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王道秋在南洋諸島巡遊,會晤一個個的大佬,發展大明與南洋人民的傳統友誼,做南洋人民的老朋友。
一直在南洋晃到八月份,他才帶着一群奇裝異服的各國國王,去北京參加嘉靖帝的四十二歲生日,給嘉靖帝一個萬邦來朝的盛世。
但這些南洋諸王,在嘉靖帝面前表現岀的,他們對王道秋的畏懼,也讓嘉靖帝感覺出了王道秋,在南洋的巨大威懾力。
爲了斬除王道秋在南洋自立的可能,在随後的日子裏,嘉靖帝就把王道秋扣在了京師北京,給王道秋以極大的殊榮,讓王道秋陪自己修道、處理國政。
同時爲了防止王道秋權力過大,嘉靖帝又在外廷扶植張經,在内廷扶植陳洪,讓與王道秋交好的嚴嵩、呂方,告老還鄉。從而在内外廷,建立對王道秋的全方位限制。
實力不濟,也顧及家人的安全,王道秋随後十幾年,一直在嘉靖帝的淫威下裝孫子,天天與老頑固張經鬥的不可開交。并在暗中支持小三娘,支持裕王。直到知道嘉靖帝的遺诏裏,有讓他王道秋殉葬的内容,他才狠下心來,先下手爲強,先送嘉靖帝上路。
送走嘉靖帝後,王道秋調時任宣大總督的戚繼光,安東都護馬芳帶兵入京,火并了張經的文官體系,以及知道是王道秋動手殺了嘉靖帝,欲爲自己發小報仇的京營總督、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
在一片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之中,王道秋扶裕王登基成隆慶帝。京師一戰,王道秋引外軍,屠滅大明中央文官體系,屠滅大明天子親軍,以與大明傳統的文人道德所背,天下讀書人皆視其爲奸侫。甚至他昔日的好友袁洪愈,高拱,高儀,張居正,都與他公開割袍斷義,寫檄文号召天下讨伐他。
天下讀書人的公敵,天下共讨,皇帝隆慶也怕他謀朝篡位,小三娘抱着末來的萬曆大帝,求他離開。
最後經與隆慶帝友好協商,隆慶帝封王道秋爲王,約定雙方以後隻是名義上的君臣。王道秋再不踏入大明一步,大明朝廷也不幹涉王道秋在海外的行爲。
然後王道秋帶走了戚繼光、馬芳、殷正茂、胡宗憲、歐陽俊卿等一系親信幹将,和大明的遠洋艦隊,外加以沈一石爲代表的數十家江浙财閥,出走海外發展。
有了自由身,王道秋就先以獅城爲基地,廣招倭國雇傭軍,交趾雇傭軍,先把南洋諸島上的那些勢力平了,再去澳洲搞人種淨化運動。
把澳洲變成一張白紙後,王道秋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管理制度,并遷東亞三國居民,前去澳洲定居開發。
穩定澳洲,在那些建立起初步的工業後,王道秋造蒸汽機,造鐵甲艦,在五大洋劈波斬浪。遠征歐洲,讓伊比利亞那兩顆牙,上百年白忙活。讓不列颠人、日耳曼人,成爲自己一起征讨四方的親密夥伴。
最後在王道秋七十二歲閉眼之時,他被全世界除大明皇帝之外的所有國王,尊爲萬王之王。就連大清立國之後,大清皇族以王道秋跟他們先祖覺昌安,是結義兄弟爲由,也追封王道秋爲大清聖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