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面館,兩人開車來到張居正故居,這裏也是荊州最有特色的故居之一!張居正故居位于荊州古城東門内,這裏有一條以張居正名字命名的街巷,也是遊客進出古城的必經之地,張居正故居就在這條街上。由于曆史原因,其故居早就毀于戰亂,後人爲了提供一處緬懷、紀念張居正的場所,于2007年重建了張居正故居。這是一處仿明代的四重院落建築,由東房西園的建築格局組成,院内有明朝神宗禦書的樓名“捧日樓”、“純忠堂”,以及大學士府、文昌閣、神龜池及張文忠文祠等,園中還有後人詠頌張居正的詩詞碑刻等。
提起張居正,馬小亮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萬曆十五年》,作爲明朝有名的首鋪大臣,張居正一直都争議很大,不過公認他爲大明王朝續命了近一百年!官居高位(内閣首輔)的張居正不僅整頓吏治、厲行節約,自己廉潔奉公,而且對家屬的要求也很嚴格,父親生日,由仆人帶着壽禮,騎驢回裏祝壽;兒子回江陵應試,要求自己雇車;弟弟病重,回鄉調治,拒絕使用驿站,并附信說要爲朝廷執法,就得以身作則。他在内閣混鬥、自己政治生命岌岌不保的時候,寫過一偈:“願以深心奉塵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确确實實地做到了,對于亂世中的明王朝來說,張居正确實是難得的治國之才。
在明朝有個“經宴”的制度,所謂經宴,“經”是由翰林學士或大臣給皇帝講解經書,“宴”是講經結束後皇帝賞大臣和參加的聽經皇子們一起飯吃。張居正正是用講經來影響皇帝的施政,通常經宴是每十天一次,但萬曆小皇帝對“經宴”很感興趣,于是張居正爲他開設了“午講”,并編寫了一部圖文并茂的啓蒙教材《帝鑒圖說》。全書分兩部分,一部分收錄曆代明君思賢若渴、勵精圖治、問民疾苦的故事,共81例;第二部分收錄36例勞民傷财、荒淫怠政、殺賢拒谏而敗亡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配生動的插圖,圖文并茂,深得小皇帝的喜歡,也得到了小皇帝的絕對信任,也正是這樣張居正有了施展抱負,進行變革的機會了。從這件事可看到張居正的深謀遠慮。
國衰而思良臣,直到明天啓二年(1622年),每況愈下的明熹宗爲激勵臣下,振興大明王朝,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複官複蔭,但一切都已晚了,世間已無張居正。張居正一生功過兼而有之,但作爲一個封建士大夫,能任勞任怨地工作,敢于整頓松弛的朝綱秩序,使國富民豐,邊疆安全,也能稱得上是個正直的好官,值得後人敬重。來到張居正故居,趙翠倒是對裏面的書畫挺感興趣的,拍了不少照片,然後就離開了!馬小亮看着這裏,心想當年張居正從這裏進京,最後又歸于此處,真是一種輪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