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在那本《庠學會要》當中,還提到了一些别的事情,讓改革顯得非常地與衆不同!
天子可是要給這些太學生發錢發糧的。
太學生一個月十斛粟,郡學生一個月七斛粟,縣學生每個月五斛粟。
如此算一下來,光是給這十五萬學生發的錢糧折算下來就是五億錢,而大漢大司農和少府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七十億,結餘更是隻有二十億。
這意味着光是建學校這一項新政,天子就要花掉大漢四分之一的結餘。
這天子真的是好大的手筆啊。
簡直到了奢華的地步!
王吉這太學令都覺得十萬讀書人有一些太多了。
“雖然多了十餘萬讀書人是開天辟地的聖舉,但陛下要這樣多的讀書人……是要做些什麽?”
“朕自然不是讓他們在太學和郡學裏終日辯經,聖賢書雖然微言大義,也經不起十萬儒生終日苦讀。”
“朕是希望他們能成爲大漢的棟梁之才,既要領會聖人經典中的微言大義,又能爲天下百姓造福!”
爲天下百姓造福?
在場的三個老人和一個年輕人都是儒生出身,他們聽到天子這番話後,立刻覺得耳目一新。
不知道爲什麽,天子要讓儒生“造福百姓”的話,竟然讓他們這些在故紙堆裏埋首的老儒都有些熱血澎湃。
殿中的這四個儒生穩穩地坐在榻上,身體不禁往前趨,似乎回到了在精舍的時光,仔細地聽天子解釋他的構想。
這就涉及到學制的内容了
在所有的庠學中,一半時間學習儒經,另一半時間則學算學、工學、農學、法學及兵法等實務中的任意一種。
教儒經的講席自然是儒生和經師,教其他學問的講席則是各個衙署的屬官吏員。
比如說兵曹教兵學、農曹教農學、法曹教法學等,以此類推。
除了儒學之外,其餘的學會也會逐步印出教材,分到不同的庠學使用——由易到難。
不管是縣校,還是郡國學,又或者是太學,所有的學生隻允許就學三年。
三年之後,可考入上一級的學校,也可以到民間私學自學或者暫停學習。
劉賀說到這裏,特意停頓了一下,讓幾人慢慢地消化自己剛才的這番話。
相對于後世的教育制度而言,如今實行庠學制粗糙到了極點,卻又是現行條件下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就像拿出一半的時間來學習儒經這件事情,用後世的眼光來看,這還是有些浪費時間了。
但這是劉賀在大漢不得不做出的妥協,如果劉賀提出廢除儒經,面前這四個人都會當場誅殺自己這個暴君。
劉賀隻能進行改革,而不能進行革命。
改革可以自上而下,革命要自下而上。
而在如今的大漢裏,沒有革命的基礎。
“陛下,雖說要讓儒生造福百姓,但讓天下的儒生去學這微末之事,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王式說道。
“幾位愛卿,那朕就要問問你們,如果你們是這年輕的學子,有這樣的機會,是否願意學一學?”劉賀笑問道。
“這……”幾個老人頓時非常語塞。
“蘇卿,若是在太學可以學到西域諸國的地理地形之學,你可願意一學?”
“龔卿,若是在太學可以學刑律之學,伱可願意一學?”
“王傅,若是在太學可以學兵法之學,你可願意一學?”
劉賀一連三問,就把這三個老人給問住了。
這些知識他們爲官之後,也曾經在衙署中跟随屬官吏員學過,但是若能早一些學,自然更是好事。
劉賀看到幾人臉上那猶豫的表情,知道自己猜對了。
在此時的大漢,在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的地位飛速提高,壓過了其餘百家。
但因爲所提的時間不久,所以讀經還沒有成爲出仕的唯一出路,許多官員靠的是其他的本領出仕的。
大漢的儒生有擔當的,強調的仍然是君子六藝,與明清那些隻會在八股文裏鑽營的酸子不同。
就像王吉,是貨真價實的儒生,但掌軍事也是一把好手,甚至還能關注百姓生育婚配的事情。
真正完全以“八股文”爲選拔人才唯一标準,一直到明清才會逐漸形成。
在那之前,儒生還是願意處置實務,隻是先爲官後學政而已。
而兩漢也是文官集團轉變的關鍵期:從百花齊放到隻通儒術。
所以劉賀要抓住這個關鍵的機會,盡可能地扭轉這個不好的趨勢。
孔子的儒學沒有大錯,錯的是後人的濫用。
畢竟,孔子教出來的學生有子夏這樣的學問家,也有子貢這樣的商人,更有子路這樣的忠臣。
“如何?幾位愛卿可願意學?”劉賀再一次追問道。
“若是年輕三十年,老夫倒願意學一學。”龔遂率先說道。
“老朽也有此意!”王式摸着胡須道。
“老臣亦有此意。”蘇武跟着答道。
“微臣也願意。”禹無憂也說道。
“正是,讀書不爲百姓造福,不如回家賣葛薯!”劉賀笑道。
這句粗鄙的話讓幾個臣子先是一愣,轉而越發覺得有道理,連連跟着點頭稱贊。
劉賀自然也松了一口氣,他知道是時候提出科舉制度了。
“那庠學制就這樣定下來了,朕現在再來說說這科舉制!”
“諾!”
天子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行過了科舉。
但是今日在《科舉會要》上看到的變革非常大,用驚世駭俗來說也不爲過。
所以王式等人也端坐了幾分,做好了聽天子解惑的準備。
科舉制度的核心其實是考試。
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這種方式沒有問題。
而科舉制度也對中西方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朱明時期,歐羅巴人得知科舉制度的存在,對其贊不絕口。
其中,最爲歐羅巴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科舉考試“公開選拔、擇優錄取”的優點。
随後,歐羅巴各邦引入了科舉制的優勢,從而建立起他們自己的文官選拔制度。
求全訂支持,嗚嗚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