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南京城内卻熱鬧非凡,今年又是一次科舉年,整個東南能夠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齊聚南京,準備參加今年的科舉考試。
不過科舉考試還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今年同時還是制憲會議召開的年份。
距離上一次制憲會議閉幕已經過去了三年,這三年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東南的版圖擴大了不止一倍,安南和朝鮮臣服,南洋歸順,整個國家都完全不一樣了。
報紙上連篇累牍的報道了本次制憲會議的重要意義,對于制定憲法确立憲政這些問題,普通百姓也隻能寬泛的讨論兩句,這些都是那些大人們和制憲會議代表讨論的事情。
東南百姓讨論的最有熱度的話題,還是國号的問題。
所有人都意識到,馬上就要重新大一統了,再繼續叫東南已經不合适了。
新的國家的名号,這成爲整個東南上下讨論最熱烈的問題,大都督府也發出了通告,新建立的國家名号,要通過本次制憲會議來決定。
那些啓程前往南京的制憲會議代表們,帶着父老鄉親們提議的各種國号,齊聚到了南京。
水晶宮是上一次召開制憲會議的場所,在召開了第一次博覽會之後,這裏還陳列着一些代表了東南科技成果的機械,很顯然官府無意将這些機械搬運出去,制憲會議代表們将要和這些機械一起開會了。
丹芸從廣西趕來,回到了闊别已久的李府。
但是對于如今的現狀,公公李廷竹倒是沒有任何不滿了,整個東南官府沒有清算李家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媳能夠得到大都督蘇澤的重用,那就更是祖宗保佑了。
黔國公府的李老太君返回了南京,心情也是非常的複雜。
丹芸想起來丈夫曾經說過,黔國公府的太夫人李氏是臨淮李家的旁支,當年沐家從雲南返回南京,還是公公李廷竹親自去雲南接回來的,因爲這件事公公李廷竹還得到了官府的嘉獎。
如今能夠帶着孫子沐昌祚返回南京,李老太君本來也是非常忐忑的。
對于丹芸這個兒媳婦,李廷竹是非常的滿意,不過這位老臨淮侯還是很少直接表現出來,隻會在親戚面前表現出這份驕傲。
不過比起在南京的童年和少女時期,雲南黔國公府内的爾虞我詐更讓人煩心。
南京是她長大的地方,後來遠嫁雲南,在雲南更是渡過了她一生大部分時期。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黔國公了,臨淮侯李府也摘了侯府的牌子,大都督蘇澤也多次表示,新朝廷沒有冊封勳貴的意思,就連新朝的元勳們都沒有爵位,這些前朝的“餘孽”就更加不用想了。
今天李府上下更是十分的熱鬧,不僅僅是丹芸這位李言恭的夫人返回李府,從雲南返回南京定居的黔國公太夫人李氏,也帶着黔國公沐昌祚來李府串門走親戚。
但是等到返回南京後,大都督蘇澤親自慰問了沐家,還親自書寫了“雲南沐家,擎天一柱”的匾額,作爲對沐家鎮守雲南二百年的功勞總結,算是對沐家進行了蓋棺定論。
蘇澤親自賜予宅邸,聘請沐昌祚擔任一個雲南事務有關的咨詢小組顧問,這個顧問還不是簡單裝裝樣子,蘇澤還親自召見了幾次沐昌祚,請他列席内閣會議,商讨一些和雲南有關的問題。
同時沐昌祚還被選爲了雲南的制憲會議代表,這一次也要參加制憲會議。
李老太君很滿意現在的生活,雲南黔國公府的日子是西南邊陲的土王,但是沐家爲了明廷的西南邊陲也流了不少血,打了不少仗,李老太君的公公、丈夫、兒子,都爲了明廷上過戰場,沐家戰死的人也堆滿了祠堂。
而且在雲南那個地方再稱王稱霸,也完全比不上南京。
而如今的南京更是完全不一樣了。
李老太君還向李廷竹說過,南京一個普通工人的生活,甚至要比他們在雲南黔國公府的生活還要好。
李廷竹也點頭,鍾表、肥皂、火柴,出行的舒适公用馬車,鐵路,輪渡,這些都是當年他們這些王侯都享受不到的,現在南京的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
南京的各式美食要比當年臨淮侯府做的還要美味,美酒要比禦賜的美酒還要醇厚。
身上的衣服也是舒适又保暖,到了冬季家中燃起的暖爐,和玻璃窗戶一起保暖舒适,這些就算是舊時的皇宮也享受不到。
更不要說鐵路這種交通工具了,這都是以前神話中都想不到的東西。
丹芸沒想到家裏來了親戚,她進府之後立刻拜見了正在逗弄自己兒子的李老太君。
跟随李太君來的沐昌祚連忙向丹芸行禮,丹芸沒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雲南前任黔國公的嬸嬸。
公公李廷竹還是老樣子,嚴肅古闆端着架子,他對着沐昌祚說道:
“丹芸正好回來,她參加過制憲會議,正好昌祚剛剛談起來要如何參加制憲會議有些憂慮,就勞煩丹芸你就給他好好講講吧。”
丹芸接過兒子,連忙說道:“爹,這可沒什麽勞煩不勞煩的,都是一家人,而且制憲會議也沒有那麽多規矩,既然這樣那我就好好和沐,沐代表講講吧。”
沐昌祚比自己還要大,喊他侄兒實在是太難爲情了,丹芸幹脆還是稱呼了職位。
沐昌祚立刻做出洗耳傾聽的樣子。
丹芸說道:
“其實這水晶宮的制憲會議,和各省的制憲會議差别不大,開幕是大都督親自主持,然後是内閣首席大臣徐大人總結這三年的工作,這算是固定的開場儀式了。”
“接下來就是分組讨論的時間了,每個代表需要先在自己所在省的小組進行提案讨論,必須要先過了本省讨論這一關,通過了之後才可以作爲正式提案提交給制憲會議大會上進行讨論表決。”
丹芸笑着說道:“這也是讨論最‘激烈’的時候,也是報紙上說制憲會議各種雞飛狗跳的時候。”
(本章完)