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存是吳三桂的字,毫無疑問,這個老頭便是吳三桂他爹吳襄。
他是京營總兵之一,從前日開始,他就感覺到了不對。
吳襄因爲有握有軍權的兒子鎮守山海關,父以子貴,他也受崇祯皇帝信任。但是沒想到,前日的時候,皇帝竟然要組建什麽新的京營,并且讓賀珍等人去京營挑人。
沒有事先給他這邊說,直接讓賀珍等人去挑人,這就是不信任的表現。
不過後來他打聽了下,連京營總戎襄城伯都事先不知道,這讓他安心了一點。要知道,襄城伯那是真正受皇帝信任的,他都不知道,那估計肯定是因爲有什麽原因,他們才都不會知道。
結果沒想到,到了昨日,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王之心,還有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等人,全都被抄家了。
這一下,他就感覺到,絕對有大事發生了!
整個大明朝最受皇帝信任的人,莫過于這兩個人。連他們都被抄家,皇帝是發瘋了麽?
一般而言,發生這樣的大事,絕對是有先兆的。可這一次,卻是沒有!
随後,又有傳言,有說皇帝要逼捐,又有說皇帝要南遷。
對他吳家來說,絕對是不願意南遷的。因爲吳家的根基,就是在京師!
不過吳襄倒是不慌,因爲他知道,皇帝不管是逼捐還是南遷,根本不可能得到文武百官的擁戴。想當年成祖皇帝要遷都,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準備,并且還是成祖皇帝的威信,才算是可以的。
他不認爲皇帝在大朝議上想做的事情能做成!
結果又讓他沒想到的是,在金銮殿上,真的是颠覆了他的認知。
以前的時候,是文武官員,各派紛争,有了結果之後影響皇帝再拍闆。結果沒想到,這一次皇帝從頭到尾始終掌控全局,咄咄逼人之際,把一大群顯貴權要全都治罪,抄家滅族!
哪怕吳襄自己是帶兵出身,可看着午門樓前血流成河,也忍不住内心直打顫。
皇帝是沒點他的名,要不然,他自己知道,那些人有的罪狀,什麽克扣軍饷,貪墨,欺君,他是一條都跑不掉。皇帝發瘋,假借太祖皇帝之名,連世襲國公都一口氣幹掉了三個,就算兒子吳三桂有實權,他都擔心皇帝也會幹掉他。
朝議結束,吳襄在衙門都是渾渾噩噩的,好不容易到了傍晚可以回府,他思前想後,決定要給兒子寫一封書信,說說這個事情。
想了那麽久,吳襄感覺是想明白了。他要想沒事,吳家要沒事,兒子是關鍵。
他在信中告訴吳三桂,之前拖延來京的策略是對的。如果要是來了京師,很可能會被奪去兵權。到時候吳家是生是死就由不得自己了。
皇帝說要領兵出征,不知道是說說而已,還是真的會領兵出征?
不管怎麽樣,吳三桂絕對不能回來,要找借口,沒有借口就制造借口,領兵留在山海關,以不變應萬變!
寫到這裏,他放下毛筆,又把信的内容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眉頭緊皺,似乎并不是很滿意。
随後,吳襄站了起來,背着手,在書房内來回踱步,嘴裏還在喃喃自語:“皇上……太祖皇帝……皇上……”
過了一會之後,他忽然停下腳步,返回書桌坐下,又拿起毛筆接着往下寫信。
“素存我兒,汝在山海關被動等待不是辦法,可上奏章向朝廷要軍饷,還有遼民之安置銀,以此窺視皇上對汝之态度。隻是須牢記一點,關甯軍不容有失,務必掌控在汝之手中!有此本錢,進退皆可!”
寫完之後,吳襄又重新看了一遍,感覺沒有問題之後,便貼身收好了書信。準備京師戒嚴一解除,就立刻派心腹家奴送信去山海關。
做完這些,他走出書房,擡頭看看半圓的月亮,發出昏暗的月光,不由得歎了口氣:富貴險中求,可也不好求啊!
………………
紫禁城乾清宮,崇祯皇帝站在那裏,任憑周皇後給他穿戴盔甲。
用晚膳的時候,周皇後就說已經找來了一些盔甲;等一用完膳,周皇後就立刻要崇祯皇帝試穿。
三套棉甲,四套皮甲以及三套鐵甲,周皇後親自伺候崇祯皇帝試穿。
崇祯皇帝其實很缺時間,覺得周皇後知道他身材,應該不用試穿,直接穿就可以了。但是,一向不會逆着他意思的周皇後,這一次卻是不同意,非要他試穿,理由也是很充足:“上戰場乃生死攸關,稍微有點不适也不行。試一下,如果有什麽問題,我也能趁早讓人改改!”
對此,他看到周皇後一臉堅決的樣子,雖然無奈卻也最終同意了要求。
不過雖然在試穿盔甲,但是嘴巴卻不會停。他開口問邊上看熱鬧的朱慈烺道:“今日有何感想?”
朱慈烺聽了,想也不想,立刻回答道:“父皇,兒臣感覺忠奸有點難辨!”
說完之後,他又連忙解釋道:“叛亂的消息傳來時,兒臣都不知道派什麽人才好,感覺誰都不可信!”
崇祯皇帝聽了,點點頭說道:“廠衛是耳目,以前朕就被蒙蔽了。如今李若鏈和王承恩兩人是可信的,你可聽之。另外我召見過,太祖皇帝點名過的那些,亦可用之。不過人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别是權力集中之後,更是要注意。因此聽其言,觀其行,是很重要的。”
朱慈烺聽了,不由得撓了下後腦勺,有點猶豫地問道:“那……那兒臣到底是該信還是不該信?”
“人有私心其實很正常,關鍵是要看其做事,是不是能做好事。如果是,那些許小毛病都可以當看不見。可要是讓其做事,卻做不好事,那再忠心也不堪大用……”
聽到崇祯皇帝在教導兒子,周皇後有好幾次擡頭看看他,眼神中帶着一些詫異,似乎在說,夫君說話好像很有道理了一般,真的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周皇後畢竟是知道崇祯皇帝身材的,挑選的盔甲基本上都是合身的,但是她很仔細,每個部位如何,都會問崇祯皇帝的感覺,隻要有一點不舒服的,她都會記下。
試完了盔甲之後,不合适的地方,需要匠人才能改動的地方,她都仔細地寫下,然後讓内侍連夜送去工匠處修改;她能自己改動的地方,比如内襯,要多墊一些東西的,她自己就拿出針線,當即做起手工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