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大概猜到皇帝想做什麽,隻是他實在不敢相信。
朱元璋是什麽性子,他們這些老臣大概是理解的。
也是因爲認知問題,他才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猜測。
“有人告訴朕,不能将所有人都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人性不可測,善惡一念間。
你劉基能守得住本心,是因爲你有你自己的理想抱負,也有伱的底氣。
可許多人,他們手握權力,卻還得不到體面的時候,就有可能出問題。
也許缺的東西,會自己會用權力,從國家的國庫裏拿。
也許會因爲自己沒有,所以在别人送過來的時候,守不住自己的本心!
這人呐,可不能都将他們當成你劉基,
就算人人都是你劉基,朕也不能隻欺負這部分人。
你劉基都過成這樣,所以朕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劉伯溫默然,朱元璋能主動想到這些,他很震驚。
老朱是個好皇帝,但從來不是一個好上司。
包括現在的話,其實核心的思想也很明确,他并非因爲其他原因變得突然大方,而同樣是在權衡利弊。
如果官員得不到體面,那就會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換來體面。
這最終還是會傷害到國家利益,而且還将官場的風氣帶壞。
這世界上有一心爲公的聖人,也有隻爲升官發财的惡人。
但大多數人,無非普通人罷了。
有個不錯的生活,能維持讀書人的期待,再加上嚴刑律法的震懾,他們就會考慮到犯罪的性價比。
這不是憐憫不憐憫的問題,這就是一道算學題。
如果按照朱元璋以前定的标準,可能那些本不應該貪墨的官員,會有五成,八成因爲不體面而貪墨,
而給他們相對的體面之後,這些人會變成三成、五成。
如果官場八人都在貪,那剩下的兩個人就是異類。
在這種氛圍之下,所有人都會沉淪下去。
“當然,既然朕願意給他們體面,那如果再伸手動了國家的利益,就不用怪朕心狠無情!
這國家難,朕如果财政寬裕,朕也願意多給一點!
可如今天下的情況你也知道,這些多出來的部分,也算是朕從别的地方割出來的……”
朱元璋還有些肉疼,不過想通一件事後,這筆錢出得倒不是這麽難受了。
關于他以前想給宗室的部分,老朱就算爲了天下,也絕不可能這麽大方了。
不過好在他現在兒子還少,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他繼續說:
“你有監察百官的責任,回頭你寫份密奏給朕!
關于大明底層官員的生活情況,朕要他們的詳細資料!
他們的消費幾何?幾天吃頓肉?居所、衣裝、出行……
這些東西都給朕記錄好!
朕将這件事交給别人不放心,唯你最好!
你給朕把這件事辦好了,記住!”
劉基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之色,朱元璋主動去關心那些底層官員的生活,
是陛下難得的慈悲。
這天下定下來了,天下士子也該跟陛下一起瓜分得天下的利益。
朱元璋至少給他們表現出足夠的善意,
這份善意,也該被士子們感受到。
他将皇帝送出門後,就站在門邊自言自語:
“最近陛下很喜歡微服出巡嗎?章溢家一次,老夫這裏也是……
不對,這陛下本不應如此,尤其是今日之事,陛下将我叫到宮裏也是一樣的!
所以……
陛下是去了别處,然後才來我這裏的。
且,陛下說有人,那人究竟是誰?
真的是那位傳說中的高道張三豐麽?”
劉伯溫想不出一個答案,但他至少明白過來。
有個人能給朱元璋出謀劃策,甚至能得到他毫無保留的信任。
他甚至能改變朱元璋的本心,讓朱元璋做出他們這些老臣子都不曾期待的違反常識的事。
這個人在陛下心中很重要,且能力非常高。
“此等人才,陛下卻隻把他當謀士用!
