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九司,從四方司、巡查司、山海司、星辰司到三官司。
除了還未公布的四個機構,五方機構都各有巧思在其中,設立機構的同時也是慈航内心之中思考的一個過程。
慈航,洪荒道紀的大天尊,繼承着天尊果位,是實際上整個洪荒道紀的掌管者。
說出去的話盡皆都有着規則摻雜在其中,這些規則力量就會形成屬于天道之中的規律。
這些規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作“金科玉律”。
随着慈航大天尊一句句金科玉律的下達,規則的力量就像是海洋之中的潮汐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地在洪荒道紀的空間之中來回回蕩着,天庭之上,本身隻有四方帝君作爲宮殿群的中心,現在,于規則之中,其内部安排也有了新生的變化和安排。
五司點綴于四方帝君宮殿群四周,分九宮方式排列着,正和九司的“九”之數。
無數的規則在改變着洪荒道紀的實際,就拿剛剛成立的三官司舉例子。
賜福等事情可不是說說玩的,這樣的事情試問洪荒道紀哪個洪荒生靈不想着要得到呢?
可這種事情在慈航頒布神位之前,所有的生靈,隻要是有些能力的就可以達到了,窺探着福禍因轉,緻使因果效應不顯,這些混亂都需要着慈航這個作爲洪荒道紀的大天尊的存在去解決。
現在,有了三官司之後,所有這些因果事情都會在三官司之中解決。
如果真的有生靈想要窺伺着這些福緣一類事情,那麽就要掂量掂量着自己是否能夠和着陰陽老祖、乾坤老祖和因果老祖過過招。
三者的實力不過隻是稍微遜色當初羅睺一頭罷了,就算放在現在修行大盛的洪荒道紀之中,也足以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物。
更何況,昊天上帝的封神榜封的隻是神魂最初,所以才會有了進入封神榜被敕封爲神明的話,修爲就不能夠再漲的言語。
而慈航的封神榜是不一樣的,肉身封神的情況下,隻不過是生靈們得到了神明果位的力量,就算這股神明的力量隻能在規則的範圍之内行事,可說到底這股力量也不會束縛着生靈修爲的增長。
既然如此,那麽對于在那個蠻荒年代都可以闖蕩出來的人物,于和平安穩的修行大盛年間,又怎麽可能修爲停滞不前。
有一句話說得好,有的是天才沒有最終闖出來,但闖出來的一定是天才,不論是大器晚成還是年少蛟龍都是天才,哪裏有什麽早晚之分呢?
當陰陽老祖以及祖龍存在神魂恢複的時候,他們的眼睛之中是帶着驚異的。
前文就說過洪荒道紀的一切都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
陰陽老祖等三位是來自于洪荒道紀的蠻荒時代,祖龍等三者則是來自于洪荒道紀的上古時代,距今不知道已經過了多少時間了,洪荒道紀的發展早就不可使得現在的洪荒和以前的洪荒那般了,所以驚異的眼神之後是對于這個時代的洪荒道紀充滿着新奇的神色。
陰陽老祖黑白相間的長發于風中起起伏伏着,他的眼眸之中帶着光采。
雖說他叫作陰陽,可他所修行的大道乃是兩儀之道,可以說是陰陽之道的進階版存在,畢竟陰陽的概念就是從兩儀大道之中分割衍生出來的。
正是因爲陰陽修行着兩儀之道,所以他才能夠更清晰地感受着世界之上規則的活躍性和完整性,蠻荒時代的洪荒道紀之中一切都是野蠻生長的幼芽,沒有一個生命會在那一個時代擺脫的了“掙紮”這個詞語的形容。
修道沒有什麽具體的修行法門,都不過是摸着石頭過河。
後來一個叫作颠倒的神魔站了出來,他提出了“神魔修行大道法”,得到天道力量的支持和嘉獎,才讓得那個蠻荒時代走向了第一個修行大世。
可在陰陽看來,當初的修行大世不論是從哪一個方面都不能夠與現在時代他所感受到的這一切可以媲美比拟的。
