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朝、舟省。
在川縣外的一處稀疏林中。
小和尚等人來至後,也沒有第一時間去接觸這裏的苦難,而是盤膝而坐,整理着身上的袈裟,還有一些補釘僧袍。
對于這些衣物。
他們沒有選擇抛棄,相反還從各自儲物内拿出了一個用天界之土所燒成的缽。
這缽,也就是和尚化緣與盛食物的器物。
同樣,他們這一行,也是壓下了自身的所有修爲,準備行腳化緣之事。
也算是在這行腳的遊曆中,觀悟疾苦,也感悟自身。
且在壓制修爲中,他們還爲自己布下了一法。
如若沒乞到食物,一樣會感受到難以忍受的饑餓。
不然以他們的修爲,就算是一輩子不吃飯,但靠着空氣中的稀薄靈氣,也是餓不死的。
這也算是他們爲自己加了一道修行。
而也在小和尚等人布法,準備明日一早就開始行腳時。
在當晚的天界吳朝内。
良文吏也見到了回來複命的統領等人。
至于黔淩這人,自然是先押入天牢,然後重刑之下審問罪責。
但這些事情,丞相不管,如今隻是問統領等人,關于藍星上的事情。
随後。
也在統領等人大緻講解了藍星一行,還有一些神奇但無太大用的科技以後,丞相也沒有多言什麽。
因爲科技并不能對吳朝帶來很大的幫助,充其量是讓通訊方便,以及更多的負面影響,比如科技中的娛樂。
相對而言,武器之類。
吳朝完全不需要,其餘朝野也不需要。
畢竟在衣食住行與無邊疆土上,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利益之争,自然也不需要一些看似很強的蘑菇雲。
但良文吏不知道的是。
這蘑菇雲就算是真要到了天界内,且其内的化學反應,就算是能不被靈氣所影響,亦能生成正常的裂變。
那在天地的規則之下,也就是純粹的物理攻擊,沒有什麽餘波輻射。
且如果隻論物理,毀滅一方幾十裏的城市,那金丹小成的修士也能做到這樣的打擊,并且高效與迅捷,以及更多的自由性,特别是深度也更加充實,是論方圓。
這方圓是天上地下與四方,不僅僅是表面。
但這蘑菇雲,可是炸不出幾十裏的深坑。
相對的,又以良文吏所知道的事情來講。
他是知道陰司存在的。
如果天界某朝真從下界拿到了蘑菇雲,并用這類似于金丹小成修士的‘超規格打擊’,落于一座充滿‘凡塵生靈’的城池之上。
這陰司會單純的看着自己城内生靈塗炭嗎?
這攻擊,在五洲内陸中明顯是超标了,且還是攻擊無辜之人。
之後,隻要任何一位金丹判官,或者築基判官出手,用靈氣将這蘑菇雲束縛在身體四周。
那這蘑菇雲,也就是在這位判官耳邊聽一響,充其量是大一點的炮竹。
如果很多顆,那就當在眼前看了一串煙花。
天地法令下,這小玩具是掀不起浪花的。
如果還有,且還要整個五洲城池輪番打擊,所有朝野都用,那麽總有一位判官坐不住,要申請去下界除根了。
因爲這位判官會覺得這東西影響了平衡,讓某朝太過依靠外力。
畢竟,這不管是法修,還是術修,都是修煉自身。
若是科技帶來的便利,隻用作于鬥法,讓一朝内的修士停滞,覺得科技這一鍵觸發的金丹攻擊,是高于自身艱苦修煉的成果,繼而将其有了一絲懈怠。
那這些事在天界内是不允許的。
至于,别說什麽外物不可能動心,且天界内總有堅守本心之人。
如若有,如今也不會天界内盡是術修。
雖然兩者理念不同,也有些偷換概念,但事實是如此,總有不堅守本心之人,這就夠了。
天界的規則,就是修煉自身。
當然,黔淩去往了下界一圈,也刷了不少科幻視頻。
除去死刑犯的身份以外,他也是能證實這個事情。
起碼現在問他,問天牢内的他,問,如果科幻視頻裏面的反物質,和二向箔、以及時空機器之類高緯度物品的真要出現,會不會影響天界,或者力壓天界?
