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永甯門,這裏看得見鍾鼓樓,趙翠說走過去呗,不必公交地鐵,馬小亮想想也是!一路走過去,但也沒多遠,在路邊還看到一座古塔,旁邊一個标識:唐代!不禁感慨西安不愧是古都,一磚一瓦皆是漢唐所在!
穿過長長的街市,兩人來到鍾鼓樓下面!鍾鼓樓在西安的市中心,每天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在明代這裏既沒有宮殿,也不是貴族府邸的所在地,爲什麽會在這裏修建皇家标準的鍾鼓樓呢?這裏有一個鮮爲人知的小故事: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西安城不再是帝都的所在地,更多的是作爲軍事藩鎮起着防禦作用。當時朝中有大臣認爲西安在政治、軍事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就上奏皇帝建議遷都。
其實,明太祖早有遷都關中的打算。早在1370年,監察禦史胡子祺已有陳奏,告訴朱元璋西安與洛陽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更佳。這一建議當時就得到明太祖的贊許。雖然後因時事多艱,這一建議被擱置起來,但這事卻一直萦繞于太祖心懷。沒過多久,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視關中”,并告訴他,“天下山川,惟秦中号爲險固,向命汝弟(太子二弟、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分封其地,已十餘年,汝可一遊,以省觀風俗,慰勞秦民。”于是,太子朱标就奉旨來西安實地考察。西安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深深地吸引了朱标。同年十月,朱标返回南京向太祖複命,進獻了自己帶人繪制的《陝西地圖》,還詳細介紹了西安各方面的優勢,大力推薦遷都西安。遷都的事情得到朱元璋的肯定,朝廷便開始緊鑼密鼓地張羅遷都的事,西安鍾鼓樓也進入了設計施工階段。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沒過多久太子就一病不起,第二年春天就病逝了。作爲一位遭受晚年喪子之痛的父親,太祖皇帝悲痛不已,爲之罷朝。更令人痛心的是,太子朱标在彌留之際還向朱元璋上書建言“籌劃建都西安的事情”。然而西安卻成爲太祖皇帝的傷心地,建都西安這一原本可行的方案就此被永遠束之高閣,擱置到塵封的史冊之中了。而按照皇家建築标準修建的西安鍾鼓樓已經落成了。關于鼓樓北匾“聲聞于天”很有意思,有傳說是女皇武則天親筆題寫的。這四個字是取典于《詩經》名句“鶴鳴九臯,聲聞于天”,是當年狄仁傑在武則天賜酒後想出來的,所以大臣們請武則天寫下“聲聞於天”四個字。當時有些醉意的武則天在“於”字上少寫了一點,誰也沒有在意,這塊匾随後便被挂了起來。一天,女皇路過宮門附近的鼓樓,擡頭看見匾額上的“於”字上少了一點,便問身邊的大臣是什麽原因,身邊的大臣面面相觑,誰都不敢出聲。于是武則天下令取來筆墨,蘸上墨,用一弓箭将其射到牌匾上,正好射到缺一點的位置,補全了“於”字,群臣歡呼。聽到别人講解,趙翠興緻勃勃,原來如此,不過可惜剛逛完城牆,不想在花錢上鍾鼓樓,在下面看看就行,馬小亮說好,于是兩人合影拍照,馬小亮又給趙翠拍照,然後兩人繼續逛,來到了回民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