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大哥禁足了,說起來還和你有關!”
朱樉回答了張異的問題:“前陣子老四說漏嘴,把關于你和算學入科舉的事情透露出去,引發嘩變,所以皇兄就罰他禁足了!”
他說完,也覺得有趣,沒心沒肺地笑起來。
張異:……
太子殿下糊塗呀!
他主導算學入科舉這件事,老許已經幫他扛去了責任,隻要老許不承認,縱然外人懷疑,這件事其實也沒有個定論。
沒有定論,他避避風頭過陣子就沒事了。
好家夥,現在把朱棣給禁足了,這不明擺跟人說,朱棣說得沒錯嗎?
不過張異也沒真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隻是笑笑:
“那四殿下一定特别難過!”
他跟幾個殿下玩過,知道這出宮的機會可是朱棣一個人給求來的。
朝天宮雖然是另外一個囚籠,可畢竟還占着新鮮二字。
能呼吸到外邊的空氣,對于幾個皇子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張異已經能夠想象,朱棣在宮裏哭鼻子的情景。
“這老四不講義氣,他在皇宮休息,我們還要出來操練!”
朱樉并不喜歡兵法,更不喜歡操練,不過皇帝下令,常遇春壓着,他隻能抱怨幾句。
“對了!”
他對張異說:
“老四讓我給你帶句話,說這件事他是他疏忽了,讓我代他賠罪!”
張異莞爾,這朱老四似乎并不難相處。
一個皇子願意道歉,這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那還請殿下轉告,就說此事貧道并不放在心上,讓他不用介懷!”
“你們還不給我做功課去?”
常遇春的聲音從房子裏傳出來,朱樉,朱棡和朱橚登時臉色大變。
他們跟着常遇春學習練兵術,内容和其他功臣子弟還不一樣。
常遇春對他有更高的要求,自然也意味着更多的功課。
三人苦着臉,給張異道别。
張異擠眉弄眼,給他們做鬼臉。
“我幫你們收拾他……”
張異用很低的聲音說,還不忘朝常遇春的房間看了一眼。
哈哈哈!
張異的社牛屬性,讓他進一步和幾位皇子拉近距離。
朱樉他們怕常遇春,張異卻不怕。
朱棡給張異豎起大拇指,然後幾人歡快地跑去複習功課。
張異回頭,給大哥說了幾句話。
知道自己還能留在京城一陣子,張宇初也很開心。
幾位皇子被困在一個叫做皇宮的地方,他何嘗不是在龍虎山不得出?
“我去看看常将軍!”
張異跟大哥聊完,朝着常遇春休息的房間去。
房間并沒有關門,他走到門口,就見到常遇春正在默默誦念藥王經。
他房子裏,還有一個簡易的藥王太上的神壇,這是張正常親自開光社壇的。
張異莞爾,從某種程度上說,常遇春确實怕老婆。
藍氏與龍虎山有矛盾,所以隻給他設置了一個佛龛。
這件事常遇春心裏很不滿,所以在朝天宮裏,也多有抱怨。
不過抱怨歸抱怨,他也沒有在這件事上爲難藍氏。
而皇帝讓他在朝天宮教導功臣子弟和皇子學習練兵術之後,在這個休息的小院,他特意讓老張給他設置了藥王太上的神壇。
隻要有空,他就在這裏誦念藥王經,超度冤親債主。
所謂冤情債主,不過是張異随口給常遇春找個支持他活下來的借口。
他發現宗教這種事,你若寄托,福禍難料,可如果隻是當成工具,倒是非常好用。
反正在這個鬼神之說是主流的時代,張異這種無神論的道士,用起這個武器,是毫無敬畏,也十分趁手。
難怪自古以來,神棍都吃得開。
連數百年後的後世,鄰國的元首,都還被神棍忽悠。
張異沒有去打擾常遇春,他發現神壇附近,還有一卷手稿,他随手拿起來一看,驚喜連連。
自己忽悠常遇春寫練兵術的事,不過是随手落子。
可是看了這份稿子,他覺得自己做對了。
如果讓常遇春寫類似孫子之類的兵法,他大概是很難寫出什麽名堂,可是練兵術。
确實,比《紀效新書》确實要好一些,其中關于大兵團作戰和練兵的方法,是爲華夏兵書開啓了另一個方向。
張異不敢說這本兵書對大明一定有多大的作用,可是它依然是華夏的瑰寶。
“多虧了小真人!”