那麽黔淩會說,在無盡天地都是法主所賜的規則之中,法主說修煉爲主,那就是修煉爲主。
說科技的規則是虛無,那麽一切物理常數都會崩塌,也即是收了他們的科技之‘法。’
那時候就算是某個世界研究出來了‘天道’,可以創造與生滅無限的宇宙。
也都是法主一句話的事,他們的研究成果就會全部崩塌。
甯郃是掌握一鍵重啓權的,且還能細微到重啓某一個人,某一個法,讓能生滅宇宙的超級科技文明,再回到互相扔石子的年代。
或者改變常數,讓他們沒法進行科學,反之開始練氣。
同樣,也是這般。
在天界爲‘正統’之中,爲法主所掌管之下的‘第一界。’
身爲修煉者的黔淩,哪怕是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扛住蘑菇雲,也一樣是看不起一切的下界之人,外法之人。
歸根結底,黔淩所看不起的,是除修煉以外的所有法,以及所有下界,倒不是單單針對藍星之人。
哪怕是他現在身在天牢,又被大型伺候,被打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甚至是他這樣的狀态下,小小的‘藍星第一人’都能要他命,他在骨子中也一樣看不起。
或者說,隻要知道無盡下界的大部分術修與武者們,都是無意去往下界,都是在潛意識中看不起下界之人。
不爲别的,就因爲他們身爲天界之人!
隻不過,所有下界中的‘仙界’除外,因爲仙界是前古法修所在的大界。
并且,仙界是看不起天界的術修。
天界内的術修,也都是習以爲常。
如果讓黔淩用一句藍星的話來說,這仙界才是鄙視鏈的頂端,是真正的天龍人,尤其還不是單單虛幻的名頭,而是實力與身份皆有。
畢竟不說别的,單如今的所有界主,可都是法修出身。
但說到底,在術修們想來,仙界的前古法修前輩們,也都是他們天界内過去的。
這鄙視他們,也都是來自于自己人的鄙視,他們覺得這很正常,沒什麽好辯解的。
可相對于大部分術修們看不起下界。
在第二日清晨六點。
藍星之内。
川縣外的702朝道上。
小和尚等人出了山林後,正一副無喜無憂的心思,如常人般的行走在這方街道上。
隻不過,他們是列一隊,小和尚在前引路,身後是十二位護法随行。
且對于清晨不多的來往車輛,這種神奇的鐵盒子。
小和尚也沒有多視,隻有目光向前,手裏盤着一串佛珠。
其餘十二位護法,也不觀四周,不問此遊曆是何法,隻是默默地低頭跟着。
而對于藍星,對于下界之人,他們倒沒有什麽高人一等的心思。
因爲在他們看來,他們都是衆生之一。
可他們卻不知道的是。
他們這一行破衣裳,還有這一同行走的一幕,倒是吸引了不少來往車輛與行人的目光。
不過,這倒不是小和尚等人身爲天界之人,繼而身高和出場樣子也和統領他們一樣奪人眼球。
相反,雖然小和尚等人的個子不高,和常人相近,但這一行苦行僧的打扮,倒是尋常難見。
與此同時。
小和尚等人面對行人的目光,還有拍照,是無動于衷的繼續走,直到約莫中午的時候,沿着朝道,走到了大郊外的一處村子裏。
