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細嚼慢咽土豆片的馬小亮,看着其他人談笑風生的夾起涮羊肉,那個饞啊!畢竟對于燕京來說,每到秋季的時候,都是涮羊肉最受歡迎的時刻。稍有點名氣的飯店常常是,裏面羊肉涮得熱火朝天,外面隊伍排得熱火朝天。如果問老闆還剩多少桌啊,連老闆都會暗示你:别等了,去别家吃吧,沒個三兩鍾頭怕是等不到。這次選的這家也是老字号,雖然是周日中午,不過客流量還是非常大。
的确,初到北方的南方人通常不太能領老燕京“平民美食”的情。無論是早點的豆汁、面茶,還是小吃的炸糕、排叉,抑或是羊蠍子、涮羊肉,以及無處不在、既當餡兒又當料的麻醬。第一口下去,除了飽足感,通常吃不出更多優點來。總覺得,這吃的,粗粗糙糙,和早些年燕京公交車上一口吃掉五個字的報站員一樣,一點不清新爽利,還自帶一副“我就這樣、愛咋咋地”的渾不吝氣質。比如這次趙翠來到燕京,就無法接受豆汁和炒肝,隻是看着馬小亮吃,自己選擇了豆漿和包子。
在全國的火鍋譜系裏,燕京涮羊肉看上去是極其簡單的,甚至外地人會覺得單調。它沒有火鍋底料,所謂湯底,就是清水裏加些蔥段和姜片,最多再來點枸杞、幹香菇和海米。過去燕京人不吃什麽肥牛卷。牛是重要的生産資料,讓牛肉長出大理石般的脂肪花紋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有的養殖方式。也沒有魚丸和蝦丸之類南方的食材。
羊肉、凍豆腐、大白菜、粉絲和燒餅,這就是正統涮肉的全部配置了。清水沸騰之後,先倒進去一碟子瑩白的羊油來潤鍋,接着就來涮羊肉片。涮得差不多了,來盤凍豆腐,讓它的每個孔洞都吸飽湯汁再放進嘴裏;然後便可以燙些大白菜葉子來解膩,再來幾縷水粉絲繼續滋潤一下;最後則以一枚香酥溫熱的芝麻燒餅,就着一碗鍋中盛出的鮮湯來收尾。相比重慶火鍋濃油重彩般的華麗,燕京涮鍋有着極其樸素的外觀。
羊肉當然是銅鍋涮肉裏當之無愧的主角。這種對單一食材的重視,還要從銅鍋涮肉的起源說起。從文獻來看,南宋林洪寫的《山家清供》裏就有關于涮肉的記載,隻不過他涮的是兔肉——一次他去武夷山拜訪隐士時,在野外抓到一隻兔子。隐士告訴他,山野之間不妨采用簡單方法來烹調,将兔肉切成薄片腌制,再生起爐子架上水,把肉涮熟即可食用。馬小亮對于涮羊肉不算偏愛,但是每到秋冬季節,約上三五好友享受涮羊肉确實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不過這次馬小亮卻隻能涮青菜、涮土豆、涮粉皮,自然悶悶不樂。在場的不少同學朋友都和馬小亮吃過涮羊肉,看着馬小亮悶悶不樂卻又不敢明說的樣子都忍俊不禁,而旁邊的趙翠卻不斷的夾起涮好的羊肉吃下去。小韓拍着馬小亮的肩膀,話裏有話的說:“咋啦,不愛吃羊肉了?”馬小亮心說明知故問,但也知道這是挖坑:“沒咋,就是最近火氣比較大,吃羊肉容易上火。”趙翠聽着這話裏不滿啊,又一想當着小馬大學同學的面多少面子也是要給的,免得給大家留下一個妻管嚴的印象,于是夾起幾塊羊肉,放到馬小亮面前全是青菜葉子的盤子裏:“就這幾塊,不許多吃。”馬小亮賭氣的丢了回去:“我不吃,說不吃就不吃,男子漢大丈夫立于天地間,豈能言而無信!”趙翠驚奇:“哎呦,看不出來呀,你還挺有志氣的,再給你一次機會從,吃不吃?”馬小亮快速夾起羊肉丢嘴裏:“不過古人也說了,識時務者爲俊傑,不吃白不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