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風還是那麽熾熱,泥土還是那麽燙腳,知了還是那麽聒噪。
玄武門外,京苑總監的部田中,泥土盡數被翻起,野草被堆積到一處,曝曬小半日之後付之一炬,滾滾濃煙沖天而起。
即便是司農寺所屬,燃燒大堆的野草也需要報備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煙霧,有着濃重的意義,烽煙了解一下。
當然,烽煙裏加了料,色澤與尋常煙色迥異,等閑不會看錯的。
但是,非要有人拿着焚燒野草的煙霧當烽煙呢?
這世上,從來不乏趙高,白狗偷吃、黑狗當災的事屢見不鮮,别以爲貞觀朝大風氣向好就沒這惡心事了。
就連李治知道此事也滿眼的驚愕。
大唐的忠武将軍加司農少卿,竟如此謹慎嗎?
在喜鵲喳喳叫着,盤旋落地,呼朋喚友,盡享這一場饕餮盛宴。
各種小型鳥類漸至,叽叽喳喳聲彙聚成美妙的樂章,看得敦化坊學生們心曠神怡。
雖然想歡呼雀躍,卻怕驚擾了鳥雀,陳利儉他們面容上滿是笑意。
李守因撇了撇嘴,彎腰撿起一塊石頭,狠狠地砸向部田,頓時鳥雀驚飛。
陳利儉勃然大怒,伸手搡了一把李守因,卻沒推得動。
哪怕是庶子,李守因也多少練過家傳武藝,不是陳利儉這種早就沒了傳承的散落支脈能比拟。
李守因咆哮,掄着拳頭就要朝陳利儉面門砸去,卻聽得範铮鼻孔裏一聲冷哼,隻能悻悻作罷。
阿耶在範铮面前尚且謙恭有禮,李守因自然不敢炸刺。
何況,範铮決定了自己的去留,不呆在敦化坊,回去看阿娘的臉色麽?
庶子得稱呼阿耶的正妻爲阿娘,自己的生母卻是阿姨。
阿姨一詞,于唐有二意。
一爲妻的姐妹,見《楊太真外傳》;
二爲庶母,見《金華子雜編》。
“好端端的,你非得去禍害鳥雀?”範铮明确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李守因龇牙:“世叔卻是冤枉我了。我家耶耶人稱鳥賊,就是因爲射獵鳥獸而起,家傳的技藝罷了。”
别說,還真有幾分道理,就是李客師的錯。
範铮哼了一聲:“部田新耕,蟲、卵顯形,正利于鳥雀覓食,也能使田間少一些蟲害,你卻不曉事!再如此,退回李氏。”
李守因無奈應下,心頭卻不怎麽服氣。
咋,部田的蟲卵清除幹淨了,常田中的蟲豸就不會爬過來了?
湯儀典過來行禮參見,同時帶了兩名性格溫順的蕃戶,備運車拉了一車的小鋤頭過來。
範铮喝道:“這是京苑總監丞,還不速速行禮。”
陳利儉帶着一幹同窗,叉手行禮:“敦化坊學生陳利儉等見過官人。”
獨有李守因,抱臂在一旁冷笑,顯然不屑一顧。
範铮的面色陰了下來:“怎麽,區區從七品下監丞,不入你李公子法眼?”
李守因眼中閃過一絲倨傲:“我阿耶,殿中省尚辇奉禦,從五品上!”
“伱阿耶是奉禦,與你何幹?難不成你以爲自己也是奉禦了?論資蔭,從五品子,以從八品下叙,還是散官,你在職事官面前倨傲個啥?”
“哦,忘了啊,資蔭還輪不到你,嫡子李守真才能蔭官。所以,你拿什麽倨傲?”
範铮言辭如刀,刀刀紮心,刺激得李守因伏地大哭。
沒得嫡子的命,一身嫡子的病,李楷家婆娘沒把他扔井裏已經很大度了。
湯儀典笑眯眯地擺手,示意自己不介意。
币寶才會不介意喲!
要不是惹不起,湯儀典能上去給他正反八個耳巴子,不對稱都不行!
還得是上官,絲毫不讓,罵得他哭,爽快!
坊學生們面無表情地排隊,從備運車上領小鋤頭——萬一笑出來可不太好看。
鋤頭大緻可分爲三類:大面積淺挖的闆鋤,除草、刮地表的薅鋤,小面積深挖的條鋤。
精擅奉承之術的湯儀典,安排的當然都是輕薄的薅鋤。
一些坊學生好歹爲家裏打理過兩畦菜地,但更多的是從來沒接觸過農活,隻能耐着性子聽蕃戶講解技巧與注意事項。
最重要的一條:不得持薅鋤打鬧!
郦正義與糜斐手持戒尺,在外圍警戒着,時不時斥責兩句,誰有打鬧迹象,過去就是兩戒尺。
沒轍,帶坊學生出來,山長、先生是要承擔責任的,真以爲爲人師表那麽簡單?
不同于官奴、蕃戶們的汗流浃背,坊學生的活是輕松惬意的,僅僅是讓他們體會生存的艱辛而已。
李守因抹了眼淚,領了一把薅鋤獨自立于田地一角,有一下沒一下地刮着地皮。
真是刮地皮,那鋤刃連泥巴都沒沾上。
脾氣耿直的郦正義想張嘴訓斥,卻被範铮止住了。
張馳有度,再打壓下去,李守因說不定真崩潰了,以他那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出身條件,能摸一下薅鋤都是一種進步。
即便陳利儉他們沒什麽勞作強度,看到官奴與蕃戶疲憊不堪的樣子,還是很有觸動。
範铮指了指官奴與蕃戶,當着坊學生詠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知道農夫的辛苦,就應珍惜糧食的來之不易,在家中用膳不要浪費,有機會爲官吏也體恤一下民間疾苦。”
至于《憫農》的作者李紳,作這組詩時血尚未冷,後來爲了前程撞入牛李黨争,良心,大約獻祭了。
多少熱血男兒,最終昧了良心。
糜斐與郦正義尚未開口,湯儀典已經擊掌而賀:“上官之作,朗朗上口,通俗質樸,悲天憫人之意真摯感人!”
湯儀典的話,罕見的沒有奉承,隻說實話。
旁邊的蕃戶,已經将這首詩口口相傳開了,這便是明證。
這個時期,能讓不識字的小民記住的詩,真不多。
何況,這首詩,說的還就是他們這些苦哈哈的。
糜斐與郦正義對視一眼,無可奈何地笑了。
該說的話全部讓湯儀典說了。
待到用膳時,才是坊學生吃苦的重點。
家境不是太好的,倒是對粗食、肥肉沒什麽感覺,大口食用着;
如李守因等人,是沒法下口的,勉強不得。
貧不學儉,富不學奢,蓋其自然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