常遇春早就知道張異進來,不過他誦經沒有結束,等做完自己的功課,他起身走到張異身邊:
“若非小真人提點,常某寫不出這本練兵書,哪怕我有心去寫,也不知道從何入手!”
張異回答:
“将軍謙虛了,能寫出來,是因爲将軍肚子裏有貨,貧道不過是給将軍指個方向罷了!
将軍此書已成,可有名字?”
常遇春搖搖頭:
“此書未成,還不曾命名!
若沒有見過《紀效新書》,常某大概還會滿意目前的内容,有《紀效新書》珠玉在前,常某拿出這份東西,太過聘用!
所以我準備多打磨幾年,将内容補充完整。
如果未來我能再上沙場,也許可以多點感悟!
陛下讓我來教導皇子和功臣子弟練兵術,對我而言本身也是一種複習的過程!
也許等這些孩子有所成,我的書也能梳理完成!
至少目前的版本,我并不滿意!”
張異莞爾:
“那小道就等着常将軍書成之日,爲我華夏兵書再添一筆!”
“好說!”
常遇春有些惋惜:
“陛下北行,卻不讓老常我跟着去,有些可惜了,不然我倒是可以回想起許多東西!”
“常将軍,不作死,就不會死!”
張異白了常遇春一眼。
二人閑聊一會,常遇春又和張異聊了一些練兵術的事。
張異練兵不行,忽悠還是可以的。
關于後世的一些軍事訓練的方式,作爲一個僞軍迷,能說的他都說了一些。
關于體能訓練部分,常遇春表示認同。
時代是在進步的,不能說任何東西都是古不如今,可絕大部分的領域,後世都比前世先進,這點沒毛病。
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也差不多……
它們也許不是最好的方案,但肯定是最平衡的方案。
張異并不是将軍,他分不出誰好誰壞,但說給常遇春聽,對方卻能分辨、取舍……
“你這些法子倒是不錯,明天我先拉那些小崽子出去拉練一番……”
老常說得興奮,可是目前在校場休息的功臣子弟,大熱天的,卻莫名打了一個寒顫。
……
皇帝遠行,各種準備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幾日後,中書省終于敲定方案,并且通知了各地州府,朱元璋即将過境的消息。
整個帝國,甚至大明的戰線,都要爲這次皇帝的出行做出改變。
徐達回守,那些剛剛歸順大明的州府的縣令,知府……
都戰戰兢兢地等待皇帝到來。
終于,到了皇帝出行的日子。
百官護持,太子送行。
“朕這天下,就交給你了!”
朱元璋回頭,對小小的朱标說道。
朱标低下頭,道了一聲:
“兒臣替父皇守着,等父皇回歸!”
朱元璋又轉向李善長,對他說:
“李先生,你是朕的宰相,也是太子的宰相,我不在朝中,太子就是朕的代表!
太子年幼,還望李先生多教導他,如何成爲一個好君王!
拜托了!”
“陛下,您言重了!”
李善長大驚,顯得誠惶誠恐:
“臣本來反對陛下北行,但陛下有陛下的道理。
如今陛下不在國都,臣自然要以太子馬首是瞻,不提太子殿下的身份,就是他本人也是老臣看着長大的……”
老朱滿意點頭,他對李善長雖有一些争執,但從情感上來說,李善長也是他信任的人。
“好,那朕就可以北上!”
朱元璋上了車辇,車隊開始動起來。
“恭送父皇!”
“恭送陛下!”
在太子朱标的帶領下,百官跪伏,遠送皇帝離開。
而另一邊,清心觀。
張異兄弟二人沒有資格送行,隻能遠遠朝着城門的方向,與父親拜别。
“常叔叔入大都督府了!”張宇初說道:
“以後常将軍的練兵,就不是天天了,改成三天一次……”
與皇帝離開幾乎同時發生的一件事,就是朱元璋将常遇春封爲大都督,正式掌管天下兵事。
朱元璋大概也希望,他離開的時候,南京依然有人坐鎮軍方。
有他坐鎮,才是朱元璋放心離開的最大的保障。
張異點點頭,老朱這樣做,确實是萬無一失。
雖然從一個醫者的角度,他不認爲常遇春現在上崗是個好主意,但他又不是皇帝,也決定不了任何事情。
朱元璋不在,這個城市似乎一下子缺少了主心骨。
總覺得城市少了點什麽?
