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鎮不大,地處之江省西陲,與贛地接壤,總面積79平方公裏,總人口5.4萬,鎮政府駐于和山,街道人口1.1萬。
當年讀書的時候,從杭城回去,要坐一天的長途汽車。
自從興建高鐵之後,一個小時就能抵達衢州,再花一個小時就能坐車回家。
家鄉很窮,但也不是那麽窮,底子好些的人家,早就産業做大,飛黃騰達,底子差一些的,肯動腦筋,也能通過勤勞緻富。
真正無可奈何的,是許許多多像陳家這樣,往上數三代都是泥腿子,境遇不順,思維又比較僵化的家庭。
但陳景相信,人隻要肯努力,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不拼也行,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
出了客運站,陳景喊來野租兒,大包小包拎上去,徑直往家門趕。
沒多久,便到了鎮口上的岔道,記憶中破落院子矮平房,近在咫尺。
遠遠的,他看到有人騎車從門前經過,身形微胖,背影熟悉。
那個削瘦的中年人,正拿着鋤頭在門前鈎土。
下了車,他高喊了一聲。
“爸!”
父子隔空對望,竟相無語凝噎,良久方才同時綻放出笑容。
……
陳國偉年輕時也曾走南闖北,有過身上撇傳呼機,腳下踩牛皮鞋,穿夾克衫喇叭褲的輝煌歲月。
但那些經曆,早都塵歸塵,土歸土,被永遠的埋葬在記憶中了。
在大多數鎮民的眼中,他就是一個老實巴交,吃苦耐勞的普通農民。
忙時在鎮口打理田地,閑時收收荒,幫人糊牆蓋瓦,通通下水道都是常有的事。
掙的錢不多不少,但除去日常開銷,沒見他怎麽大吃大喝過。
陳國偉有個兒子,從小懂事兒,那陣話不多,也跟着幹活兒,收荒,後來聽說考上了杭大,這些年倒是沒什麽消息。
隻有親戚們知道,當初那個小鎮天才少年,去到大城市,也就是泯然衆人矣!
教育資源差得太多,見識想法,心性格局,拿什麽和大城市的孩子比。
就算畢業,估計也是随便找個工作,拿着幾千塊的工資艱難打拼。
沒辦法,這就是如今的現狀,也是大部分國内年輕人都要面臨的處境。
但這種印象,随着前陣子發生的那些事情,被徹底打破了。
忽然哪一天,陳國偉的破落小院外,就停滿汽車,各種“知識分子”,“領導”,“城裏人”将這裏圍得水洩不通。
左鄰右舍們全都來看熱鬧,打聽完了才知道,原來是陳家的小崽子,在外頭出息了。
往老家和母校捐了不少錢物,林林總總統籌下來,幾百萬是有的。
那可是幾百萬啊!
鎮上八成的人,一輩子都沒見過那麽多錢,那小子究竟在外頭幹啥啦?
大夥兒不知道,也猜不出來,問陳國偉,人自己也說不懂,一天到晚忙着秋收秋種呢!
20号這天,陳國偉沒出門,上午去市集買了些酒肉,又去鎮口菜地裏搞了些新鮮蔬菜。
然後便挑來碎石,仔仔細細的鋪着門口土路,前陣子被汽車壓出坑溝,不填一下,把路面夯實,落雨這路隻會越來越難走。
隔壁王嬸兒騎着電瓶車從市集回來,眼瞅着陳國偉賣力的夯土,半開玩笑似的喊道:
“老陳今天不去做工啦?有這精神頭子,給我那道也修修,改天請你吃酒。”
陳國偉鄰裏關系處得不錯,和隔了幾十米,寡居多年的王玉蘭平日裏也時常互相照應,後者也是孤女寡母,男的死在工地上,幾可以說同病相憐。
但奇怪的是,這麽多年你來我往,兩人愣是一點兒風言風語都沒傳出去過。
用大夥兒的話來說,兩邊都是一心撲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人,平時忙得腳不沾地,哪有心思去想那些有的沒的?
更何況,陳國偉對周圍的人,實際都差不多,哪家有個紅白喜事,修房蓋瓦的,他不去幫忙?
今天的陳國偉卻有些奇怪,聽到王玉蘭的話,他放下鋤頭,立在原地搖了搖頭。
“今天怕是不成,搞不赢,換個日子。”
王大嬸兒急了,嘎吱一下踩了刹車。
“咋哩?我看天氣預報說明兒下雨,你不給弄嘞去,過兩天又是稀爛!”
陳國偉繼續搖頭。
“不成,今天幹不完,一會兒我就得回屋做飯去。”
王嬸兒眼珠子滴溜一轉,臉色也變得認真起來。
“今天吃的才早嘛,有事?”
陳國偉笑了,整個人都變得神采飛揚,仿佛年輕了好幾歲。
“嗯,我伢子要回來,點名要吃土雞煲,清水魚……”
“小景呐?”,王嬸兒腦海裏浮現出一道清秀瘦高的形象來。
也就前幾年對方剛上大學時見過一次,後來說是勤工儉學,大過年的隻回來吃過年夜飯,便又走了。
這麽一想,也得有好幾年沒見。
“那該伱忙活,小景是個好孩子,我原來上班忙,都是他幫我帶妞妞,我記得小時候他最愛吃我腌的龍遊辣子吧,你等着,我一會兒給你拿兩罐去。”
王玉蘭風風火火騎車就走,連身後陳國偉說些啥都沒聽清,剛到了家,從碗櫃下拿出兩罐子用塑料袋套好的腌辣椒。
她又有些懊悔和忐忑起來。
這陣子上門送禮拜訪陳家的人排成長龍,說是感謝陳家後生大義善舉,連鎮上學校的領導都提過東西來慰問老陳。
自己這東西,着實有些寒碜了,也不知道人小景口味變了沒。
思前想後,王玉蘭将罐子放在桌上,一時間不知道作何處理?