“這是一個真正的修行大世…………”陰陽老祖等人物同樣是屬于洪荒道紀的生靈,從歸墟之中歸來之後,天道的力量就将着在其沉睡進入歸墟後的洪荒道紀發展的信息都灌注進了他們的道心之中,在這般長的記憶信息之中有一個名字可以說是在他們沒有涉及的“未來”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個名字就是“慈航”。
雖然他們是“老古董”了,可他們的眼光和智慧不會随着時代的改變而發生降低。
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在他們沉入歸墟之後,洪荒道紀的發展陷入了一個向下發展的循環怪圈。
從三族争霸到巫妖争霸,不論是哪個大時期,都不過是在争搶着洪荒道紀的氣運所在,甚至于在這個過程之中,沒有一方生靈能夠真正的去關注着洪荒道紀的變化。
最明顯的變化就在于那時的洪荒道紀靈氣的濃度不斷在降低,甚至品質也在慢慢下降着,這些影響看起來在宏偉的曆史事迹面前顯得是那麽的微不足道,可卻正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反應了一個現實:洪荒道紀的發展沒有像着他們想像的一樣。
而是不斷地跌落着發展,力量的增強變大了怎麽樣?洪荒道紀之中出現了更高修行的法門怎麽樣呢?就算是洪荒道紀之中出現了鴻鈞這位道祖又能怎麽樣呢?
洪荒道紀的發展頹勢始終沒有被解決,甚至還因爲時間的加劇,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這一個過程,不周山之上盤古氣息随着洪荒道紀呈現頹勢也在慢慢降低着。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之中,或許對于那些能夠察覺到這一個情況的“清醒者”們是一個悲哀。
因爲他們發現僅僅靠着自己的力量他們沒有辦法能夠幫助着洪荒道紀制止住傾頹的趨勢,螳臂當車看起來可笑的行爲卻是屬于着這些清醒者的最後一搏了。
向下發展的車輪并沒有因爲清醒者們螳臂當車的行爲停下腳步,絕望是屬于清醒者内心之中最爲主要的情緒,就是這樣一個充斥着迷惘和絕望的年代之中,慈航這個三清之徒出現在了洪荒道紀的曆史舞台之上。
初期的慈航并沒有那麽的起眼,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塵埃和石子一樣。
沒有生靈會在意着誰會是慈航呢?
最多就能夠知道着,慈航原來是三清的弟子,其他的還會有誰關注呢?
可就是這樣在一個洪荒道紀之中能夠被稱爲“小人物”的存在,慢慢一步步向前走着,在他的身上,屬于着他的光芒也随着他的行走不斷地明耀着。
教化衆生,這個在其他生靈看起來無法完成的任務就在慈航的手中完成了。
是的,這個教化衆生的任務就算是現在的陰陽老祖,哪怕前面已經有了一個成功的例子了,可他依舊覺得憑借着他自己的力量是完不成的。
洪荒道紀的生靈數量可以用着無盡來形容,更何況現在的洪荒道紀不斷地向上發展,向外拓展着,越來越多的空間被洪荒道紀衍生出來,無數的生靈在洪荒道紀的天道規則之中誕生着。
無盡的生靈,怎麽去确認着自己所教化的生靈沒有缺漏呢?
這樣的一個問題可是在慈航的手中解決了,他從沒有想過實現着這個目标隻是靠着自己一個人,他選擇的是依靠着衆生。
慈航教導着衆生,又讓聽過道的衆生去教化其他衆生,這些被教化的衆生又繼續地教化着其餘衆生,就像是蒲公英的傳播一樣,他們的種子四散開來才保證着整個洪荒道紀的天地之間處處充斥生長着蒲公英的痕迹。
慈航的講道也是用了這樣的一個方法,完成了那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沒有生靈能夠做到教化衆生的時候,能夠想到這個辦法又有哪個生靈可以想到這個方法呢?
不是他們沒有聰明才智,在那個時代之中野蠻生長還是主旋律的存在,能夠修行有成,都是有着自己的聰慧和道心的,可正是因爲他們的這一個身份問題,他們的眼光太高了,高到他們的目光之中不會有着衆生的作用。
衆生在他們眼中又能有什麽作用呢?