不過,這一切和他這個屁民無關。
老張和鄧仲修都不在,朝天宮他覺得也沒什麽理由留下。
張宇初要修行,以天師嫡傳的身份鎮守朝天宮,張異跟老哥告别之後,就回清心觀去了。
不過路上,他卻是遇上了熟人。
“張異!”
孔讷認出張異的小驢車,趕緊叫住他。
“怎麽了?
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這是要去哪?”
孔讷的臉色漲紅,這小子說話就沒有不怼人的,他深吸一口氣道:
“赴宴。沈老爺的宴,你去不去?”
“沈萬三?”
張異有日子沒有見過那個老家夥了,他掀起震驚天下的楊憲案,張異也有耳聞。
今天是沈萬三在設宴呀。
“陳珂念了你許久,我找個理由給你圓過去了!”
張異一想,陳珂這邊的關系還是有維護一下的,跟老陌說了一聲,讓他跟着馬車。
他麻利地換了脫去道袍,裏邊還穿着俗服。
孔讷:……
合着這小子是時時刻刻準備換裝出去玩呀?
這正好,兩人一起,朝着醉仙樓去。
到了地方,張異麻溜地下車,大喊:
“少爺,您請!”
孔讷給了他一個白眼,這貨入戲真快。
主仆二人上樓,進入雅間。
陳珂見到張異,大喊:
“喲吼,稀客……
張小友,你最近架子可是比你家少爺都大,有日子沒見你了!”
陳珂永遠對誰都是客客氣氣,見到張異也沒有拿架子。
張異想起孔讷的說辭,笑道:
“陳老爺,您就别逗我了,我可是大病初愈,好不容易才緩過來!
要不是少爺,恐怕您是再也見不到我了!”
“是你洪福齊天,既然好了,自是要慶祝慶祝……
來人,給張兄弟上……一杯開水……”
“哈哈哈!”
雅座裏的人,沒心沒肺地笑起來。
張異老臉一紅,他喝開水的形象,算是深入人心了。
不過随着藥王太上信仰的流行,喝開水作爲藥王太上的标志之一,加上朝廷的開水令,
這喝開水的習慣,已經逐漸流傳開來。
一些官員和富戶之家,也主動将水燒來喝。
小二給張異倒上涼白開,張異對沈萬三說:
“上次見到長者,長者還愁眉苦臉,如今紅光滿面,想來災劫已經過去!”
“托李相的福……托李相的福呀!”
沈萬三顯然已經喝了一些酒,面色潮紅,說起這件事,他還有些得意……
李相,楊憲案背後是李善長推動的?
張異聽到這個答案,感覺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沈兄,慎言!
你醉了!”
陳珂拍了拍沈萬三,沈萬三才覺得自己說多了。
他做了個噤聲的動作,衆人心知肚明。
……
被沈萬三感謝的中書省左相,李善長。
此時正安坐書房。
他的眼前,是自己的心腹胡惟庸。
書房的門半掩,卻剛好将二人和外邊隔絕起來,又不會覺察不到别人靠近。
這是大明的高官們,長期和檢校鬥争下來,找到的應付監視的手段。
“皇上走了,太子監國,但咱們辦事就容易了許多!
你若想處置那個孩子,最好就在最近辦了,等皇帝回來,可沒有那麽容易!”
李善長囑咐胡惟庸,
朱元璋在和不在,對于這座城市的影響是巨大的。
隻要他在,百官做事心頭總是壓着一座山,做事都畏畏縮縮。
可是他一走,所有人的仿佛都松了一口氣。
胡惟庸笑道:
“下官聽傳言,那孩子似乎跟劉基說過,隻要陛下在,所有官員想要做事,都會想想陛下會不會因爲一件小事,要了他的命!
如今陛下不在了,下官也該讓那小子見識見識!
什麽叫官字兩張口!”
胡惟庸壓抑了許久的仇恨,從眼睛中迸發出來。
隻有在李善長面前,他才不會掩飾自己心頭的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