這并不符合陛下的性子,他但凡有可能,肯定會把這個人提拔起來。
除非對方有陛下也無可奈何的身份,對方是個方外之人。”
劉伯溫默然,朱元璋對僧道的打壓,他是看在眼裏的。
能讓老朱如此服服帖帖的高人,那人從某種程度上說,手段已經超過了自己這些跟在老朱身邊的老人。
皇帝是什麽性子,劉伯溫見證過。
在他面前擺什麽高人架子,那是不行的。
前邊就有人不願意懷念前朝,不願意侍奉老朱,人家找了個由頭出家隐居,都被老朱給從山裏抓出來。
宋濂幹過的那一套,對付元朝的皇帝可以。
大明的皇帝,是萬萬不行。
加上最近道門隐約有中興的趨勢,劉基對那位高人的身份越發确定。
是不是張三豐他不确定,但至少肯定是個道士。
“等等,不會是他吧?”
劉基腦海中閃過一個小小的身影,但他覺得太過荒唐,所以這個念頭終究一閃而逝。
第二日。
大明官場,一場轟轟烈烈的調研活動開始。
禦史台的禦史們,召見低階官員,詳細詢問他們的基本情況。
雖然上邊的人什麽都不說,可是能當官的,有幾個人是傻子?
他們從這些蛛絲馬迹上隐約知道,皇帝要給他們漲俸祿了。
按照老朱還是吳王的時候定下來的俸祿,這些官員們的日子過得實在不太好。
相比起皇權不下省,你們下邊官員自己折騰,隻要給老子把稅交上來就行的蒙古人,那些在蒙古人手下當過官的官員們是能體會到自己收入的斷崖式下跌。
下跌的原因,自然是當官的沒辦法跟前朝那麽無法無天。
但就算是合法收入那部分,他們也是減少的。
如今天下定了,皇帝體恤他們的艱難,那自然是好事。
一時間,應天府裏,都是百官贊譽皇帝的聲音。
這些聲音,自然通過檢校的路子,傳到朱元璋耳中。
檢校不比後世錦衣衛,人數也好,權限也好,都遠遠比不上。
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哪個官員府邸裏都能放一個檢校。
甚至三品官員中,也不是每家每戶他都能安排上人。
不過老朱讓檢校經營市井的生意,并從中探索傳播權和其他一些東西後,檢校其實也是擴招的。
有大量的編外人員出現在市井,也給朱元璋提供了另外一種情報。
從買肉的屠夫、酒樓的小二、秦淮河的姑娘、書局的夥計……
這些人的信息是零碎的,可是彙總到事實上負責檢校的朱标手裏,就能變成一份有用的情報。
哪些官員能吃上肉,哪些官員連肉攤都沒來過,哪些官員偷摸着去找姑娘,又有哪些人将家裏的東西拿去典當。
朱元璋是一個固執的人,但談不上剛愎自用。
張異說的話他不一定會認同,可他還是會用時間去驗證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張異給他提供的,是一個他從來沒有想過的看問題的視角。
最終做決定的還是他自己!
“難怪有人懷念前朝,尤其是那些讀書人!
跟蒙古人給他們的好處相比,朕确實顯得摳門了!
不過有些東西朕能給,有些事真不能!
大明不比南宋,有大量的商業稅能支持他們的高俸祿,同樣的,朕也不可能像蒙古皇帝一般隻管收的上稅,就不顧他們肆意妄爲!
體面,朕給了!
如果他們不想體面,朕會幫他們體面。”
老朱放下手中的密奏,對朱标諄諄教導。
“陛下,李大人,楊大人和劉大人求見……”
“讓他們進來!”
在皇帝的命令下,李善長,楊憲和劉基三人進入禦書房。
随行的還有戶部,吏部幾位尚書。
“臣等見過陛下,見過太子殿下!”
行禮之後,朱元璋道:
“劉基,朕讓你做的事,你做了嗎?”
劉基趕緊呈上一份奏疏,老朱又問李善長:
“中書省這邊,又是什麽意見?”
李善長給戶部尚書朱昭使了個眼色,朱昭也呈了一份提議上去。
朱元璋先是查看了劉伯溫的奏疏。
“朕倒是沒想到,因爲【禮】這一字,官員的硬性開支如此多!