如今到了快中午,是該化緣了。
如若一個小時内要不到東西吃,就要挨餓了。
而這裏的村子,也不是什麽鋼筋水泥的高樓,相反大部分是土木瓦房,少有大房子。
村外也有不少莊稼田地,還在依靠種地爲生。
遠遠望去,也有幾戶人家裏有一些果樹。
也随着小和尚等人走進村子。
村内小土路上,幾位抱着娃娃的婦女,老人,還有兩位才從地裏回來的青年漢子,都是好奇的望着小和尚一行人。
期間,村民沒有詢問,小和尚等人也沒有停步。
直到路過第一戶人家。
小和尚等人才拿起缽,就真如化緣一般,挨家挨戶的敲門。
有人在屋内應答,小和尚就會一禮,言道:“施主,小僧路遇此地,想乞一些飯菜。”
可也是這一敲,像是要飯的言語。
附近看熱鬧的村民們聽到後都走了,以爲這些和尚是來要‘錢’的。
包括之前屋内應答的人,以及家中村民,當隔着門房,看到外面是和尚的時候,也都不再答不再語。
看似這小村子是被某些和尚騙過,或者在新聞中見過類似的假和尚事情。
甚至更有甚者,當看到小和尚等人來到自家房門前時,還佯裝拿起鐵鍁,作勢要打。
面對這些,看似這些施主有什麽苦衷的事,小和尚等人沒有問,隻是再一禮,然後繼續尋下一家。
這般連吃五次閉門羹後。
走到一處破舊的老屋前。
還是一位八十左右的老人,當聽到敲門,又開門,當看到是十幾位年齡不大,且穿着很苦的和尚時,倒是于心不忍,胳膊有些顫抖的從口内扒拉了幾下,拿出了七塊錢。
就這般,這位老人也是不舍得花的,因爲他買藥還需要錢,且家裏條件也不好。
不過,他看到這些小和尚,也是心疼這些朝内的年輕一代。
畢竟他已經老了,多活一天,和少活一天,也沒什麽區别。
又碰到這些娃娃們需要,那就給了吧。
而小和尚看到這錢币,卻是平靜道:“施主,我等不接财物。敢問,屋中有飯嗎?我等隻是乞一些飯菜,還望施主布施一些。”
“飯”老人朝自家房舍望了望,“剩飯可以嗎?我早上熬了一些粥,中午還沒有做。”
老人說到這裏,也怕這些娃娃誤會,便有些自嘲道:“我身子不太方便,想着中午熱一熱,墊墊,中午就不做了,不是不給你們。”
“好。”小和尚點頭,也沒有跟着進門取粥的意思,但卻把缽拿了出來。
包括十二護法也是靜靜的等着,就這樣望着老人先是小心的收起錢,又艱難的回屋,端着小半鍋粥出來。
直到門前。
小和尚身後的護法才上前,幫不便的老人端鍋倒飯。
等一小鍋粥倒完。
小和尚念了一句法号,“窮苦難布施,我佛,施主行德無量,願施主早得福報。”
話落。
小和尚就帶人走了,也讓其餘弟子分别去乞飯。
從始至終,小和尚也沒有實質性的給老人什麽,也無法留下什麽。
因爲這布施之中,如若送去什麽,那就成了‘交易’了,而不是心善之人的德。
但如若今後有緣,是要接引一樁佛法的。
就因,‘窮苦難布施’,這般窮苦,還在意他人之苦,這即爲心善之人,是緣法自成。
而也是随着這一幕,這一衆和尚不要錢财,隻要剩飯的一幕。
也讓村裏附近剩下的觀看之人,覺得這些和尚好像是不太一樣?
不像是‘送符要錢’的?
