃了一次大敗仗,急于從朝鮮找回損失,因此也沒理倭國。
但是這一次,洪承疇的奏章,也讓他重視起來了。
這不,在他問出問題之後,崇政殿内的親王貝勒都沒人說話,他就知道,在場這些人都是打仗出身,肯定知道目前的大清是無法承受兩頭作戰,特别是和明國以及倭國兩個大國作戰,更是不現實。
于是,多爾衮便再開口說道:“據洪承疇所奏,當前倭國當權的,乃是德川幕府,其實無心外戰,隻想鞏固其島國權力,和以前豐臣秀吉爲王時不同。因此,他建議大清這邊不妨給予其一些好處,合則可雙赢!”
他這是第一次公開說,因此在場不少人都有點意外。
多铎最先開口,當即大聲說道:“漢狗不可信,誰知道他是不是包藏了什麽禍心?”
已經不再擔任攝政王的濟爾哈朗卻露出關切之意,問道:“如何合則雙赢?”
多爾衮聽到他們的說話,對于自己堅定擁護者多铎對漢人的仇視,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一點都不想和多铎說話,隻是轉頭看向濟爾哈朗說道:“購買倭國的火铳火藥之類,讓倭國能賺錢,而我們大清的實力也能進一步加強。如有必要,還可以雇傭倭國的倭寇,爲我大清騷擾明國沿海,讓明國不能專心剿賊!”
“他以爲,第一件事情,應該很容易達成。第二件事情,據他從倭人那邊獲悉的消息,其實也不難。那德川幕府其實不想他國内有太多的武士,如果能把那些武士處理掉,還能賺一大筆的話,未必會不願意。”
濟爾哈朗聽了,露出贊許之色道:“這個提議看似不錯,要是有可能,再從倭國買糧食也是可以的。朝鮮有幾處地方大旱,去年餓死了不少人。”
大明這邊天災不斷,遼東和朝鮮等地,自然也好不到那裏去。
滿清吞并了朝鮮,雖然是想把朝鮮變成滿清的真正國土,可遇到災情的時候,還是有内外之分。一年所得糧食,先運回遼東,滿足了遼東這邊之後才可能輪到朝鮮。
因此,崇祯十九年這一年,朝鮮還是有餓死人的事情發生。
豪格聽到,插嘴說道:“買火器還可以,買糧食給朝鮮狗,錢多了燒的。”
多爾衮則是微皺着眉頭說道:“大清沒有入關之後,進項減少,錢财之交易,還是要用到刀刃上。倭國那邊,收成也不是很好。要向倭國買糧,價格會很高的。”
滿清的錢财來源,大部分是靠搶。
以前的時候,少吃少喝了,就進關劫掠一次,就能搶得盆滿缽滿,轉手又能用搶來的錢财向晉商購買物資。可如今,進關再去搶已是不可能,能和滿清交易的晉商也被明國朝廷端掉了。
滿清又窮了!
聽到他的話,濟爾哈朗便回答道:“如此,我贊成先買火器火藥。”
朝鮮人的命,哪怕在最沉穩的濟爾哈朗這裏,一樣是狗屁不是。
代善已經病死,阿濟格又被明國皇帝擒殺,因此濟爾哈朗的意見非常重要。多铎雖然不時嚎叫,但是基本上不會反對多爾衮的意思。至于豪格和尼堪等人,還不夠看。
最終,多爾衮便做出決斷,傳旨給洪承疇那邊,讓他和那邊的滿臣向倭國溝通示好,願意高價購買倭國的火器火藥;要是有可能,也願意出一部分錢給倭國的大名,讓他們派手下武士以倭寇之名去劫掠明國沿海,所得物資歸倭國所有,大清這邊不要。
對内,多爾衮繼續遷移剃發易服之後的朝鮮人充實遼東,開墾荒地,種植莊稼。當然,也挑選一些人訓練,成爲大清軍卒。
對于草原上,大清還是以鐵杆盟友科爾沁族爲依托,繼續執行和親,互相嫁娶,要他們進貢戰馬,毛皮之類,或己用,或用于和倭國交易。
這麽一來,滿清和大明的國策基本上都是差不多,以休養生息爲主。猶如兩頭猛虎,在舔着爪子,養精蓄銳,以待來日再戰。
………………
在崇祯皇帝領禦前直屬标營從運河坐船南下之後,文華殿内,監國太子朱慈烺召開會議,讨論他父皇交給他們的事情,就是選拔各行業的狀元、探花和榜眼。
隻聽朱慈烺帶着一絲爲難說道:“孤考慮了幾天,這各行業之比試,似乎并不容易,首先便是什麽行業先比試,孤想聽聽諸卿的想法?”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又道:“父皇臨走之前可交代過,此事一定要辦好,還請諸卿務必重視,同心協力,辦好此事!”