又過了半晌,隻聽得院門被人敲得砰砰作響,有聲音從外間傳來。
“王嬸兒,在家嗎?我是陳景!”
王玉蘭面色驚訝,趕忙擦了擦手,起身去開門。
隻見一個身形颀長,提着兩個大禮盒的帥氣小夥兒,笑嘻嘻的站在門口處,可不就是隔壁老陳家的細崽子麽?
“喲,這麽快?我剛還跟你爸聊着呢,快進來坐,讓嬸兒好好看看,啧啧,長高了!”
王玉蘭的吃驚不是裝的,面前的年輕人變化确實很大。
陳景走進院子,将手裏的東西擱在桌上。
“剛到的,過來看看您,妞妞不在家吧,上初中還是高中?”
“高二了,你來就來,提這些東西做啥?聽王嬸的,拿回去!”
陳景搖頭:“我真不是跟您客氣,都是些海邊的特産啥的,一點兒心意,我跟您客氣啥,從小就蹿這院兒,跟我家似的,您也别忙活了,待會兒過去吃晌午。”
“喲,這不是龍湖辣子嗎?我爸做的不行,我拿一罐兒過去,幾年沒吃怪饞的。”
陳景确實也沒客氣,扯開塑料袋,擰下蓋子一聞,旋即點頭。
“還得是王嬸啊,就是這個味兒!”
王玉蘭笑得合不攏嘴,心中那點兒忐忑早就抛到了九霄雲外。
“說啥呢,兩罐都拿去……”
兩人又掰扯了一陣兒,目送陳景離開,王玉蘭忽然歎氣。
“妞妞,不是媽說你,你這沒福氣啊,跟你景哥差了六歲,陳家那沈婆子,都在給人小景張羅着相親了。”
“要人才有人才,學曆高,性格好,也不知道會便宜了誰家姑娘?”
老陳在家裏準備午飯,陳景便提着東西串了串門兒,遠的沒去。
主要拜訪的,都是前世父親得病時,曾經借過錢給他們的拿幾家。
至于原本就不熟絡的,陳景隻是淺淺打個招呼,寒暄了兩句。
到中午吃飯時,家裏已經多了好幾個人。
該吃吃,該喝喝,俱是實在親戚,也沒有那特别豪橫的,大夥兒都放得挺開,一個個喝得紅光滿面。
後來話題自然而然過渡到陳景的婚姻大事上。
大夥兒雖然不清楚主播具體是幹啥的,但知道陳景掙了大錢,在外頭老出名了,鎮上還給他頒發了“先進個人”,照片就貼在鎮口公告欄。
年關将至,陳景二十有二,鎮上這歲數的年輕人,孩子都打醬油了。
面對大夥兒的熱情,陳景隻能夠微笑,然後拒絕。
“相啥親啊,不急不急,等過兩年穩定下來再說……”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人小景不急,老陳也不急,倒把你們給急上了,喝酒吃菜,這麽大一桌子,可不能浪費!”
王嬸兒的話引得滿堂大笑。
入夜,微涼。
父子倆院中對酌,陳國偉今天高興壞了,不僅僅是因爲陳景回來。
他從這孩子身上,看到了更多東西。
成熟穩重,沒飄,開始有了擔當,爲人處世,像年輕時的自己,但後者可比他要優秀得多。
别人誇陳景,說實在話,他比陳景自己都要高興得多。
“捐的錢咋回事兒?”
“公司那邊搞的,我沒怎麽出錢,十分之一不到吧,有個幫扶基金确實是一時興起弄的。”
陳景老老實實回答。
“這是好事兒,裏面的彎彎道道,你自己把握,鎮上你也多跑兩趟吧,我這收了不少名片,東西倒是都沒收,怕影響你。”
“這次回來,準備待多久?”
陳景默默點頭,聽見老爸發問,不确定的回答道:
“一周到十天吧,拜訪下該拜訪的人,帶您檢查下身體,該治的毛病治治,順便,我尋思是不是給您挪個地方,這院子,太潮,路又窄不方便,而且家裏來客人,也沒個坐的地方。”
陳國偉皺了皺眉。
“操心這個,我身體好着呢,換住處幹啥,租個地兒也花不少錢呢!”
陳景搖頭,“看病的事,沒得商量,房子不租,直接買。”
陳國偉眉頭皺得更緊了。
“你兩個月掙幾個錢,我手頭隻有兩萬多,買什麽買?”
“兩百多萬吧,買房子綽綽有餘!”
陳景漫不經心的說道,面前的老陳,眼珠子瞪得比牛眼還大。
“多少?”
确認自己沒聽錯之後,陳國偉徹底呆住了,連陳景的絮叨也聽不下去。
“你别出聲,讓老子一個人靜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