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元府,在德宗之前還名爲梁州,也就是漢中。
興元元年,德宗爲避朱砒之亂南逃至梁州。在當時,梁州又正值春暖花開之際,所經之地,百姓無不夾道相迎,箪食壺漿,都使得德宗對此地有了好感。
後來德宗在居于梁州其間,又因爲有梁州豐饒的物資基礎,讓他得以遙控關中官員平了叛亂。之後離開梁州返回長安時,下诏“升梁州爲興元府”,興元也就成了古往今來第一個用年号命府名的地方。不久後德宗又下诏升興元府與京兆府同級,轄境包括漢中及南鄭等地。
若得興元,也就是控制了川蜀的門戶。
得隴望蜀,說的就是得漢中即可掌握蜀中命脈。
…………
号角聲凄厲的在雨幕當中回響,掀開了層層白茫茫的雨中霧氣。
羊腸小道早已是泥濘不堪,在小道旁邊的高坡上,劉知俊披着厚厚的蓑衣,在左右親兵的拱衛下目光堅毅的望着底下艱難行軍的隊伍。
這夏日大雨來的又急又猛,但岐軍隻是匆匆罩着鬥笠蓑衣,就依着劉知俊的命令繼續行軍。
此戰,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字。
岐軍這些年與蜀軍交戰皆是節節失利,此次若能大勝一場,也能重新挽回兩國的局勢。
“節帥,再往前方二十裏就是青泥嶺,那裏一列關隘都是難啃得很。雖然探子說利州的王宗侃沒有動靜,但你看是不是先讓兄弟們休整一番再行軍?”
劉知俊沒有回頭,隻是隔着雨幕望着下頭呼着号子推動糧車的軍士。
“等你休整好,隻怕王宗侃已經令人将你堵住了。咱們打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就是難啃,也要把他啃下來!出了青泥嶺,就能順着故道一路直下興元,就算王宗侃及時領兵趕來,咱們也能據此退守。”
身後同樣披着蓑衣的将官沒有再說話,隻是跟着劉知俊往坡下走。
“傳令下去,軍械先行,糧草放後。咱們在青泥嶺務必要速戰速決。”
“遵令。”
…………
青泥嶺是秦隴入蜀的必經之道,綿延數二十裏,最是險峻。
曾經玄宗年間李白所作的《蜀道難》,其文中的“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就是說的青泥嶺。
蜀軍在這其間的七座關隘都設有駐軍,雖然不多,但僅憑其險要的地勢,足以一夫當關。
但也是因爲如此,岐軍所帶的僅有雲梯,弩車等較爲輕便的攻城器械。
隻要出其不意趁着大雨直撲關下,僅靠其不高的城牆,是擋不住岐軍的突襲的。
嘩啦啦的大雨隻是不停的灌在地上,一串黑線緩緩的從灰蒙蒙的地平線躍了出來。
劉知俊騎在馬上,身後的“歧”字大旗被雨水打濕垂下,濕漉漉的向下淌着雨水。
最前方是黑壓壓不斷向前行動的披甲步兵,在雨水的遮掩下,等對面關上的駐軍看到他們時,已經來不及準備。
一路過來,不知道拔了多少被岐軍早已摸清的小寨,爲的就是現在。
有些緊握缰繩的将官看見劉知俊氣定神閑的樣子,不由得也緩緩舒了口氣。
從鳳州出發,不及兩日就急行至此處,對面理當構不成什麽防範。
“踏踏踏……”
急促的馬蹄聲從前方嘩嘩的奔了過來,泥濘的道路被踩得泥水四濺,讓衆将官心中瞬間一緊。
“禀節帥,七盤關上,無蜀軍駐守……”
背上插着小旗的騎士一見劉知俊,就瞬間緊扯缰繩,勒住馬蹄急切出聲。
劉知俊面露奇色,就聽身旁有将官疑惑出聲。
“莫非是走了消息,蜀軍棄關而走了?”
劉知俊并不答話,隻是扯了扯缰繩,繞過前面的大隊步兵,踏踏的就向前奔過去。
其身後的一衆将官不敢耽擱,也同時緊緊跟上。被雨霧遮掩的峽谷中,瞬間響起一片馬蹄踏過泥水的嘩嘩聲。
向前奔了一陣,所有人皆是勒馬止步,看着劉知俊皺眉隔着大雨和望向不遠處的關隘黑影。
依照經驗,這距離正好在蜀軍的弩箭射程之外。
“如此大霧,伱是如何見得的?”
劉知俊揚着馬鞭,遙指前方的七盤關,轉頭詢問那名騎士。
“禀節帥,屬下又向前靠了二百步。但關上并無人影,連蜀旗也無……”
劉知俊不停皺眉,剛想提缰。衆人就聽見前方雨霧中,連綿的雨水拍打聲中,響起一道城門吱呀被推開的聲音。
“節帥小心!”
在驚呼聲中,劉知俊卻一把推開擋在他身邊的一個親兵,目光死死的盯住前方的雨霧。
踏踏的馬蹄聲中,雨霧中先是探出一個黑馬的腦袋,然後才顯出其馬背上身着青衣的修長身影。
“諸位,李某可是等候多時了。”
在青年淡淡的笑聲中,衆人隻能看見其頭上隻戴有一頂鬥笠。
但青年及黑馬身上,好似都未被雨點打濕。
衆将皆是一愣,手握腰間長劍就欲拔出。
衆人中将位最高的劉知俊卻瞬間恍然大悟,低語出聲。
“下馬。”
衆将還疑惑不解間,卻見劉知俊已經翻身下馬,單膝而跪。
“臣劉知俊……”
他的話還未說出,膝蓋卻好似被一張手托住,下跪不得。
李璟夾着馬腹,帶笑的緩緩策馬過來,看着一衆一臉懵然的将官以及欲跪而不得的劉知俊,下馬托住其手臂。
“劉将軍率諸位将軍一路勞苦,岐王讓我在此迎接各位。”
還騎在馬上的衆将看見劉知俊恭敬的樣子,哪裏還不知道這平平無奇的青年身份不低,也立即下馬,站在劉知俊身後。
但望着托住劉知俊手臂的李璟卻說不出什麽話來。
李璟哈哈一笑,用手拍了拍劉知俊的手臂,伸手向七盤關作邀請向前狀。
“諸位将軍,還請率将士們入關好好休整一番。”
劉知俊微微颔首,臉上帶着沉穩,轉頭望向那個臉上帶疤的高大壯漢。
“褚山,你留下安排一番,關内容不下所有人,就在關外搭起營地。糧車先送進關内,還有軍械莫要損壞了。”
那大漢褚山隻是撓了撓後腦勺,對着劉知俊拱手行了個軍禮。
“遵令。”
感謝智、又能怎樣呢、我來問道無馀說三位大佬的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