聽到這話,被朱慈烺召來的六部尚書、侍郎,内閣和司禮監的太監,皆是露出爲難之色。
當時皇帝說得很重,還說這事辦的好不好,也是考驗當官是庸才還是人才,因此,他們回去之後,其實也都有想過。
皇帝就一句話的事情,真得仔細去想想,發現問題真的不少。
文華殿内沉默了一會之後,内閣輔臣方嶽貢出列奏道:“微臣以爲,百業農爲先,因此農事當要比試。但是,如何比試,微臣想不明白。”
聽到他開口了,同爲輔臣的蔣德璟也出列奏道:“是啊,農事便是種田,可這種田,絕非一朝一日可成。總不能在城外撥出一塊糧田,看誰種得好,收成多吧?如果比試的人很多,怕是京畿之地的農田都不夠他們種的。”
雖然皇帝說了,這種比試的前三名有舉人待遇,但是不能爲官。可隻是舉人能有的優免之類,就足以讓那些種田的發瘋,不加限制的話,肯定都會試上一試的。
聽到蔣德璟說得困境,戶部尚書倪元璐也跟着出列奏道:“這比試是在地方先比試,然後再到京師比試,還是說直接京師比試?如果地方先試的話,怕是陛下凱旋之前得不到結果吧?還有這費用問題,是應試者自己負擔還是朝廷出錢?比如農事,如果那些老農自己負擔,又有幾人有錢能到京師來比試?”
禮部尚書等人聽了,也都是出列奏對,把他們想到的困難說了下,讓朱慈烺更是頭大了。
不但是農事,還包括其他,遠比他自己一個人想的時候更爲複雜難辦!
談論了半天,就連最終定哪幾個行業先比試都有争論,更不用說,如何比試的事情了!
最終一連商議了三天,都有些累了的這些人,都想早點結束這個折磨他們的事情了。
于是,方嶽貢出列奏道:“殿下,微臣以爲,不如仿造科舉來比試,比如農事,朝廷出題讓地方先應試,可出一些農事有關的題,天下各州縣前幾名的入京師再進行比試,依舊是出題解答方式,如此便能評出前三名。”
說到這裏,他又馬上補充道:“不止是農事,包括鐵匠、做買賣的等等,皆可如此行事!”
其他人聽了,眼前頓時一亮。
但是,朱慈烺聽了之後,卻是皺着眉頭說道:“商人還行,但可那些老農,匠人等等,大都不識字,如何應試?”
仿造科舉,那就是做題,隻是不以四書五經爲考題。類似這種的,在唐朝科舉剛開始有的時候,其實也有,比如算術之類都有過科舉。
此時,聽到太子的話,新任左都禦史劉宗周馬上出列奏道:“陛下求得是各行業的人才,如若連識字都不會,如何能成各行業的人才?微臣以爲,方閣老此議可行!”
其他人聽了,也紛紛跟着出列附和。
一是他們實在被這個事情給折磨煩了,二是這麽做的話,最終得到各行業前三名的,大都還會是讀書人,對于他們這些文官來說,就最是能接受的了。
朱慈烺雖然感覺有些不對,但是架不住這些文官一個個都是這麽說,最終他也覺得,連識字都不會的,怎麽能成爲大明朝各行業中最頂尖的人才?
并且這樣比試的話,才最具備可行性。最終,他便同意了這個提議。
也因爲這個操作起來會簡單,他們便一口氣商議了農商漁醫等等共十個行業進行比試。
因爲崇祯皇帝把這個事情交給他們做,因此不需要向崇祯皇帝請旨,向大明各州縣發出了邸報。
一時之間,整個天下都轟動了,竟然還有這樣的科舉!
崇祯皇帝這邊,其實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收到在太子身邊的王承恩發出的密奏。對于這個事情,他并沒有發表意見,隻是繼續趕往雲貴,做他自己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