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因爲畢竟孫堅的部隊沒有像董卓的部隊那樣徹徹底底的激怒了韓遂的将士,所以在與孫堅的部隊打起來的時候,韓遂手下的将士也就沒有那種帶着極緻怒火的情況。
所以相對而言孫堅的部隊反而顯得比董卓的部隊厲害了不少,在董卓與孫堅的聯合進攻之下,韓遂城中的守軍終究也還是有點難以抵抗了。
人的意志力終究都是有極限的,面對越來越多的敵人,韓遂城中的将士已經堅持到了快要堅持不住的地步了,對于此時的他來說,局面已經越來越遭了。
在做了最後的反擊之後,董卓與孫堅的部隊最終還是攻入到了城中,并将韓遂的府邸團團包圍住了,韓遂此時站在高處,仰身長歎,眼神之中充滿了不甘與對于這個世界的眷念,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從最高處跳了下來,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破城之後城中剩下的叛軍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這個時候董卓也不敢再不去接受對方的投降了,畢竟孫堅也在,他不接受不意味着孫堅不願意接受這些降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夠獲得更多的降兵可能也是一種功績吧,在以後向皇帝彙報軍功的時候多多少少也還是能夠有些用處的。
不過這座允吾城雖然終于是拿下來了,但是攻守雙方毫無疑問都付出了很慘重的代價,城市之中有很大一片區域都在這場慘烈無比的戰争之中化爲了廢墟,盡管獲得了勝利,但是還是有不少将士的臉上實際上都難以露出真心的微笑來。
他們之中的不少人在這場戰争之中永遠的失去了自己身體之上的某一部分,特别是最後在城中進行的激烈巷戰,韓遂的部隊頑強無比,很多人都戰鬥到了最後沒有任何力氣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遂手下将士的戰鬥意志也算是将孫堅和董卓打服了,所以他們在投降之後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優待,不爲别的,就爲他們的勇猛爲他們赢得了尊重。
張溫在數天之後也來到了允吾城,他親自走進允吾城的時候,還是被城中的破敗和慘烈的景象所震撼到了,确實他一天都隻是躲在很遠的地方,根本沒有親臨過這慘烈無比的戰場,但僅僅從城中的斷壁殘垣以及到處都是的屍體與鮮血,就能夠感受到這場攻城戰的慘烈程度了。
張溫走到某些地方的時候也放慢了腳步,不知道是不是心中也被這樣的場景所震撼到了,看起來這場攻城戰算是終于将西涼的叛軍首領韓遂給消滅掉了,但是誰又能夠說得清未來是否還會有許許多多像韓遂一樣的人站在東漢王朝的對立面上,去用武力對抗這個腐朽而搖搖欲墜的帝國。
而對于這一點,不管是張溫、董卓還是孫堅,他們的心中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現在慶祝勝利的慶功宴還是要舉行的,那麽多将士還是要論功行賞的,該說的話,該喝的酒,該吃的肉還是要做的。
很快項羽也獲悉了允吾城這邊的情報,他的臉上倒是看不出來任何的表情,似乎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或許他還會覺得孫堅與董卓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才終于攻下允吾城來吧。
他派出了信使去向張溫他們表示祝賀,同時讓他們不用擔心自己這裏,他會抽個時間親自來到允吾城與他們幾個會面的。
不過顯然項羽是不可能真的去允吾城的,他現在已經是擁兵自重的狀态了,而本來對于他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其實是假裝親自率兵去允吾城與張溫他們彙合,但是實際上确實帶着這些部隊去直接進行斬首行動,憑借項羽的個人實力,是完全能夠直接将張溫、董卓、孫堅給一鍋端掉的。
但是他并沒有選擇這麽做,而是決定繼續讓自己手下的将士去進行比試,在他看來一方面他不想用那麽卑鄙的方式去消滅掉張溫他們幾個,那不是他項羽的作風,同時他也确實還是有些念及之前與他們作爲盟友的情分,這一點看得出來項羽還是帶着他前世貴族的那種高傲性格,不願意偷襲,同時有那麽一點點重感情,甚至是感情用事或者說是婦人之仁。
這一點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是項羽的一個很大的弱點,但其實也是項羽的性格之中顯得十分可愛的一點,他并不完全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他的心其實也是有一些溫度的,是像真正的人那樣有着豐富的感情的,隻不過有些感情在某些時候确實會影響到他的決定與命運。
同時項羽也覺得自己現在處于優勢之中,沒必要去用那麽冒險的方案,他先想辦法将張溫他們穩住,然後對手下的将士進行一番相對公平的挑選,這樣可以選拔出真正有實力的人來,并且也可以緩和軍隊之中的矛盾。
因爲他手下的部隊來源複雜,内部矛盾是肯定存在的,與其讓這些矛盾不斷的積累和發酵,最終在某個他不願意它們爆發的時候爆發出來,還不如說提前就讓這種矛盾以某種方式釋放出來。
既然内部有矛盾,很多人相互之間都不服對方,那麽就給他們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讓他們去靠自己的實力說話,正所謂不打不相識,這樣讓相互之間不服的人真正的打上一場,那麽自然就能夠暫時的分成強弱勝負來了,或許其中還是會有些人不服,但是至少整體矛盾還是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至于要想徹徹底底的解決這種内部矛盾,則顯然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未來項羽手下的部隊成分很可能還會變得更加的複雜,項羽也需要通過試驗去尋找一個更好的将他們融合在一起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