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處已經聚集起了成百上千的長安城百姓,黃發垂髫,雜然期間,一時人聲鼎沸。
這些百姓們早早地在自己祭拜完先祖和各路神明之後,就扶老攜幼,有說有笑地湧到了這北阙廣場之下。
今日,他們都是來看“放鞭炮”,送邪祟的。
不少百姓甚至是從城外連夜趕來的,爲了能看到這鞭炮,驅驅自己身上的邪祟,他們在寒風之守在城門外苦等了一整夜。
但是受這一夜凍絕對是值得的,至少今晨能在北阙廣場占得一個好位置。
半個時辰之前,因爲湧向北阙廣場的人實在太多了。
執金吾安樂麾下的上千巡城亭卒,拿着防爆盾組成了一堵人牆,将整個北阙廣場給圍了起來。
來晚了的人隻能自認倒楣地望牆興歎了。
但是他們也不肯離去,将華陽街的南段堵了個水洩不通。
天子要在北阙廣場燃放鞭炮的消息,早已在三輔之内傳得人盡皆知了。
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家訾衆寡,人們都想知道這鞭炮到底能有多大的動靜?
動靜自然是越大越好,否則怎麽可能驅散盤踞在長安城裏的邪祟和冤魂呢。
辰時一刻,北阙廣場上傳來一陣沉緩的鼓聲,将四周的喧鬧逐漸壓了下去。
所有百姓的目光聚集到雙阙之下,那一處早已經被拒馬樁圍成了一個空場。
很快,一隊羽林郎從未央宮北門中齊步跑出來,手裏抱着一個個百姓們從未見過的物件。
這物件紅黑相間,圈圈層層,像蛇一樣盤成了車輪大小的圓形狀,看着就頗爲顯眼,并且散發着神秘的氣息。
剛剛安靜下去的人群,頓時又喧嘩起來了。
百姓們立刻就猜出來了,這就是傳聞已久的鞭炮!
頓時,成百上千的百姓不停地往前擠,猶如海浪一般拍打着巡城亭卒組成的人牆。
一時之間,竟然有沖破防線的趨勢。
吊着一隻手臂在人牆後面坐鎮指揮的執金吾安樂,急得滿頭是汗,不停地來回奔走,奮力地吹着口中的鐵竹哨。
巡城亭卒裏其他的什長和伍長也不停吹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洶洶的人群再一次安靜了下來。
此時,又從北門中緩緩地走出來了十幾個官吏,爲首的是邁着禹步的太常丞。
大漢帝國一應重要的祭祀典禮,都應該由太常來主持。
如今太常之位空懸,上任太常樂成又在永巷獄裏等待宮刑,所以隻能讓太常丞這佐貳官來暫時代勞了。
在一陣莊嚴肅穆的雅樂聲中,太常丞登上了北阙廣場中那臨時搭建起來的木質高台。
待樂聲逐漸平息,太常丞就挺胸疊肚地開始誦讀起了祭文。
祭文先用大量的篇幅贊頌了當今天子即位後的仁德和承嗣宗廟的功烈。
而後隻用一兩句話總結了元鳳七年大漢境内的動蕩。
最後則是以天子的口吻,對天下的邪祟惡鬼進行了嚴厲的警告。
這數百字的祭文,不僅顧及到了人間,還提起了怪力亂神,非常周到。
一炷香的時間之後,太常丞終于意猶未盡地将祭文念完了。
北阙廣場非常開闊,他的聲音自然不能傳到四周所有的角落,教人人都可以聽見。
或者說即使人人都能聽見,這些目不識丁的百姓也不大可能聽懂裏面文绉绉的用典。
但是,當太常丞的聲音在空曠的北阙廣場落下時,卻不知何人叫了一聲好,一時之間,許多人跟着喊了起來。
他們自然不是誇贊此文寫得好,隻是對即将進入正題感到激動。
在這一聲接聲的叫好聲中,那隊羽林郎将那一卷卷的鞭炮拆開,展平并且鋪好。
人們伸長了脖子屏息凝神地看着,他們沒想到這不大的一卷鞭炮,展開之後足足有三五丈那麽長。
鞭炮一條條并列擺在北阙廣場上,就像黑紅相間的長蟲,讓人敬畏又讓人移不開眼睛。
随着羽林郎的隊率吹響鐵竹哨,所有羽林郎都拿出了火折子,吹亮了火光。
然後又在成百上千百姓的注視之下,将火折子湊到了鞭炮的引線上。
所有人仿佛被捏住了脖子的鵝,用一種統一而又滑稽的姿勢朝前張望。
于是,北阙廣場上迎來了一陣短暫的沉寂……
當人們以爲這鞭炮根本就不可能響的時候,那些紅黑相間的長蟲猛地跳了起來,噴出了眼花缭亂的火光!
接着,一陣排山倒海的“噼裏啪啦”聲在北阙廣場上突然響起!
在驟燃驟亮的火光之下,綿延不斷的巨響,即如萬馬齊奔,又如驚濤拍岸。
滾滾而起的濃煙,比邊塞上警備匈奴的狼煙還要猙獰和肆無忌憚。
這摧枯拉朽般的動靜讓所有人心驚肉跳,三魂六魄紛紛離體,汗毛直豎,全身顫栗。
若不是百姓們早知道此乃工官的秘法,定然以爲這北阙之下就是大開的鬼門,讓惡鬼四散而逃。
許多孩童當場就被吓得哭了起來,不少老人險些昏厥過去,婦女們更連連尖叫,男子亦有懼色。
但是很快,他們就由怕到驚,又由驚轉喜,因爲這聲響是吉不是兇。
既然是爲了趕走隐藏在城中的邪祟穢物,自然應該是動靜越大越好!
