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母雞喝了沒什麽異狀,這才又喂了一點給小鹿。
呦呦似乎很喜歡這水,一口氣喝光不說,還一個勁兒舔舐碗底。
“好了好了。”櫻寶将碗拿開,摸摸小鹿腦袋,又從洞府取出一些豆苗添在食槽裏。
說也奇怪,明明這些東西都是洞府裏的,自己可以随時取用,但洞頂那些五鼎芝卻取不到。
櫻寶閉眼凝神,試着從瞳孔池裏取水,結果真的取了出來。
看着陶碗裏的水,她若有所思。
是不是說,隻要自己夠到洞頂一次,以後便能采取自如?
有這個可能。
就像發光體頂部,自己沒上去前,根本不知道上頭有啥,也接觸不到上面的任何東西。
但現在就可以将發光體頂部的任何東西拿出來。
轉念一想,發光體内部那本書,是不是也能随意取出來觀看?
不知什麽原因。她都好長時間沒能進入發光體内部看那本書了,也不知後續如何。
櫻寶凝神靜氣,試圖用意識進入發光體内部,結果還是不行。
算了,就這樣吧。
想必自己沒觸及到書裏重要人物,又或者現在女主與女配們的劇情跟自己無關,所以那本書便不會展示給她看。
不看就不看,眼不見心不煩自己反倒輕松,可以安穩過日子。
三月底,東陳村的村民們更忙碌了。
不僅金耳開始分株,棉花也陸續種植下去。
匪患時,幸虧櫻寶将村民存放在姜家的棉籽都收進洞府,那些棉籽才得以保存,否則今年東村人可沒有棉種下地。
這日從學堂回來,就見春娘笑着沖她招手:“寶兒快來看,咱家的小雞要出殼了。”
櫻寶趕緊跑過去觀看。
隻見一隻蛋殼上被啄了一個小洞,小雞仔在裏頭不時用尖嘴敲兩下。
最後蛋殼上的洞越來越大,終于破殼了,一隻濕漉漉的小雞從蛋殼裏掙紮出來。
春娘趕緊将這隻小雞塞進母雞肚子下,讓母雞将小崽兒的羽毛捂幹。
“還有幾隻雞蛋也快破了,頂多半個時辰也能破殼。”
春娘拿來一個舊棉被:“等雞崽兒都出來,先放棉被下捂着,第二天母雞才能帶崽兒下地覓食。”
櫻寶眨眨眼,“這麽多雞崽兒,母雞能帶的過來嗎?”
阿娘在每個雞窩都放了三十多個雞蛋,如果都孵出來,那得是一大群,一隻母雞肚皮下可蹲不下三十多隻小雞,晚上若得不到暖護,估計得凍死不少。
春娘笑道:“等都出窩了,你唐婆婆會帶隻公雞過來,到時候就給小雞分窩。”
“用公雞怎麽分窩?”櫻寶好奇。“公雞會帶雞崽兒嗎?”
春娘:“當然會,公雞可護崽了。隻要給公雞蒙上眼,在它肚皮底下塞一些小雞,等一夜過後,第二天它就像母雞那樣帶小雞覓食了。”
還能這樣?
櫻寶更好奇了,“唐婆婆爲啥不用母雞分窩啊?”那樣多省事兒。
“她家隻剩一隻公雞,剛買的母雞還不念家,不能給它們帶,否則小雞就會被母雞啄死。”
春娘又查看另兩隻母雞肚皮下雞蛋,見也有幾隻破殼的,身上毛毛都已經悟幹,毛茸茸一團很是可愛。
“等明日,這些雞蛋都得出殼,回頭你問問溫夫人家的奶嬷嬷,給她留的雞崽兒是咱家幫着養,還是她拿回去自己養。”
“嗯。”櫻寶應一聲,“下午我就去說。”
小武噔噔噔跑回來,一頭一臉的汗,他身後還跟着夾着書包的哥哥姜傑。
春娘見兒女們都回來,便去竈房裝飯。
“阿爹又不回來吃飯?”櫻寶洗了手幫忙端碗拿筷子。
“你爹今日被西村村正請去了,估計他們得留飯。”自從丈夫當了村正,也更忙了,不是去鎮上就是被請去各村,連自家的地都顧不上種。
好在有哥哥與侄兒們幫忙,村裏人也會搭把手,自家的農事才沒被耽擱。
櫻寶與阿娘弟弟圍着飯桌坐下吃飯。
今日春娘做了三菜一湯,有韭菜炒雞蛋,豆腐燴蒜苔,一碟涼拌蒜蓉胡瓜,還有一碗青菜湯。
如今菜園子裏的菜陸續長大結果,像胡蒜,胡蔥,胡瓜,香瓜等,都像雨後春筍般抽條起來,簡直能驚掉人下巴。
别人家的瓜秧子剛長出一尺長,自家的各種瓜都已經開花并結果。
連菜園子邊種的葫蘆都攀藤開花,一個個小葫蘆像小吊墜一樣,吊在竹籬笆上,引得好多孩子想去摘,都被徐坤喝止。
春娘瞟一眼小閨女,到底沒問出聲。
菜園子裏的那些菜都是小閨女抽空打理,連果林那邊的活兒也是她帶兩弟弟去做,所以這些真的與閨女有關?
今兒王二嬸還在自己跟前嘀咕,說什麽不愧是小仙童,種的東西都跟大家不一樣。還開口跟春娘讨要兩把青菜,說是回去熬湯喝能治病。
春娘也是無語,但無法反駁。
王二嬸說的一點沒錯,自己一家确實沒生過病,包括小傑小武兩個。
人家孩子不時流鼻涕發熱發寒的,整日黃鼻涕糊得滿臉都是,她家孩子卻一次都沒有。
即便偶爾打次噴嚏咳嗽兩聲,也很快就好。
包括孩子爺爺奶奶,這幾年都沒見他們咳喘過一次。往年可不這樣,老爺子愛抽旱煙,一到冬季就咳喘個不停,自從櫻寶到了家裏,所有人似乎都越來越康健。
吃完飯,春娘攆閨女與兒子趕緊去歇息,下午好去學堂,自己收拾了碗筷就出了門。
那菜園子不能全讓閨女拾掇,自己也得去松松土除除草,省的别人說閑話,說這些菜都是因爲小閨女的神通。
還有果園子那邊,自己也得常去澆澆水施施肥。
春娘走進果林,就見自家那些果樹結滿果子。
明明剛四月,杏樹、桃樹、梨樹、蘋果樹上的小果子密密匝匝挂滿枝頭,數都數不清。
這要是等到果子成熟,還不把樹枝累折?
春娘在果林轉了一圈又去葡萄園子瞧了瞧。
老天!她不過幾天沒來,葡萄藤已經爬到剛插的竹架上,郁郁蔥蔥一片。
再去胡椒園看了看,胡椒苗已經成爲胡椒藤,長得比葡萄藤更繁榮。
怪不得幾個婦人一直跟她提插釺胡椒的事,原來她們一直都在關注自家胡椒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