一時間,随着十二位護法分别乞食。
倒也有不少人聽到消息後開門,拿出一些剩飯,或者才做好的飯菜,去填滿這些真和尚的缽。
這善良也像是疾病,當一個人感染時,其他人也是會被傳染的。
可直到一個小時後,乞食落。
衆僧在村口齊聚的時候,還是有三位護法沒有乞到食物,缽内空空蕩蕩。
其餘護法則是或多或少,起碼不會餓肚子。
這一時,能得布施的僧人,自然是開心的,因爲又結了一樁善法,觀得了人心爲善。
當然,最重要的是填報了肚子。
至于乞不到的幾位僧人。
他們也沒有過多的悲歎,甚至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相反,他們很平靜。
平靜到就像是今日沒要到飯的‘幹淨土缽’一樣,也不失爲一種心裏上的‘淨’,不被五谷所帶來的快樂所影響。
這也不失爲一種清淨上的修行。
而就在衆僧相聚村口,又找了一處稍微幹淨點的土地,繼而開始盤膝進食時。
不遠處傳來了汽車的聲響,一輛車标爲四個圈的汽車,停在了村口位置。
又伴随着車門打開。
一位大老闆模樣的人下車後,是來回觀望幾眼,又問了問附近村民,就把目光望向了小和尚這裏。
下一刻,這老闆就從後座内拿出了一箱價格不菲的餅幹,一箱高價純淨水,再疊落起來,然後有些吃力的向這裏行來。
等來至附近三米。
這位老闆好似是信奉藍星的佛,繼而在抱着東西中,還堪堪的雙手合十,行了一個還算是标準的佛禮道:“大約兩個小時前,我在路上看到諸位苦行師傅。
但當時我有點忙,等我拐回來以後,經過了一些打聽,才知道諸位師傅來這裏了。”
他說着,是胳膊費力的捧起這些水和壓縮餅幹道:“剛去村裏我問了一下,聽師傅們不要錢,我又不忍心師傅們餓肚子,就買了一些餅幹啥的,您看?”
老闆言落,目光中是一副虔誠的摸樣,鐵了心的是要供奉這十三位真和尚!
因爲這樣的大師,基本是很難見到的。
而他又是信佛的人,這既然今日見到,即是緣,能布施給大師,更是種上了香火福德!
當然,他也是怕沒乞到飯食的幾位大師被餓着了。
沒見他們缽都是空的嗎?
這人是鐵,飯是鋼,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尤其是這樣的大師,更是不能餓着!
隻是,要到飯菜的小和尚等人,依舊在不言不語的專心對付缽内飯菜。
這佛祖未開口之下,那些沒要到飯,且此刻正在靜坐的幾位護法,自然也是不敢接這位善信者的緣。
相反,他們是在看着剛才師兄弟們所乞到的一本《釋迦佛經》
而老闆看到諸位大師不接,也是在放下東西後,卻不敢再勸,更不想與這些真大師失之交臂,便急的來回走動。
最後還是一位護法不忍心這位信者在冬季裏站着靜候,便依照此世的佛聞,出言解惑道:
“佛典言,千年前釋迦佛,大慈悲無量衆生,在行腳遊曆時,都有未曾乞到飯食的時候。
而我等善淺之人,并未成道,又有何德何緣能乞到?
難道說,我等的緣,是高于佛?還是言,我等德,是高于佛?
所以,今日一啄一飲必有因,無需煩擾,隻需反省自身,亦是一種修行。”
“這位師傅..您..”老闆聽到這話,一時有所悟,倒也不再多言了。
最後,他隻是行了一佛禮。
“然也..”
“謝師兄解惑”
另外幾位未曾乞到飯食的護法聽此一言,卻是心思透徹,不由盤膝而坐,收斂心神,整理心中所悟。
可恰恰是這一幕,說靜坐就靜坐的平靜樣子。
老闆見了,更是由衷的稱贊道:“諸位師傅果然是真大師!這凡塵的口舌之欲,說戒便戒了!
但我這樣的凡俗人,要想戒掉欲望,這卻太難了..比不上諸位師傅..”
老闆說着,也是心裏佩服不已,更是起了非得結交諸位大師的心思。
甚至隻要這些大師,說自己等人是赤腳僧,又想在附近建一座廟。
那他也會盡其所能的出人出力。
一切都是因爲見到了真正的僧人!