現在這樣大的動靜,還有哪些惡鬼邪祟敢逗留在這人間呢?
鞭炮真是神物啊!定能趕走所有的不祥!
而能造出此物的天子,更是神人,定能保佑大漢百姓風調雨順的。
于是,把百姓們不再害怕了,更開始無師自通的跟着擺手喊好,似乎想讓動靜更大一些。
他們希望死去的人,不管冤死的還是該死的,都能化作青煙離開長安城,莫在來年搗亂。
此時的大漢百姓隻當鞭炮是驅邪之物,卻還不知道,此物爆發出來的能量卻可改天換地。
……
百姓們在北阙廣場上高聲呼喊時,在那幾十丈高的丹墀之上,百官公卿亦感受到了鞭炮的威力。
天子前幾日就特地下了诏令,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員,今日務必到丹墀上來觀禮,無故不得缺席。
所以此刻,丹墀上滿滿當當,足足來了六七百人:隻有不到五十人有坐榻,其餘人隻能規規矩矩地站着。
他們離北阙廣場遠了些,但也被鞭炮的動靜驚得目瞪口呆,不少人的嘴巴張開之後就沒有再合上。
當鞭炮的動靜逐漸停歇,百姓意猶未盡地散場,濃煙仍然甚嚣塵上的時候,他們眼神複雜地看向了天子。
有畏懼、有敬意、有欽佩……天子真乃神人也!
但不少朝臣亦有擔憂和不滿:這鞭炮确實蘊含着偉力,但也過于暴烈剛猛,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啊。
如果天子也是一個暴烈剛猛的國君,對大漢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朝臣臉上的百态,劉賀看得清清楚楚,也猜到這鞭炮的動靜是一定會引起震動和不滿的。
今日過後,恐怕會有不少朝臣會對自己有非議。
但是劉賀不在意,今日命他們來看鞭炮,就是要在變法行新政之前,再敲打敲打他們。
等硝煙散盡之後,劉賀終于站了起來。
朝臣看到了天子的動靜,紛紛面向天子,神色立刻變得肅穆莊嚴。
“衆位愛卿看了這鞭炮,覺得如何,可能驅邪避祟?”劉賀問道。
“陛下多智哉,能想出此秘法,實乃常人之所不及!”韋賢說道。
“微臣與韋公所想一緻,陛下乃神人也!”丙吉亦答道。
“此物若是能用于沙場,定能威懾匈奴,隻是還不知如何使用?”趙充國說道。
……
朝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除了趙充國說到了點子上之外,其餘人主要還是在奉承。
最後,倒是大司馬大将軍張安世站了出來,對天子進行了一番中規中矩的勸誡。
“陛下,微臣以爲鞭炮一物雖有神力,卻過于暴烈,亦不合儒家中庸之道……”
“所以此物的秘法不宜流傳至民間,隻能用于祭祀與典禮,方爲正道。”
張安世說完之後,劉賀似笑非笑地點了點頭,這讓那些喜歡進谏的雜号大夫們看到了信号,紛紛站出來湊熱鬧。
“陛下教化百姓仍然要立足于儒經,不可用奇技淫巧。”
“鞭炮火藥皆剛猛暴烈之物,雖能驅邪祛崇,恐怕亦會沖撞神明和先祖,不應常用。”
“持中庸之道方爲禮,這鞭炮不合中庸之道,亦不合禮也。”
這些儒生出身的朝臣連連進谏,雖然劉賀無所不應,但是心中卻有些不悅。
朕隻是放個鞭炮而已,就引來了這麽多亂七八糟的谏言,過幾日行新政你們恐怕也要叽叽喳喳吧。
大漢帝國少了霍光這個政治強人,不代表一切就能太平。
朝堂上以前蟄伏下去的勢力會逐漸擡頭,劉賀潛在的敵人可能就在這丹墀上。
想要壓服他們,講道理是絕不夠的,還要更強勢一些。
待所有的朝臣都再也無可說的時候,劉賀終于才開口了。
“諸位愛卿說得都好啊,對着鞭炮,朕也有一些話想說。”
“今年要行新政了,目的自然是革故鼎新,‘革故’就是要去除舊的弊端。”
“大漢有許多沉疴暗疾,非鞭炮火藥這樣的偉力不可除滅。”
“所以朕推行新政的時候,恐怕也會有不符中庸之道的地方……”
“但革弊除舊迫在眉睫,朕的心意不會變的。”
“驚鬼神,朕不怕;招祖宗質問,朕不怕;引來天罰,朕亦不怕!”
劉賀猛然說出的最後這幾句話,讓丹墀之上的朝臣有些措手不及。
剛才開口進谏過的朝臣都有些尴尬和慌張,在天子這番話的映襯之下,剛才的谏言似乎有些不合時宜。
可是,這尴尬和慌張轉瞬即逝。
霍光壓制朝堂那麽久,不讓百官說話進谏,才讓朝堂如一潭死水,才讓霍氏得以擅權。
如今沒了霍光,他們這些世家大族或者明門巨儒當然要多多進谏,免得天子誤入歧途。
隻不過今天是改元之後的正月初一,不用在今日掃了天子的興,畢竟來日方長。
“變法新政之事,還望諸位愛卿與朕勠力同心啊!”劉賀意味深長地笑着說出了這句話。
“臣等定當竭力任事,永不負陛下聖恩!”所有的朝臣齊刷刷地拜了下去,未有不從者。
當然,下拜的時候,幾百張臉上的表情各有不同,非常精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