這筆開支,應當朝廷予以部分補貼,不該讓官員承擔……”
朱元璋一開口,李善長等人愣了,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朝廷補貼官員置裝費,這對于低階官員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
朝服,公服,常服……
官員别的不說,春秋各三套的服裝的置裝費,對于低階官員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他林林總總,還有不少硬性開支。
朱元璋大筆一揮,将這些開支以最低的标準,給官員們包圓了。
這其實也等于變相給官員們增加了俸祿。
以老朱大家長的性子,讓他自己發錢那是很難的,不過能解決一部分,也算是功德無量。
劉伯溫籲了一口氣,皇帝這麽做就已經超出他的預期了。
如果在俸祿上能漲一點,那是更好的。
作爲一個打工人,劉伯溫身後站的是無數的低階官員的期盼!
朱元璋将劉伯溫的奏疏放在一邊,再看李善長和楊憲這份由戶部和中書省出具的奏疏。
戶部尚書朱昭的提議和中書省的建議,讓老朱覺得頗爲玩味。
如果張異不說,這份提議朱元璋大概也會允許下來,隻是那天張異的隻言片語,讓老朱警戒起來。
“爾等對俸祿的要求不高?”
朱元璋饒有興趣的看着朱昭,朱昭回答:
“陛下,不是臣等要求不高,而是這财政确實吃緊!
臣等苦一苦,百姓就多點實惠,前方的将士就多點口糧……”
朱昭一番話應對如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毫無毛病。
老朱又将中書省的奏疏看了一眼說:
“那将舉人,秀才這些人的優待?”
李善長道:
“陛下,朱大人說的是一個道理,可畢竟這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大明能給出來的俸祿已經極低了,若再不從其他地方找補,這民心不可用!
臣覺得,舍一點微不足道的特權,換取朝廷的開支節儉!
這既能安撫民心,也能得到好處!
微臣……”
“哼!”
朱元璋一派掌,李善長的話停在半空中落不下了。
“前朝不見此規制,不但蒙古人沒有,盛唐之時也沒有!
此事作罷!
安有用未來之權柄兌換此時之小利,這件事朕暫時不考慮了!
還是商讨一下官員俸祿的問題!
朕決定了,咱們大明的官員俸祿,以從前定下的規制基礎上,漲三成!
部分開支,由朝廷補貼!
如今朝廷缺錢,可暫時委屈一下大家,等十年二十年後,若天下财政好轉,朕會酌情考慮增加官員俸祿!
爾等既然要以身作則,
原則上,低階官員多一些,一品大員,相對少些!”
不拘哪個派系,李善長,劉伯溫和楊憲的的臉色都談不上好。
雖然皇帝給他們加薪了,但他們最想要的東西卻失去了。
李善長無奈,隻能領頭拜謝。
劉伯溫楊憲等人跟着謝恩,轉身離去。
“加了俸祿,但諸位大人卻沒有想象中高興!”
朱标等李善長他們走了,才開口詢問。
朱元璋道:
“因爲他們最想要的東西,朕沒給!”
“是關于提升讀書人地位的建議?”
朱标看過那份奏疏,也知道李善長等人的意思。
那份奏疏,是得到包括李善長,楊憲和劉伯溫三方都認可的,算是跨越了黨争,是屬于讀書人的共同利益。
如果沒有朝天宮一行,張異無意提醒皇帝。
朱元璋大概率是要同意這份奏疏的執行的。
因爲提高讀書人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也符合皇帝的利益。
經過蒙古人百年的統治,皇帝有義務要将漢人的文化重新提振起來,這些任務很大程度上就落在讀書人身上。
加上比起前元,朝廷能給出來待遇實在談不上多好。
那從别的地方去補償讀書人,提高讀書人的積極性是自然而然的。
朱元璋恨的是官,但并非連帶着儒家的士子都恨上……
各種考量下來,用類似見官不拜、免除徭役、減免賦稅和一些法律上的優待去鼓勵别人讀書,爲朝廷效力,
這是很劃算的買賣!
如果沒有張異那張臭嘴提醒朱元璋的話,一切都很完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