他們想不到,所以才被慈航告訴着,衆生的作用,漫天赤金色的人道功德就是最好扇在他們臉上的一巴掌,讓他們不再那麽驕傲看不起衆生的力量。
如果說這是一種内部的強化,止住了洪荒道紀向下的頹勢,那麽之後因爲洪荒道紀的發展自願犧牲自我就是對于陰陽等存在的又一次震驚了。
爲什麽震驚?
他們這些可以說是“死過”的生靈很有着發言權,在那個時代之中沒有輪回的存在,一切都是那麽的死闆,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你死了就不要考慮着能夠複活的事情了,最好的結果就是以着神魂的力量變化成鬼來修行。
可大多數在死亡的瞬間神魂就會陷入蒙昧被拖拽進歸墟之中永久的沉睡着,直到無量量劫到來的時候,這些陷入歸墟的存在才能夠從歸墟之中回歸複活過來。
死亡的痛苦在場的沒有一個不是體會過的。
所以才更能夠理解死亡之時的崩潰,如果一次死亡,死之前不知道死亡的痛苦,絕大多數的生靈也覺得自己可以試試,可是事實上呢,慈航爲洪荒道紀的發展犧牲着自己可不是一次啊。
本身就已經知道死亡的痛苦,那是一種就算是洪荒神魔也無法難以抗衡的痛苦。
可是慈航依舊毫不顧忌的死了一次又一次,就是爲了使得洪荒道紀的發展能夠更加均衡。
這樣一個心中隻存在洪荒道紀的修士,陰陽老祖見了太多的生靈之中也就隻有着慈航一個修士是這樣的。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一次又一次的在洪荒道紀即将向下發展的時候制止住了,螳臂當車是可笑也是一種對于清楚着兩者之間差距的生靈心中有着的一種震撼。
在聖人出現的時候,是他帶領着所有的洪荒神魔向着天外天走去,向着往外拓展着,也是因爲着他,第二個成聖的存在,他幫助着洪荒斷掉一切的陳年舊習,建設了屬于洪荒道紀的适合其發展的規則。
樁樁件件的事情,如果是不同的生靈去做的話,陰陽等人也隻會說上一句,他們很偉大了。
可當所有事情都集中在一個生靈的身上,那個生靈卻從未有在這種事情上炫耀自己的功績時,他們的心中已經沒有什麽情感了,他們完完全全被震撼住了,所有的想法都在震撼之中煙消雲滅着。
天庭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機構,在妖族的手中他成爲了争霸的工具,可現在于慈航的手中,天庭不再是一個工具了,更多的說,現在于慈航掌管的天庭,是洪荒衆生們的希望也是洪荒衆生們的向往所在。
一切都因爲是慈航。
就算是他們的複活,能夠在無量量劫之前于歸墟之中重新回歸着洪荒道紀,也是因爲着慈航在其中的手筆。
慈航複活着他們不是爲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是在炫耀着屬于他自己洪荒大天尊的偉力。
他的目的似乎從始至終就沒有被外界影響過,他的目标就是洪荒道紀的發展,就是對于衆生的關愛,慈悲慈悲,這條從未有過洪荒生靈行走的大道,就在慈航的手中煥發着其屬于他自己的光芒。
什麽是慈悲?
慈悲就是慈航的所做的一切不求回報,隻求着洪荒道紀的發展,隻求着洪荒道紀的無盡生靈能夠好好地生活在洪荒道紀之中,做到真正的安居樂業。
這就是慈航心中的慈悲。
陰陽他們自來就是傲氣沖天的人物,在那樣一個蠻荒年代之中能夠闖出偌大名聲的存在哪個不是趾高氣昂的存在?
可就是這樣的一群傲骨沖天的神魔生靈,就在這一刻心中有了佩服的情緒對于慈航。
不是爲了慈航将他們複活,也不是他的大天尊果位,而是爲了他的行爲,他的慈悲,,理應受到敬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