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私塾需要耗費很多資源,村裏人都很窮,大家也不願意浪費那個錢,因此大家商議後覺得把私塾辦在祠堂,祠堂大堂就很有很大的空間可以10多人學習。
在這個窮鄉僻野的地方,想要好的教學資源是不可能的。
他們沒有筆墨紙硯沒有課桌椅子,那就搬個石頭來坐,那樹枝當筆用沙盤替代紙,能學知識就可以了,管他用什麽呢。
沒有書本,宋玉安就直接念,他讀一句,大家就跟着念一句,然後就把這句話裏的生字詞寫在沙盤裏讓大家模仿着寫。
宋玉安也會讓他們背誦詩詞曲賦,還有九九乘法表,教他們數學,有時候會給大家講故事引經據典告訴他們一些道理,把生澀的知識盡可能的講的通俗易懂易于消化。
村裏的小孩基本上都來了,大家都對知識充滿了渴望,求知欲十分旺盛,宋玉安同時也鼓勵成年人老年人也過來學一點,能學多少就學多少,反正他們也不考科舉,相當于掃盲班,宋玉安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多學一點知識,不至于傻乎乎被别人騙的團團轉。
大家對宋玉安十分感激,尊稱他爲宋先生。與此同時,大家也會多多少少那一些自家吃不完的農産品送給宋玉安,表示感謝。比如一條魚、幾個雞蛋、一籃子野菜、一把青菜、一袋面粉、一袋糙米……
宋玉安自從當了‘宋先生’後,吃喝基本上就不愁了,就連衣服都有針線活不錯的嬸子幫他包了,隻要他多多關照她家孫子。
宋玉安也不是白眼狼,拿了村民的好處自然會盡心盡責的教他們讀書識字,雖然沒有書本,但他一個讀了十幾年書的現代人能講的知識不比這些讀幾年書的古代人少。
經曆了信息大爆炸時代,宋玉安看的更遠,思想更通透,他的教育方式是有教無類,不管學生性格脾氣怎麽樣,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不管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他都不會區别對待,他會耐心的教,一直教直到他們學會,實在是學不會,他也不會責怪,反而會鼓勵,表揚他們盡心盡力去學習了。
教學生涯是充實的平淡的。
不知不覺間宋玉安就在這個小村莊待了大半年。
很快就到過年了。
咚咚咚
門被敲響。
宋玉安走過去打開門,門口站着一個熟悉的身影。
是張青。
女人手裏提着一個豬蹄。
她把手裏的豬蹄遞給他。
宋玉安笑了笑伸手接過:“謝謝。“
張家人也去私塾學習了,他們都是宋玉安的學生。
張青幾乎每天都會送一些賣不完的豬肉的邊角料給宋玉安算是感謝他教他們知識。
這些邊角料其實可以賣不少銅闆的,說起來也是宋玉安占了便宜。
宋玉安知道張家人對他不錯,所以他下意識就會多教他們一些知識,盡心盡力的督促他們學習。
張家人雖然天生神力,殺豬是專家,但是可能頭腦簡單換來的四肢發達,讀書方面是一點天賦都沒有,可以說是平庸,動手能力太強換來了腦子不靈活。
宋玉安爲了對得起自己收下的好處,于是就給他們布置了更多的作業,表示感謝。
張家人不知道自己弄巧成拙了,每天被宋先生的作業折磨的抓耳撓腮苦不堪言。
張青看着宋玉安淡淡開口;“宋先生不必客氣。“
這一聲宋先生,她叫的真心實意。
宋先生所有的付出她都看在眼裏,他擔得起‘先生’這個稱号。
宋玉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