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文錦就是不願意,其他高品級妃子,他也試探過,也沒有一個願意的。
‘難道非得到那一步嗎?’李顯低語。
其實太子妃拒絕也很正常,那個好好的女子喜歡給丈夫養其他女人生的兒子呢?
在她看來,又不是自己不能生,
若是自己娘家勢小無法拒絕太子命令也就罷了,但身爲楊家女兒和太子妃,她憑什麽要去養那些庶孽子。
不過楊文錦也沒想到,拒絕之後,和太子夫妻關系極度惡化,
以緻太子十幾年來不入她殿門,也正是這十幾年來惡劣的夫妻關系,讓她心力憔悴,年紀輕輕就油盡燈枯。
其實李顯也是順水推舟,他不僅不去楊文錦那裏,也借此不去所有拒絕了抱養孩子的妃子那裏。
因爲這方便他瞞好自己的隐秘癖好,他想的是,反正都有兒子了,等他成了皇帝,問題總會被解決。
當然曆史上好龍陽的君王很多,不喜歡女人的貴族大官也比比皆是,爲什麽李顯就得百般隐藏呢?
因爲樓皇後極度厭惡龍陽之好,立國之初,就有一個五品官員就因爲隻愛藍顔冷落妻子,公開秀恩愛,而被樓皇後尋了個借口活活打死。
從此之後,大魏男風之好徹底絕迹!也可能是轉移到了地下。
反正李顯是不敢挑戰他母親的威嚴和好惡,隻能死死瞞着。
卻沒想到,太子妃竟然就要因病去了!
清河坊蕭府,
玉輝院
聽到臨風說邵武帝下了尋醫诏書,她就知道,太子妃稱不過三個月了。
而且因爲太子妃的病逝,太子的儲君之位還一度搖搖欲墜。
前世蕭韓還因爲這次堅定地站太子,因此成了太子最信任的之人。
東宮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自認爲醫術高明的名醫接了榜,去看了太子妃,
但無一例外都垂頭喪氣地出來了,漸漸地,去東宮的大夫越來越少,直到沒人再揭榜。
太子妃就這樣慢慢地熬着。
大魏邵武二十二年,八月十五,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節,在大魏,中秋節是比較重要的節日,
一大早,蕭家母子和沈青君穿上五品命婦的雀服,準備去宮裏參加大典。
出門時,沈青君觀察到,蕭母和蕭韓各種不自在,
究其原因,是因爲蕭家母子對自己身上的五品縣子禮服和五品宜人雀服相當不滿。
大魏爵位、官職一般都是授給男人的,當然如果女人有很大的功績,也有可能被封爵。
而所有爵位中,王是超品,
後面公、侯、伯、子、男,分别從正一品到從五品,官職也有從正一品到從九品的分别。
大魏對于這些有爵位、有品級的官員的妻子、母親,也有相應的冊封,被冊封的統一叫做命婦。
命婦也是有品級的,她們的品級冊封從夫、從子,就是說丈夫或者兒子是幾品,母親,妻子才會是幾品。
在大魏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或者“老夫人”;
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在蕭府,下人們稱呼蕭母老夫人,稱呼沈青君少夫人,其實是一種擡高身份的叫法,當然因爲蕭、沈兩家都是貴族,擡高一點稱呼,也沒什麽。
而所有命婦,都有參加朝廷重大典禮的特權。
今天,她們就是要進宮參加中秋大典!
皇宮,光明殿。
按照大魏禮儀,文武百官在這一天都要入宮朝見二聖陛下,朝見過後,還要去東宮朝賀太子殿下。
因爲儲君也是君嘛!
朝見禮儀并不複雜,就是依據品級爵位,按照男左女右的規矩,跪在光明殿前的廣場上,
當然,爵位官職靠前的人就可以跪在大殿内,跟着禮官的提醒說着早就排練過的祝賀詞。
沈夫人作爲一品诰命國公夫人,自然是跪在大殿裏頭的,而且位置靠前,隻在幾個公主宗婦之後。
而蕭母和沈青君,因爲蕭韓隻是個縣子,理所應當地跪在的廣場上,
還是比較靠後的位置,靠後到連禮官的聲音都聽不到的地方,隻能跟着前面的人或跪或站。
看着跪在自己左邊滿臉羞怒、牙關緊咬的蕭母,沈青君心中一陣痛快,
連頭上的烈日,膝蓋下燙人的石闆都覺得沒那麽難以忍受了。
看來,蕭韓失去蕭家繼承人的身份後對他的地位影響甚大呀!
前世他還是世人默認的蕭家繼承人時,哪怕身上隻是頂着一個縣子的爵位,也是被禮官安排在光明殿裏頭的,
畢竟官場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嘛!
江南蕭家的繼承人,是縣子還是郡公對他都沒啥影響,哪怕沒有爵位,那也會被排在前列,
而那時的蕭母和她,自然也會跪在光明殿裏頭。
哪像現在,怕他們母子都快氣死了吧!
沈青君努力維持着禮儀,才沒有讓自己的頭往左邊蕭韓那處看。
沈青君猜的沒錯,同樣也被安排在了廣場靠後方的蕭韓,現在氣的都想殺人了!
他想殺了在殿内的蕭伯雅,想殺了這樣排位的禮官,更想推翻這大魏江山!
“蕭……伯……雅……。”從他緊咬的牙關中緩緩輕輕地咬出着三個字,
可見,他現在最想殺的人,還是他的好表哥!
走完冗長的禮儀,朝見完帝後二人後,文武百官又浩浩蕩蕩地去東宮賀太子李顯,
在東宮,就有一點不一樣了,朝臣朝賀太子殿下,命婦朝賀太子妃。
其實對于樓皇後,她按照規矩,也是應該隻在後宮接受命婦的朝賀,
但誰讓人家是馬上皇後,大魏的建立她功勞甚大,甚至不可缺少呢?
對于這樣的奇女子而言,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
而樓皇後在光明殿和邵武帝一起接受朝臣的朝見,也沒有那個不懂事、不怕死的官員敢多半句嘴。
所以到了東宮,兩撥人馬分開,因爲太子妃病重,命婦們都隻是在殿外請個安了事,禮儀被縮減了九成多。
朝賀完畢,太子于東宮設宴,與群臣衆樂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