同樣,老闆這般的善信,這對于佛的向往,也是世人所不能理解的。
隻不過正在吃飯的小和尚等人,聽到這些贊賞,卻寝不言、食不語。
直到一頓飯落。
小和尚才看向老闆道:“何爲欲望?”
“欲望?”老闆聽到看似爲首的年輕大師詢問,那是先趕忙一禮,才回道:“回大師,是七情六欲?比如金錢、女色?”
“非也。”
小和尚搖頭,“施主所在意與衆生所在意的,其實不是欲望,也不是金錢與女色,而是”
小和尚說到這裏,又先搖頭道:“先言,小僧這般言語,并不是佛言,也不是古籍之說,隻言出了小僧心中所想。
如若之後言錯,還需施主點醒小僧。”
小和尚言落,起身打一佛号。
也随着小和尚起身,衆僧亦是起身,向着老闆一禮,又作聆聽狀。
“不敢不敢..”老闆見此,見諸位大師這般鄭重,是趕忙擺手,随即又覺得這樣失禮,又換爲佛禮一一還之。
而小和尚卻輕輕搖頭,繼續言道:“夢似幻,如若說,施主在夢中夢到千兩黃金,醒來後卻未曾得到,是否會懊悔一生?且無時無刻都在挂念此事。”
“并不會。”老闆是直言道:“夢中的一切,也隻是夢,如果在意一個夢,又悔過許久,這?”
老闆說着,想說這能懊悔夢中許久的人,也隻有怪人。
正常人,其實用不了多久就忘了,且就算是偶爾回想起來,也沒有什麽值得讓心思波動的地方。
最多就是,‘哦,我原來做過這個夢’,或者回想起來就回想起來了,也沒什麽大不了。
畢竟這都是假的,是夢。
而小和尚聽到老闆所答時,是瞭望遠方,“若紅塵也如夢,施主是否還會在意?”
“肯定不會,這隻是夢。”老闆搖搖頭,“但如果是在現實,我要是因爲自己的不小心失誤,能避免的失誤,錯失了一個生意上的大單子,我可能會懊悔很久..”
他說到這裏,卻又恍然道:“師傅是說?”
“然。”小和尚看到老闆有些悟性之後,也是一笑,“夢中的一切爲假,所以無論夢中有何般貪婪,醒來後,也即爲假象,不會爲之多思多想。
但恰恰相反,如今的凡塵一切,卻爲真實。
如若對千金與帝王之位失之交臂,定然會悔悟許久。
于此,衆生在意的其實不是欲望,而是貪婪這真實。
與人相互觸感的真實,才是衆生的苦禍之根,而不是欲望。
與之相反,如若凡塵也隻是衆生的同一場夢,衆生也都身在這夢中,如若能醒來,又何必在意這夢中的欲望?
如小僧與小僧十二位弟子。
壓下貪欲之心,隻行乞食布施,若得善食,便爲全部欲望得到了答複。
欲之根本,在簡約的心靈中得到了滿足,得到了欲望之想的一切圓滿,後欲已經無法影響我等心靈,也亦爲出塵之心,隻需等紅塵中自然醒來。”
“謝謝師傅開悟..”老闆聽到此言,好似有所悟。
小和尚言道此處,看到衆僧與老闆感悟時,卻又低言,又像是說給自己聽,
“能醒來者,堪破真實者,其實無需在意欲望,欲望便會随着醒來後盡去。
但小僧,雖然行布施,得心靈之圓滿,可卻亦然在這真實中,未曾堪破這一場紅塵的衆生夢..
此夢,何解?
方前輩所言的‘悟’,又何爲悟?”
小和尚思索着,也沒有去打擾其餘人,而是靜望着那本沒合上的《釋迦佛經》
在紅塵夢短時間内解不開之前。
小和尚倒是好奇這下界之中,也有與他相似的佛道。
就不知,是否是同道?能否被他喚一聲‘道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