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蒐之際,高句麗拒絕來使。
被打痛了的高句麗,莫離支錢蓋蘇文極爲惱怒,卻不能抽調兵力反攻。
新羅王金勝曼,碩果僅存的聖骨,做事卻透着三分狠氣,令金庾信率軍,打到了高句麗母城(城名)。
同時,老将阏川奇兵突起,擊破百濟東部進乃郡,兵鋒遙指泗沘城。
高句麗看起來體量最大,可需要駐守的地區也不少,再加上高延壽他們十五萬兵馬盡敗,已經沒有能力進攻了。
按正常說,大唐放回了幾萬人,應該能稍解兵力匮乏之苦。
可是,恰恰是這些被放回來的敗兵,軍心渙散不說,還把所到之處的士氣給拖得低迷,依着錢蓋蘇文的脾氣,真想将他們全部沉大同江裏。
可是,不能啊!
錢蓋蘇文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他們各自遣返原籍,轉爲民籍,永不征召入軍中。
心高氣傲的錢蓋蘇文挨了大唐一通暴揍,再讓他朝貢,不要臉的嗎?
當然,高句麗有一些比丘僧在長安修行,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些大蒐的盛況。
朝鮮三國的佛門,都有比丘僧在長安修行,但新羅的比丘僧較爲出名一些。
倭國的佛法,起初是從百濟傳過去的,原因當然是海航抗風浪的能力不足,即便東漢時期倭國就有使者入朝讨封,也還是與百濟往來更便利一些。
消息傳回高句麗時,錢蓋蘇文沉默了許久。
至少,在他這一輩,是沒有希望奪回遼東之地了。
哎,隻盼着娃兒錢男生他們能穩住高句麗,待到中原亂起時,說不定能有點希望。
突厥,車鼻部,沒得到天可汗承認的乙注車鼻可汗阿史那斛勃,在呼嘯的寒風竟然出了一身冷汗。
特勤阿史那沙缽羅帶回的消息,大唐兵強馬壯,正厲兵秣馬,拔刀四顧。
天可汗他對突厥有偏見啊!
爲什麽之前能封阿史那思摩那個血統不正的家夥爲乙彌泥孰侯利苾可汗,就不能順勢冊封阿史那斛勃爲可汗!
何其不公啊!
阿史那斛勃的長子阿史那羯漫陀眸子裏滿是憂慮:“父親,大唐堅持要你入長安才封可汗,可我擔心,萬一你被扣在長安城,突厥怎麽辦?”
其實也不能說是突厥,隻是突厥的殘部。
如執失部就已經以大唐人自居,執失思力也在大唐朝廷中身居高位,絕不會再自認突厥人。
随着昆明池大蒐,大唐的四鄰安靜了許多,唯有龜茲伊邏盧城内,俟利發诃黎布失畢惴惴不安。
對于西域,阿史那杜爾比侯君集熟悉得多,路上也不曾等候仆從軍,前鋒已經抵達西州高昌縣!
按說,冬天冷了不是?
整個西域,夏炎熱、冬幹冷,卻少霜雪,大唐昆山道若要進攻,并無太大障礙。
焉耆王薛婆阿那支,聞大唐先鋒抵達西州,連抵抗的心思都沒有,率二千軍西逃,竄入龜茲,請爲龜茲東城駐守。
阿史那杜爾兵鋒驟轉,打下西突厥處月部、處密部。
處密部倒沒什麽好說的,真正值得細說的是處月部。
處月部因爲後期翻譯的問題,書寫爲“朱邪”,又因地處沙陀大碛,亦稱沙陀。
唐朝末年,提沙陀兵助朝廷滅黃巢的李克用,及建立後唐的李存勖、建立後晉的石敬瑭、建立後漢的劉知遠、北漢劉崇都是沙陀人。
西域大震。
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一時不敢輕舉妄動,隻能暗戳戳地給龜茲支援。
東城方寸地,鐵勒十三部吆喝圍攻,十萬兵馬,豈是區區二千人能相抗的?
薛婆阿那支極力反抗,卻仍舊爲藥羅葛·婆閏所擒,被阿史那杜爾當場曆數罪狀,斬立決。
按大唐慣例,擒敵酋首,不是應當送回太廟獻俘嗎?
道理是沒錯的,可焉耆俟利發,大唐隻認郭孝恪送回長安的龍突騎支,薛婆阿那支的地位大唐從來沒認可過,故隻能當盜賊處置。
同時,阿史那杜爾尋到龍突騎支同族先那準,立他爲焉耆王。
爲什麽不如西州一般,直接劃州縣,盡歸大唐直接管轄?
兩地的基礎是不一樣的。
高昌故地本就胡漢混雜,有直接置州縣的基礎;
焉耆之民,胡人爲主,直接設置州縣他們接受不了,還是得立藩國,大唐再于其地置軍。
簡而言之就是,大唐允許各藩國的存在,也沒興趣管那些雞毛蒜皮的事,但整條絲綢之路,必須控制在大唐箭矢所及!
龜茲震驚,多地守将棄城而逃。
與此同時,龜茲的兵馬,加上西突厥援助的兵馬,總數已達五萬。
阿史那杜爾駐軍積石——這個地名重複得真多,遣左骁衛中郎将樊勝、伊州刺史韓威率千騎爲前鋒,右骁衛将軍曹繼叔率府兵萬人及二萬仆從軍随後。
飛騎所部,陸續在二部前後,與遊奕共爲哨探。
多褐城,龜茲王诃黎布失畢、丞相那利、大将羯獵颠率五萬人馬,浩浩蕩蕩而行。
“唐将狂妄,區區千騎也敢出戰。令,大軍全力追擊!”
诃黎布失畢心頭大喜,揮舞馬鞭叫嚣。
全力對抗阿史那杜爾,他肯定是沒有把握的,可區區千騎,難道還吃不下?
别說打,壓都能壓死他!
如果領軍的是其他唐将,诃黎布失畢還會顧忌一下,可誰讓對面是韓威?
韓威嘢,在松州與吐蕃交手失利的都督嘢!
哈哈,大唐是無人可用了嗎?
殊不知,阿史那杜爾遣韓威出戰,看中的正是其敗績。
面對敗軍之将,除開天性謹慎之人,多少都會有些輕敵的。
殊不知,當年的松州之戰,韓威之敗在于輕視,城池卻未有失,兵馬也數量不足。
要不然,他還能遷伊州刺史?
“退後一舍!”韓威下令。
一舍,三十裏,成語“退避三舍”就是指九十裏。
當然,春秋的裏與唐朝的裏,距離是有差别的。
樊勝略有不甘,想突他一家夥,奈何看到熱氣球吊籃的旗幟,隻能作罷,擺手讓人揮動太平旗指引後撤,一時間黃袍翻飛。
鳳凰旗、飛黃旗、吉利旗、咒旗、太平旗,爲左右骁衛執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